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作家故事 写作心得 新书推荐 新手上路 征稿公告 写作素材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大通银行的“外交家”,热衷慈善的“艺术迷”

时间:2023/11/9 作者: 淡水月夜 热度: 38857
  

  作文君:當地时间2017年3月20日早间,美国著名银行家、慈善家、亿万富豪大卫·洛克菲勒(David Rockefeller)在位于纽约的家中去世,享年101岁。这位世界最年长的亿万富翁,是“石油大亨”约翰·洛克菲勒(John Rockefeller)最小的孙子,是洛克菲勒经济帝国的第三代掌门人。洛克菲勒家族在美国久负盛名,在商业、科教、艺术、慈善等领域都取得了不俗成就,且谦虚而低调——他们曾花巨资援建我国的北京协和医学院、燕京大学等项目,对我国贡献较大。洛克菲勒家族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传统,到第六代仍然如日中天,并且家族内部从未出现争产风波,这在商业圈实属罕见。不得不说,洛克菲勒家族的教育方式和家族风气真的值得深究。大卫·洛克菲勒是老约翰之后家族中最有才干的一位,《纽约时报》曾称,在这个快速沉寂的家族中,大卫·洛克菲勒可能是最后一个在世界舞台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成员。

  人物简介

  大卫·洛克菲勒的爷爷约翰·洛克菲勒在19世纪下半叶创办美孚石油公司,由此成为美国首位亿万富翁。他的父亲小约翰·洛克菲勒是爷爷的独子。他的母亲阿比是一名杰出的艺术收藏家。1915年6月12日,大卫作为洛克菲勒家族第三代最小的孩子,在纽约曼哈顿区出生。在他之前,父母已有一个女儿,四个儿子。大卫于1936年在哈佛大学获得理学学士学位,之后一年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度过;1940年,他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当年,他与大一时认识的女孩玛格丽特·麦格拉思结为夫妻。二人生育有6个孩子。

  大卫一生,除了人们熟知的“银行家”“慈善家”这两个重要头衔,还有另外一个头衔“艺术收藏家”。他从小受母亲的影响,酷爱收藏,还对中国瓷器情有独钟。另外,在1959年,他首开先河,在摩根大通发起了企业艺术收藏,非常重视艺术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晚年,大卫违背爷爷“洛克菲勒家族的人不出自传”的遗训,写出了至今为止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家族自传——《洛克菲勒回忆录》。

  他人评价

  1.从未有人像大卫·洛克菲勒一样,在如此长时间内为纽约市的商业和市民社会做出如此多的贡献。——前纽约市长、亿万富翁 迈克尔·布隆伯格(Michael Bloomberg)

  2.他不会作为一个伟大的银行家而名垂青史,他将作为一个真正有个性,为社会做出杰出贡献且忠诚的人载入史册。——前大通银行主席 约翰·J·麦克洛伊(John J. McCloy)

  3.他大脑里每个细胞都在不停奔跑,这是个活资本家。——波兰前统一工人党中央第一书记 盖莱克

  人物印象

  美国《侨报》报道称,在今天的美国,要完全躲避洛克菲勒家族的影响几乎是不可能的。翻开美国史,洛克菲勒家族无处不在。标准石油公司、大通银行、洛克菲勒基金会、洛克菲勒中心、芝加哥大学、洛克菲勒大学、现代艺术博物馆以及在“9·11”中倒塌的世贸大楼等都能看见该家族的影子。1911年,依据休曼反垄断法案,标准石油被分拆,但洛克菲勒家族仍是美国最富有的家族,且从未引发任何争产风波。这与他们的财富观念和从小对子女的教育息息相关,他们的家族崇尚节俭并热衷创造财富。从大卫的成长经历可见一斑。

  1.富豪家的“穷”小子

  大卫出生时,虽然家里已有亿万资产,但大卫的父亲一直倡导家族一贯勤俭节约的价值观,“财富可以造就人,也可以毁灭人”,为了教育孩子从小懂得金钱的价值,故意将孩子们处于经济压力之下。因此,家里的孩子们生活上相当“穷酸”。大卫每周只能领到三角的零用钱,同时还必须准备一个小账本,把这三角钱的去向登记在上面,经父亲检查认为使用合理后,才能再得到一角钱的奖励。零用钱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十一二岁时,每周能得到一美元,十五岁时,每周能得到两美元左右。因此大卫·洛克菲勒长大后离开家时,已拥有许多账本。

  零用钱就这么点,想多用怎么办?那就只能自己挣。捉住阁楼上的老鼠,每只可挣5分钱,而劈柴火、拔杂草等杂活,则按时间来计算工钱。大卫虽然是兄弟几个中最小的,但他相当勤劳机智,他设法取得了为全家擦皮鞋的特权。然而这就要求他必须在6点之前起床,以便在家人醒来之前完成工作,擦一双皮鞋五分钱,一双长筒靴一角钱。

  始终处在经济压力下的大卫坦言:童年没有一天享受过超级富豪的生活,反而经常穿着和雇工一样的衣服,生活紧张又简单质朴。以至于他上大学时,遇到花钱大手大脚的富家子弟,根本就看不下去:“他是我认识的最不幸的人,永远也不会发挥自己的能力。”

  而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大卫,有着相当强的自立自强的能力,他一生坚持,积极进取,为自己后来打出一片天地奠定了基础。

  【素材入文】大卫·洛克菲勒出身豪门,家庭条件优渥,可他的零用钱是通过做家务一分一分辛苦赚来的,他因此锻炼了自立自强的能力,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富而不骄,就这一点不能不佩服大卫父亲的教育方式。

  【适用话题】勤俭节约;自立自强;教育方式

  2.热衷“外交”的银行家

  虽然家里有石油产业想让他继承,但大卫取得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后,并未将事业重心放在石油上,而是选择投身银行业。1945年,大卫·洛克菲勒进入大通银行,并在银行业迅速崛起。1961年,他已经是大通曼哈顿银行(1955年,大通银行与曼哈顿银行合并成立大通曼哈顿银行)的主席。对于银行发展,大卫有自己的独到想法,他想通过“外交”政策积极推广海外业务。因此,在坐落于哈德逊河岸边的洛克菲勒庄园,大卫经常款待到访的国家首脑和金融家。英国《金融时报》认为,他在40年里会晤约200位国家元首,这无疑帮助美资银行打开了世界大门。

  大卫既是银行家,热衷扩展国际业务,也是国际主义者,热衷增进国与国之间的理解。对待与美国冷战的苏联阵营,大卫走在同行前面。1971—1972年间,大卫夫妇在东欧四国进行旋风式业务旅行,与政府首脑和金融领袖进行会谈。大卫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第一书记盖莱克这样评价大卫:“他大脑里每个细胞都在不停奔跑,这是个活资本家。”

  1971年,大卫在罗马尼亚一次会议上表示,美苏之间应建立更密切的联系,尤其是经贸联系,铁幕应当被玻璃板替代,这是两国人民的呼声。1973年,大卫领导下的大通银行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附近开设分行,这是自1929年以来,第一家在苏联开设的美国分行。

  【素材入文】银行家大卫·洛克菲勒热衷开展国际业务,也热衷做一个国际主义者。在美苏冷战的情况下,积极为美苏和解发声,并付诸实际行动。他超凡的国际境界和格局,难能可贵,也是他事业的助推器。

  【适用话题】国际视野;行动力;合作共赢

  3.乐善好施的慈善家

  除了“银行家”的头衔,大卫也是一位著名的慈善家。他因慈善及其他成绩曾在1998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这是美国最高的民间荣誉之一。洛克菲勒家族的慈善事业在大卫身上得到很好的传承。

  1940年,大卫和他的兄弟们成立了洛克菲勒兄弟基金,该基金的使命是推动全球社会变革。2006年,他向洛克菲勒兄弟基金捐赠了2.25亿美元。2005年,大卫还向纽约的大都会现代艺术博物馆、洛克菲勒大学这两个机构分别捐赠了1亿美元。(大都会现代艺术博物馆是由大卫的母亲与他人共同创建的,而洛克菲勒大学则是他的祖父发起成立的)据彭博社报道,2006—2008年间,他先后向洛克菲勒兄弟基金和自己的母校哈佛大学提供的捐赠总额超过3亿美元。

  2010年6月,在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和投资家沃伦·巴菲特联合发起的“捐赠承诺”行动中,大卫承诺将自己过半财产捐赠给慈善事业。大卫去世后,路透社則援引洛克菲勒家族发言人赛陶的话,称大卫·洛克菲勒一生中向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洛克菲勒大学捐赠了近20亿美元。

  【素材入文】洛克菲勒家族通过自家的聪明才智和勤奋努力创造了令人羡慕的巨额财富,代代相传,难能可贵;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富而不吝,乐善好施,积极地从事慈善事业,并延续几代,令人敬佩。“商之大者,兼济天下”,值得点赞。

  【适用话题】慈善;乐善好施;富而不吝

  洛克菲勒家族与中国的渊源

  1.大卫拜会周恩来总理讲解国际货币体制

  1972年尼克松访华打开中美关系大门后,大卫次年6月就来到北京拜会周恩来总理和其他中国官员。会见中,周总理对大卫本人及家族背景十分了解,并惊讶于洛克菲勒在国际政治金融和其他权力圈子内结交之广,竟然不认识宋子文、孔祥熙。交谈中,洛克菲勒还应周恩来总理的要求,介绍了二战末期的《布雷顿森林协议》,战后的马歇尔计划,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全球贸易扩展等内容。

  这一次访华,大卫又成功了,大通银行成为与中国银行建立代理关系的首家美资银行。“这家伙太走运”,许多人如此评价大卫打开中国业务大门。大卫回到美国后还写了一篇类似见闻的文章,发表在《纽约时报》上,表达了对中国的良好印象。从1973年起之后的15年间,大卫·洛克菲勒先后5次来到中国。

  【素材入文】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中美关系刚刚松动,大卫就紧随其后积极开拓中国业务,其商业眼光和敏感度,可见一斑。由此也看出,任何商业的成功都离不开智慧与胆量。

  【适用话题】把握机遇;行动力;坚持不懈

  2.“不惜代价”捐建北京协和医学院

  洛克菲勒家族与中国的渊源,最著名的要数北京协和医学院,这是洛克菲勒基金会在海外单项拨款数目最大、时间延续最长的慈善援助项目。

  老约翰一直想在中国办一所培养综合人才的大学,并为此先后于1908年、1914年、1915年派人来华考察,当看到中国发展医学教育的迫切性,他们当初就预算100万美元筹建学校,谁知到了1919年,建校费用竟高达750万美元,这多倍超额的预算只因小约翰的一句话:“不惜代价。”1921年学校建成开学,约翰·洛克菲勒的儿子小洛克菲勒从美国乘坐轮船,历经一个多月的航行,赶到中国出席开学典礼。此后,协和医学院培养出林巧稚、吴阶平、诸福堂等一批顶尖名医,在中国建立起了培养现代医学人才的体系, 为日后中国现代医学发展打下了基础。协和医学院成立之初,洛克菲勒基金会还资助了燕京大学,此后又捐助了清华大学生物馆。

  一直以来,洛克菲勒基金会在华投入领域不断扩展,从与医学有关的生物、化学、物理,延伸至考古学、遗传学、农学……著名的周口店“北京人”挖掘和研究项目,也是在其资助下完成的。

  【素材入文】洛克菲勒家族“不惜代价”援助我国医疗和教育事业,至今仍有很多国人受益。有远见受敬佩的企业家,除了拥有丰富的物质以外,必定还拥有不俗的道德情怀,洛克菲勒家族的兴盛,值得深究。

  【适用话题】付出;人生境界;真正的高贵

  意林·作文素材 2017年9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