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舟昔岁宿严陵,雨打疏篷听到明。昨夜茅檐疏雨作,梦中唤作打篷声。”昨夜小楼又东风,疏雨引呢喃湿衣袖,悄然入梦,滴答声仍纷至沓来,那是止水般的心境中,雨滴盛开的声音。—题记
这是一个茶香氤氲起意境的夜,没有漫天的星辰,亦没有皎洁的月光,天穹比平时更黑一分,似被那浓墨浸染透了,又似泛潮般铺平的压抑。安静的夜,是一首不拘一格的现代诗作,不赞一词,只能默默参透。渐渐地,沉睡着的东风缓缓苏醒,携着一股清幽的香气扑来,和着这浓浓的茶香,撩得不眠者重重醉意。雨也开始缓缓登场,深夜的雨,着实是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轻灵,让人在毫无警觉中感到一股莫名的清凉,半晌才发觉手背上那一颗灵动着的雨滴,惊异而又欣喜。
漆黑一片的夜中,看不见雨的踪迹,最好的方法便是听。这样的昏暗,在听者的耳中,却是一个盛开着生命的万千世界。清儒有言:“听瀑声,涤蒙气;听松声,豁烦襟;听檐雨,止劳虑;听鸣琴,见机营。”听者感知世界的方式,是一顆一尘不染的心,在万籁俱寂的时光中,聆听那涌动着生命气息的音符,聆听夜雨,这绵密的情感,是最容易被雨丝抽卷出来的。它同着这滋润万物的细雨,奔向青草的包被,投入山峦的怀抱。滴滴答答,这平平仄仄的旋律就好像一位声情并茂的诗人,反复吟诵着自己最得意的作品;又抑或是一场大牌云集的读诗会,一抑一扬中,竟连那昔日喧嚣不已的蝉鸣蛙语也霎时销声匿迹。
疏雨细作的夜晚是一个冥想的契机,雨点冲刷了平日扰人的记忆,洗涤着布满尘埃的心灵,因此听雨总能给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空以不同的感受,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南宋的蒋捷便在《虞美人》一词中吟叹道:“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夜雨的情感中,总寄托了太多太多于无声处的感时伤怀。“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多符合现在的意境,只是李清照的那份柔情万丈,为这蒙蒙细雨,更平添了一分伤感的气息。
但雨终究只是雨,冰凉,再丰富的情感也是人们绞尽脑汁无中生有添上去的,坠落,就是雨滴最单纯的宿命。
夜已深了,我渐渐睡去,氤氲着茶香的梦中,纷乱腥雨坠入红尘,四座忽然出奇地宁静,紧接着,是百花盛开的声音。万紫千红中,那一滴滴晶莹,在阳光下露出最灿烂的微笑。
(指导教师 陈琼)
点评
这篇作文有三大亮点,值得点赞。一是标题新颖,先声夺人。“听雨滴盛开的声音”,将声音这一听觉予以“通感”,变成一场视觉盛宴,令人一见倾心。二是手法多样,语言华丽。作者运用了蒋捷等人的名言,串点文章之中,让文章语言显得华美、繁丽。三是意境优美,格调非凡。作者将自己雨夜的一份少年孤寂,融于眼前的雨景里,营造出一种氤氲梦幻的境界,淡淡的感伤,伴随雨夜而弥漫,最终化为明亮之境。小小少年,文笔老辣,堪称佳作。
意林·作文素材 2017年14期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