【适用话题】朋友圈 交友原则 英雄不问出处
【素材分析】“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里的“群众”,大概就是“白丁”了。“白丁”也许没有知识、没有文化,但他们却是那“载舟的水”。苏轼能和老农民、打柴的、打鱼的这些“白丁”一起摆起龙门阵,真正做到“与民同乐”,这正是他至高精神境界的表现。你呢?我呢?我们都是“白丁”,让我们的朋友圈也都“往来有白丁”吧!
(特约教师 李辉)
NEW视野
当代作家贾平凹曾在文章《朋友》中介绍过自己的朋友,他的朋友圈里不仅有能与他进行精神交流的文人墨客,还有许多对他生活多有关照的“乡下白丁”。有的人和他打过球,有的人帮他搬过煤,当然,也有少数人对他造成过伤害。这些形形色色的朋友不仅丰富了他的日常生活,更重要的是,让他更全面、更深刻地体悟到了社会人情,从而为他的写作带来积极的影响。
苏轼在京都,多半出入王楼公馆,偶尔出进秦楼楚馆,与百姓是比较远的。后来被贬到边陲,当权的政敌对他有“三不”禁令:“不得食官粮、不得住官舍、不得签公事。”公务员小区进不了,国家粮吃不了,只能住棚户。
毕竟是一大文豪,突然从天而降,他的粉丝成群结队地来见仰望已久的东坡先生。刘禹锡也是被贬,他自称他所与游者,是有所选择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苏轼却不走这种“高端”线路,他的朋友圈是“往来有白丁”。刚从水稻田里才拔出两腿泥的老农民,山上打柴的,湖里打鱼的,东坡先生都喊来,坐在一起摆龙门阵。
苏轼被贬海南时,树下乘凉,跟老太婆都能说上半天。有回去集市闲逛,遇到一位黎族小伙,一个说四川话,一个说海南话,你听我话如听鸟语,我聽你话如闻兽言。两人还是谈个不歇气,谈了老半天,口语不通手语通,手语不通心语通。末了,小伙子见苏轼衣衫单薄,送了一块木棉布与苏轼遮风挡雨避寒。
苏轼在黄州,住不了官署,便在郊外搭茅棚。白丁们有的给他砍树,有的给他砌砖盖瓦,两三日,房子便建起了;苏轼没吃的,白丁拉他去家里,吃小菜饭。看那碗,好像没洗的,看那酒,好像有蛆的(其实是酒虫),苏轼吃得额头冒汗,嘴里吸溜溜响。
苏轼的朋友圈里有高富帅,也有矮矬穷。王安石、司马迁、欧阳修都是他的好朋友,“下九流”也不吝交往。按苏轼的说法是:“吾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与白丁同乐,可不是坐在一起吹吹牛皮那么简单,是态度和能力决定的。苏轼任徐州太守时,黄河决堤,他身先士卒与民共战抗洪涛;任杭州太守时,带领民众疏通西湖,筑堤防洪;晚年贬谪荒蛮澹州,仍将先进耕作技术与文化传播给黎族同胞。“往来有白丁”的确是一种至高的精神境界。
(摘自《廉政瞭望》)endprint
意林·作文素材 2017年18期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