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作家故事 写作心得 新书推荐 新手上路 征稿公告 写作素材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每个诺奖得主背后,都有一条了不起的家训

时间:2023/11/9 作者: 诗雨 热度: 38589
  张德芬

  【适用话题】家教 尊重孩子 学习与做人兴趣与成功 独立与依赖

  诺贝尔奖是世界闻名的顶尖奖项之一。从1901年起至今,共有将近900人获得诺贝尔奖,这些诺贝尔奖得主之所以如此优秀,和他们的家庭教育密不可分。

  1.“学问决不能使诚心求它的人失望。”

  屠呦呦父母两大家族皆具有重视教育的传统,严谨的家训内化为一个家族的优秀精神。屠呦呦14岁时,哥哥屠恒学在赠给她的照片后面写道:“学问是学无止境的,所以当你局部成功的时候,你千万不要感到满足;当你不幸失败的时候,你亦千万不要因此灰心。学问决不能使诚心求它的人失望。”(屠呦呦,中国,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2.“100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意义。”

  丁肇中的母亲善于把握孩子的心理,并将知识轻松地传授给孩子。她说:“100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意义,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培养孩子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才是关键。”(丁肇中,美国,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3.“每一个成员都要分担责任。”

  卢瑟福兄弟姐妹一共12人。由于家庭成员众多,母亲叮嘱他们:“每一个成员都要分担责任。”对卢瑟福的一生起过重要作用的一本书,便是他10岁时从母亲那儿得到的一本教科书《物理学入门》。(欧内斯特·卢瑟福,新西兰,190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4.“让他自己来吧,他知道该怎么干。”

  玻尔在童年时代是一个行动缓慢,但做事专心的孩子,喜欢动手修理家中的钟表或其他东西。一次,家中一辆自行车的飞轮坏了,玻尔便自告奋勇来修,但把车子拆了后,一时竟不知道怎么装回去。有人想帮忙,身为大学教授的父亲却坚持说:“让他自己来吧,他知道该怎么干。”经过对每个部件的仔细研究,玻尔最终成功地把飞轮装配好了。(尼尔斯·玻尔,丹麦,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5.“你如果向上帝发誓自己做了正确的事,你就不必气馁,更不必苦恼。”

  伦琴的母亲时刻教导伦琴做人要正直善良。小学时,同学在黑板上画了希腊语老师的画像,当老师问伦琴是谁画的时,他没有说,因此被学校勒令退学。事后,母亲安慰他说:“你如果向上帝发誓自己做了正确的事,你就不必气馁,更不必苦恼。”(威廉·伦琴,德国,19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6.“我们应该永远记住:人格独立。”

  绮瑞娜是居里夫人的女儿,有一次,绮瑞娜对母亲说话没礼貌,为了警告她,母亲整整两天没有同她说话。居里夫人曾对绮瑞娜说:“有三件事我们应该永远记住:热爱工作,不热衷钱财,以及人格独立。这种独立,使我们在任何环境之下,知道如何处理一切,不依靠别人帮助。”(绮瑞娜·居里,法国,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7.“喜欢什么就去学什么吧!”

  薛定谔小时候表现出过人的才智,他不仅喜欢数学、物理,也喜欢古代语言和德国诗歌,还热衷于徒步和登山。母亲担心他的精力过于分散,父亲却说:“孩子,没关系,喜欢什么就去学什么吧!”虽然最终他将重心放在量子力学上,但是他广博的知识,让他从另一个次元上拓展了思路和眼界。(埃尔温·薛定谔,奥地利,193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8.“你可以做不到别的,但是一定要真诚与诚实。”

  童年时的科斯腿有些残疾,父母把他送进一所残疾人学校。他手脚笨拙,编不了篮子,只好把时间放在读书上。科斯的母亲性格坚强:“可怜的罗尼(科斯的乳名),长大后真实做人,不要拖累别人。你可以做不到别的,但是一定要真诚与诚实。”(罗纳德·哈里·科斯,英国,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王文华摘自《时代青年·上半月悦读》

  2016年第10期)

  【素材分析】诺奖得主的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家长,这些家长的伟大之处就是教会了孩子生活、人格上的独立,使他们能够靠自己去创造未来。孩子的成长是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去经历和体验的过程,父母能做的仅是参与和陪伴,而不是取而代之。

  【速用名言】

  1.你教育孩子,也就在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苏联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

  2.孩子只要不做有害于自己和他人的事,就应当让他们有行动的自由,不要硬去改变孩子的意愿。——德国哲学家 康德

  意林·作文素材 2016年24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