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作家故事 写作心得 新书推荐 新手上路 征稿公告 写作素材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2017年名师押题:欣赏

时间:2023/11/9 作者: 路易丝 热度: 33234
  张智勇

  【名师押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欣赏一朵花的开放,可以看到生命的灿烂;欣赏一只蜗牛的攀爬,可以看到生命的坚韧;欣赏朋友,可以看到生命的美好;欣赏对手,可以看到生命的宽容……欣赏一切值得我们欣赏的东西,让我们的生命变得丰富!

  请以“欣赏”为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

  【押题理由】

  一是回归命题形式,关注写作本质。在最近几年的中考命题中,命题作文占很大比例。命题作文之所以受到大家青睐,是因为它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套作、宿构的发生,能对作文教学起到良性引导作用,且能给学生一定的发挥空间。而本题“欣赏”符合这样的命题形式。

  二是关注真我感受,富有人文气息。本题目关注的是学生在生命成长中对生活中真善美的发现、感受和个性体悟,注重挖掘自身的生活体验,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的深度思考,表达自身的真实情感。

  三是引领健康向上,弘揚人格精神。纵观近年来的中考作文试题,很多已融入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等优良的人格精神,这也是作文命题贴近时代精神的体现,也是考试说明对中考作文的要求。该试题是让学生认识到欣赏与被欣赏的重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

  【思路导航】

  1.小处入手,欣赏生活中的美。美好的事物很多,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发现、学会欣赏,比如欣赏多彩的生活,欣赏多姿的自然,欣赏永不言败的人生等,择其感受最深的素材,从小处入手,写细写真。

  2.穿越时空,展现名人情怀。“一代男神”苏东坡,他的风骨、心胸让后人折服,虽历经众多朝代,他的形象仍熠熠生辉,他的品性仍温养着我们的心灵。对照时下浮躁的社会,我们除了欣赏古人情怀之外,还能从他身上汲取到怎样的人生启发。

  3.逆向思维,欣赏自身品质。有人说,一个不懂得欣赏自己的人是很难快乐的,只有充满自信的人才能扬帆远航。是的,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为自己喝彩,让自己的人生充满自信,充满快乐。

  突围角度一:小处入手,欣赏生活中的美

  名师支招:“喜人的春色不须多,万绿丛中一点红”,不妨从生活中常见常遇的小事写起,把小事写细写活,写出生活的真谛,写出与读者的共鸣。

  【佳作赏析】

  欣 赏

  □浙江省长兴县虹星桥中学墨语文学社 汤 思

  生活是一曲优美的旋律,从你走进这个世界,从你睁开眼睛那一刻开始,这首歌的旋律开始谱写:从那一个个小音符,你感觉到的是美丽和温馨,不由得从心底去欣赏那充溢着美的生活和生活中的美。

  风吹动了窗帘,阳光也趁此空隙偷偷溜了进来,窗外的树叶被风吹得“沙沙”作响,看着窗帘一会儿拍打我的脸,一会儿静若处子,我索性起身,将这顽皮的“孩子”收在了窗子两边。阳光见我收了这障碍物,更加肆意地亲吻我的发梢。我端坐在椅子上,手搭在书桌边,捧着一本书迈入另一方世界,这时的画面,美极了!

  周围安静得连个细针掉落的声音都听得见,任风吹着我的脸颊,任阳光亲吻我的发梢,任我在书海里畅游……

  看着看着,我仿佛觉得自己置身世外桃源,眼前“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奇丽的景色,我陶醉于其间。恍惚中我又走入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林间,我在绿油油的草地上躺下,萤火虫围绕在我的身边,皎洁的月光投射到我的脸上,我欣然起身……忽然听见有人在叫我,我不禁抬起头,看见妈妈笑着说:“别看书了,吃饭了,快点啊!”我恍惚地回过神,“知道了!”我摸摸头,疑惑起刚才那一幕……

  在饭桌上,我看着一盘盘精致的菜肴,听着妈妈“多吃点,多吃点”的柔和声音,我暗暗吞了下口水,“吧唧吧唧”地吃了起来,妈妈烧的菜让我的五脏六腑都舒畅起来,偷眼瞧着妈妈满眼含笑,一股甜蜜在内心荡漾。

  吃完后,我又回房间,舒展了身体,望向窗外的树叶,草地,心生欣喜,口中不禁喃喃道:“拂堤杨柳醉春烟”“春风吹又生”的诗句。见外面的怡人景色,我来不及跟爸妈打招呼就飞快跑出去……

  生活中的美丽如同一个个音符一样,荡漾在太阳底下、妈妈的菜肴里,荡漾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学会欣赏,美就在你的身边。

  做一个会欣赏的人,走进玫瑰苑,见到的一定是鲜艳的色彩,闻到的一定是甜蜜的芬芳,反之,一定是荆棘满丛……

  名 师点 评

  本文攫取生活中常见的三个美的瞬间:阳光轻抚下惬意的阅读、世外桃源般的梦境、妈妈柔美眼光中的午餐。作者非常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美,在叙述中处处洋溢着对“美”的体察,欣赏之情渗透于字里行间。首尾点题呼应,使文章相得益彰。

  突围角度二:穿越时空,展现名人风采

  名师支招:当别人在领略优美的自然风光、关注人间温情时,我们不妨放开视野,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另辟蹊径,在构思选材上下点功夫。

  【佳作赏析】

  欣 赏

  □浙江省长兴县虹星桥中学墨语文学社 严杨丹

  风轻云淡,这无瑕的晴空究竟被风雨洗刷了多少次?云卷云舒,这自由的流云与风雨共度了多少个春秋?而我,虽未经历多少风雨,生活中的困难挫折却让我身心憔悴,每在此时,想起你,心中豪情万丈,萎靡之状荡然无存。是的,你就是我最为欣赏的人——苏轼。

  驻足月光下,我的耳边传来了一首又一首悠扬的曲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依稀中,借着淡淡的月光,你独坐窗边,略显风霜的模样一点一寸地浮现。

  当年,你意气风发,与弟弟一同入朝做官,你是多么渴望能有这样一个机会报效朝廷和国家,多年的理想终于实现了。然而,命运虽然给了你这个机会,却又残忍地将你敬重的父亲和挚爱的妻子夺走了。

  从丧父别妻的悲痛中抽离,你回到了现实,很想在此时能有一番作为,却又遭遇仕途的挫折。此时,正值王安石变法,你的意见与王安石不一致,便直言不讳地在诗作中抒写自己的志向与意见。你也曾多次上书,却也没有成功。此后,因为各种原因你被一贬再贬。起初,你愤懑不平,一心想要回京城,一展自己的雄伟壮志。然而,在经历很多次风雨后,你开始坦然地走进风雨中,并欣然挥毫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诗句,字字句句透出你的豁达。

  你最终还是不能实现年少时的梦。不惑之年,你豪迈地写道:“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即使不再年轻,即使身处困境,也要永远拥有一颗不老、狂放不羁的心。这大概是你想要告诉后人的话吧。你还曾说“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隐隐约约中,我看到你壮志踌躇、豪兴勃发的模样。

  你的生命只走过了六十六年,却给后世留下只属于“苏东坡”的传奇,你的诗作与品质永远流传下来。你毅然走进风雨的伟岸。

  于是面对生活中的困难险阻,我明白:人生不是一帆风顺,你总要遇到一些挫折。这个时候不要彷徨,不要退缩,勇敢地走进风雨吧。栉风沐雨后,那些看似惊煞人的激流,终会把你的心涤荡得犹如一颗明珠,散发出只属于你自己的光芒!

  是的,东坡先生,您成了我人生中的一盏明灯,您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您激励着我不畏艰难。时光荏苒,浮华已逝,不变的是对您的敬仰。您让我钦佩,我欣赏您。

  名 师点 评

  本文由眼前的朗朗乾坤,遥想前人先贤,苏轼的随缘自适、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无不令人敬佩,让人欣赏。行文一气呵成,浑然一体。篇末回归现实,触人心怀。尤其作者娴熟的语言驾驭能力,在他的叙述中,诗句信手拈来,用语典雅优美,大量诗句、对偶句的使用使文章读起来优美而耐人寻味,加上文章画面感极强,不仅引领读者走入作者精心营造的情境中,与人物产生共鸣,欣赏优美的文字的同时,也让读者感悟了当下人的生活和情怀。

  突围角度三:逆向思维,点亮自身品质

  名师支招:提到“欣赏”,我们很多人头脑中闪现的多是“欣赏别人”,这是我们定向思维在作怪。如果“反其道而思之”,说不定有别样的发现。如将角度确立为“欣赏自己”是不是别具一格?

  【片段赏析】

  欣 赏

  □浙江省長兴县虹星桥中学墨语文学社 李 岩

  生活中,我们常常欣赏艳羡他人高超的技艺、洒脱的举止、辉煌的成就、巨大的财富,希望有朝一日自己能达到对方的境地。殊不知,我们在经历“寒彻骨”之后,赢得“梅香扑鼻”之时,已于不知不觉中赢得他人对我们的欣赏。所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生活往往如此。

  欣赏自己,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态度。恰如林徽因所言:“我的心是一朵莲花,正中擎出一支点亮的蜡,荧荧虽则单是那一剪光,我也要它骄傲地捧出辉煌。”执于欣赏他人的人应该珍视自身“荧荧虽则单是那一剪光”,而不是妄自菲薄,自怨自艾。

  ……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与其只将目光聚焦到别人的闪光点而自卑,何不多反观自己,欣赏自己,完善自己,让自己成为别人欣赏的对象呢?

  ……

  当然,欣赏自己不代表孤芳自赏,而是对生活充满憧憬;欣赏自己不代表目下无尘,而是悦纳自己,推动自己变得更高更强。只有欣赏自己,才能在不断的进步中超越自我,才能在不懈的跋涉中完善人生。从而“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人世间可欣赏的太多了,但我们永远都不要忘记欣赏自己。

  名 师点 评

  欣赏自己并不是骄傲的代名词,也不是孤芳自赏,恰展露的是一种人生自信。作者敢于冲破世俗的偏见,大胆提出“欣赏自己”实属可贵。选取的片段是作者严谨的观点和完整的结构的展示,不啻为一个较好的写作提纲。相信加上合适的例子,会写出内容翔实、观点明确的议论文佳作。

  意林·作文素材 2017年10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