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作家故事 写作心得 新书推荐 新手上路 征稿公告 写作素材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2017年名师押题:童星制造

时间:2023/11/9 作者: 晓涵 热度: 39508
  韩延明

  作文君:关于“童星”话题,近年来我们一直在讨论,本刊2017年第8期《林妙可:18岁时人生才刚刚开始》一文中,曾就林妙可落榜一事谈过童星未来,另外,我们也在2016年第23期《“童星面试”黑幕曝光!“小鲜肉时代”得了什么病》一文中也曾介绍过童星制造的乱象。这一次,我们将“童星话题”置于考场作文,看看能迸发出怎样的思维火花吧!

  【原创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17岁童星林妙可为艺考失利承担的沉重舆论评价,似乎并没有让“望子(女)成星”的家长们产生顾虑,也没有影响到童星培训、包装行业的势头——一篇来自澎湃新闻的报道《成人世界丛林法则下的“童星制造”:颜值、包装和金钱》,扫描了目前童星制造链条上的众生相:拥有熟练培训、包装、上综艺、找剧组的完整“套路”的童星公司,为学龄前孩子马不停蹄地安排艺术课、选秀、比赛、上节目的家长,以及要学习声乐、钢琴、走秀、主持、从早晨八点到晚上十点一直在练舞蹈的孩子们。报道称,几档“现象级”的儿童综艺节目带热了儿童演艺市场,新媒体的崛起被认为打开了“造星”的传播渠道,以致现在用百度搜索关键词“童星培训”,相关结果有195万条。

  对于狂热的“童星制造”,你有什么话要说?请在家长、孩子或童星公司中任选一个倾诉对象,说说你的看法。

  【解读点拨】

  “童星制造”是耶?非耶?成功的例子是有的,失败的例子似乎更多。很显然,对此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同时,思考这一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洞悉这一现象久久不能降温的原因,然后从根本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综合材料内容,本题最切题的立意主要有以下几种:

  观点一:出名要趁早,“童星制造”具有前瞻意识。

  现在是一个萌娃当道的时代,童星相较于其他小鲜肉,在观众缘上也比较占优势。有关注就有商机。这样,名利暂且不说,混个脸熟是轻而易举的事儿;若能在剧里挑个大梁,更是風光无限。有了这些资源基础,以后往演艺圈发展肯定会比同龄人要轻松许多,就能脱颖而出。再者,“童星制造”有利于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童星在培训中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如音乐、美术、舞蹈、舞台经验等,会促使他们早日成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观点二:揠苗助长,急于求成,有悖自然规律。

  为了培养“童星”,家长为稚嫩的孩子策划高强度的艺术训练,四处搜寻上镜机会;童星公司竭尽“包装”之能事,双方默契配合,拿孩子做实验。人们把“童星制造”看作是成功的捷径,不惜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让孩子削足适履,说到底是利益驱动使然。频繁的“选秀”“晋级”,严重违背成长规律,不但剥夺了孩子童年的快乐,荒废了学业,一旦被“淘汰”,孩子的心理遭受重创,可能会形成极大的阴影。孩童本该天真无邪,过早接触社会化的东西会削减他们美好的情感,对未来健康成长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观点三:辩证看待,关键在适度。

  “童星制造”是耶?非也?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因为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不可一概而论。既不能一味反对对孩子进行适当包装、参加选秀、上节目、出演电视剧,也不能盲目赞成,应该做到顺应自然,适可而止。在不影响学业、身体及心理健康的前提下,适度让孩子在舞台上亮亮相,展示一下风采,无可厚非,但家长和培训公司不可忽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能低估电视的影响力,不能只为“造星”而荒废孩子的学业以致贻误终生,葬送孩子的大好前程。

  突围角度一制造话题,寻求原因,递进推理,让文章掷地有声

  “造星”实是“造孽”

  □陕西商南高中高三(27)班 余倩裔

  早早成名的林妙可在艺考路上却频频失利,无缘北影、中戏等名校,令人叹惋不已。然而,残酷的现实并没有唤醒做着“童星梦”的家长们。孩子还年幼,你们何必削足适履呢?“‘造星实是‘造孽”,是时候向“童星制造”说“不”了!

  “造星”热难以造出现象级“童星”。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但如果将这句话用于“童星制造”,就该画一个大大的惊叹号了!

  小小孩童疲于培训,承担着同龄人难以承受的艰辛和风险,在聚光灯下被当作玩物一般评头论足,内心要承受多大的压力!嫩胳膊嫩腿的他们,能受得了如此折腾吗?即便有张一山、杨紫那样的“典范”,也只不过是凤毛麟角罢了。在人们看不到的角落里,不知有多少“童星”在苦苦挣扎,但依然逃不脱人们那咄咄逼人的目光、犀利无情的评价,甚至冷言冷语的嘲讽。这些被精心包装的“童星”们,最终大多被光怪陆离的社会、喜怒无常的粉丝所唾弃,所遗忘。

  秀兰·邓波儿可谓著名的“童星”,红遍世界,但日后备受冷落,22岁时不得不退出演艺圈,黯然离场。“催熟的童星”犹如海浪拍打在岩石上的水珠,一时晶莹光艳,但瞬间电光石火般消失殆尽。他们就像龚自珍笔下的“病梅”,只不过是被“修枝剪叶”的试验品、牺牲品。然而,如此的高风险并未能阻止一些家长对“造星”的痴迷。在他们眼里,成功被贴上了功利的标签,整日沉浸在娇儿爱女功成名就的虚幻里,做着揽金纳银、光宗耀祖的春秋美梦。

  我们不禁要问:将纯真的孩子作为名利的赌注,家长和童星公司那慈爱的面孔下掩藏着怎样的冷漠与扭曲?天生我材必有用,何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造星”之悲,除了家长的愚昧,社会的责任怕是也不可推卸。

  病态的社会潮流将孩子推向娱乐的怪圈,在利益驱使下,“长枪短炮”对准了孩童,他们在众目睽睽之下供人品赏,把玩。喜欢便点个赞,不喜欢则泼一瓢冷水,稚嫩的花朵遭受无情的摧残。“爱幼”不仅仅是对孩子精心的包装,也不仅仅是对孩子人身安全的保护,更应该是对孩童心理健康的呵护。

  无数孩子正深受“造星”之害,我们再也不能袖手旁观了!放手吧,家长们!放手吧,童星公司!让孩子远离名利的丛林,回到喜怒随心的世界,感受童真童趣的快乐吧!

  点 评

  作者以“‘造星实是‘造孽”为题,犹如给人当头一棒,催人警醒。主体部分运用大量篇幅论述“童星制造”的严重危害,触目惊心。在此基础上,进而纵深剖析根源,阐明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表达上,综观全文,引用名言言简意赅,形象可感;反问、感叹、祈使句的运用增强语气,可谓铿锵有力。

  突围角度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剖解利弊,让观点更具说服力

  璀璨的童星,黯淡的童年

  □陕西商南高中高三(27)班 李欢

  一篇《成人世界丛林法则下的“童星制造”:颜值、包装和金钱》的报道,揭开了“童星制造”的神秘面纱:小小孩童要学声乐、钢琴、舞蹈、走秀、主持,从早晨八点到晚上十点,沉重的包袱过早地压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这些童星拥有独特的气质,甜美的歌喉,美丽的容貌,然而却被扼杀了纯真的天性,夺走了美好的童年。

  請问那些急功近利的父母们:如果你的孩子不能健康成长,何来精彩的人生?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成为万人瞩目的一颗“星”。然而,孩子毕竟只是孩子,不应过早地承担超越他们承受能力的重压。揠苗助长不但不能如愿以偿,成名成家,反而适得其反,酿成苦果。还记得那个“中国最小诗人”梁胜杰吗?6岁的他就被逼开始写诗,直到9岁。被母亲棒杀天性的他最终因言辞稚嫩露骨而遭人诟病。真不知道这是对孩子潜力的挖掘,能力的培养,还是对灵性的扼杀?

  童星只是文化产业中微不足道的螺丝钉,而聚光灯下的经历对他们日后的影响是巨大的。前不久,儿童版的《白蛇传》在湖南卫视上映。一群平均年龄仅七八岁的孩子出演了这部总时长为90分钟的电视剧。网友纷纷惊呼,演员们演技爆表。于是,“00后萌娃”“00后小戏骨”等赞誉之词充斥网络。童星们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被反复炒作,发酵,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八卦。甚至,童年的光环使他们失去了知心朋友,内心浮躁孤独,无法正常学习。慢慢地,他们发“胖”了,长“残”了。刻板的年龄标签、难以摆脱的童星包袱在带给他们名利的同时,何尝不是对他们人生选择的严重桎梏呢?

  当小小年龄就被迫学艺术,学表演,上节目,时间和精力全部花费在“童星制造”上, 哪里还有时间学习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于是,便出现了18岁童星林妙可多次艺考而因文化课倒数被北影、中央音乐学院等高校拒之门外的凄惨遭遇,才会有林妙可吐露的“不喜欢现在,想回到小时候”的痛彻心扉的心声。不客气地说,林妙可没有成为璀璨的“星”,反倒成了“童星制造”利益链条上的一个牺牲品。

  当然,尽管“童星制造”对孩童成长的负面影响很大,但正确引导,适当来点包装也未尝不可。“国民闺女”关晓彤出身于艺术世家,自小深受父母的熏陶,科学训练,内外兼修,以文化课576分的优异成绩被北影录取。

  璀璨的明星应是才艺双全,德艺双馨。如果只是“外塑形象”而忽视“内强素质”,不但这颗星会悄然陨落,本该美好的童年也会黯然无光。家长们,为了孩子美好的未来,不得不深思啊!

  点 评

  作者选取家长作为倾诉对象,重点从三个方面层层剖析“童星制造”的危害。运用大量的事实、新颖的素材,集中笔墨把“童星制造”可能导致的恶果论述得淋漓尽致,犹如醍醐灌顶,给人以强烈的警示。综观全文,作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语重心长,切中肯綮。

  突围角度三辩证说理,不偏不倚,中庸而立,让见解无懈可击

  【不亮黄牌,不开绿灯

  □陕西商南高中高三(27)班 左坤

  近年来,荧屏上的童星越来越多,而林妙可的艺考失利,把“童星制造”推到了风口浪尖。一时间,批评之声此起彼伏,赞同者也不在少数。依我之见,我们应该用辩证的观点看待这个问题,既不能黄牌警告,一棍子打死,也不能大开绿灯,任其泛滥。

  …………

  既然“童星制造”有这么多弊端,那么,我们是否就该对它进行毫不留情的封杀呢?其实也不尽然。凡事都有两面性,“童星制造”也有其不可否认的益处,不可因噎废食。

  按照 “存在即合理”的哲学观点来看,既然渴望成为童星的人越来越多,童星制造公司应运而生并发挥巨大作用,也就无足为怪了。关键是童星、家长或是童星公司,要顺其自然,开发童星合理适度。

  适度包装,对于一些孩童而言,可以提前与社会接轨,体验世间百态与人情世故,这样的经历对日后的成长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对于家长,让孩子适当参加训练,不仅可以增长见识,还会提高孩子的抗压能力;而童星公司则可以通过童星包装扩大自己的影响力,给自己创造价值,也给追星者搭建一个平台。这样看来,三方都可从中受益,何必谈“童星制造”而色变呢?

  由此看来,“童星制造”不是毒蛇猛兽,牛鬼蛇神,不必躲之如瘟疫;当然也不能当其为香饽饽,不可趋之若鹜,亲之如琼浆。理性地对待“童星制造”,不轻易亮黄牌,不随意开绿灯,使其在自然、适度、利我的轨道上前行,岂不妙哉!

  点 评

  作者全面、准确地把握材料要旨,提出“不亮黄牌,不开绿灯”的观点,具有显著的思辨色彩。行文思路清晰,过渡自然,全篇浑然一体。先从两个方面论述“童星制造”的危害性,再转而论述“存在即合理”,阐述“童星制造”的益处。利弊共存,瑕瑜互见,精准扣合标题,逻辑缜密,无懈可击。

  意林·作文素材 2017年10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