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个小故事:一中国人到德国留学,与一德国人做了邻居。中国人厨房里天天香气四溢,可馋坏了德国人,于是德国人拿着笔和小本本过来讨教,中国人大显身手后,德国人还是摸不着头脑,追问着:“盐放多少克?油放多少克?水放多少毫升?”中国人不知道怎么回答。于是干脆到德国人的厨房去直接指点,一进厨房,发现邻居的厨房既像个實验室,又像个兵器库,量杯、量筒一应俱全,厨具、刀具森然排列。
瞧,两个厨房,两种生活态度。一种是中国式的暖意融融,随性而为,畅快天然;一种是德国式的严阵以待,严谨有度,秩序井然。
中国人的厨房,更像是一个修复伤口的地方。你看,一个家,若是厨房常年热气奔腾,说明家里有个惦记着给一家人暖胃暖心的人,这样的家,总是让人格外想回去。
躁动不安的时候回去,有人熬好了一锅清心的粥;寒冷疲倦的时候回去,有人炖好了一锅暖胃的汤;逢年过节,更是锅碗瓢盆齐奏,让紧绷的人听着声音,慢慢放松;于远行的人而言,厨房,更是关于家的记忆。所以,家的味道,大多得益于厨房。
为什么同样的厨房却有不同的味道呢?我想大多中国式厨房里的人都是随性而为的吧!
妈妈从来不用盐罐子,都是盐袋撕个口子,直接抖抖抖。我爸问我:“知道最近为什么菜很咸吗?”我摇头。“刚开了一袋盐,口子撕大了,一抖就多。”又过了一段时间,我爸又问:“知道为什么这几天菜很淡吗?”我摇头。“一袋盐用久了,口受潮,抖不出来。”
这种随心而抖的做菜方法,一用就是几十年,咸咸淡淡的,每顿都有惊喜。妈妈为人也是如此,一派天然,少城府,多率真,咸淡难测,全看状态。
我或多或少受了些影响,觉得对着菜谱一勺一勺地添加调料简直毫无乐趣,喜欢做菜,最欢乐的事就是在厨房里随着性子洗洗剁剁。这性格,显然不适合做精密的活,不能送卫星上太空,好在鹰击长空,文心所至,不囿于方寸之中。
厨房里的我,和讲台上的我,是一样投入而动情的。白日里不得已讲了太多话,因此更享受在厨房里闭口不言的感觉,油盐酱醋,随心所欲,只听滋啦作响,看一棵棵菜,完成它们的使命。这时候的人,会格外温和,因为没有无谓的期待,所以不会有情绪的大起大落。身心安宁,不逊于一场修行。
一个家里,只要厨房热乎乎的,这样的烟火气息,值得我们虔诚地感激—生活待你不薄,毕竟胃是暖的,心不会冷。
夜半,愿每个夜归人,归处,都有一碗汤,热气腾腾。
【素材运用】一个随意率性,一个精致严谨,中德厨房的差异源于文化的差异与生活态度的不同。科学研究或工艺制造,我们需要德国式的严谨,而对生活的打理与经营,还是中国式的厨房更温馨。随意一些,放松一些,甚至马虎一些,我们的幸福感、快乐感、成就感可能会更高一些。
【速用名言】
1.我们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觉得,对于生命持一种无忧无虑的淡泊态度,将抵偿他自身的一切缺点。——美国哈佛大学教授 威廉·詹姆斯
2.欲淡则心虚,心虚则气清,气清则理明。——文学家 薛瑄
【适用话题】生活方式;率性与严谨;吃货的幸福
(特约教师 杨卫民)endprint
意林·作文素材 2017年17期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