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友人,是一个拼命三郎。他的微信签名是:要么赢,要么死。很有些破釜沉舟、孤注一掷的意思。理所当然,很拼,很努力,事业做得很牛逼。年纪不大,成就、声望、物质,已让同龄人望尘莫及。这样看起来,恐惧也没什么不好的。是的,恐惧会为事业助力。
只是,有一天,他忽然在微信上问我:“周冲,有空吗?”
我说:“请说!”
他沉默了很久,终于下定决心似的,告诉我:“今天去医院,确诊我得了抑郁症……”
后来,又聊起了往事。
整个童年,他都是在父母的“你如果不考第一,就给我滚出家门”,“你如果不考上重点大学,你这一辈子就没希望了……”的恐吓中长大,因此,“考第一”“考重点大学”的重要性,都被放得无限大。他像西西弗斯一样,推着这块巨石,不断上山,不敢停止,害怕自己被压成肉泥。父母的控制与威胁,变成他对自己的控制和威胁。
他一直自我施压,自我鞭笞,自我迫害,不断透支,心力耗竭,慢慢地,感受不到爱与希望。
“我对世界充满绝望。”他说。
他的恐惧,变成强迫意念,稍微失控,就紧张焦虑,等到日甚剧烈,最终,心理防御机制就开始启动——抑郁发生了。
由恐惧所驱使的行为,必然导致更深的恐惧;
由爱所驱使的行为,才会导致更自由的爱。
恐惧和爱都具有各自的吸引力法则。
你爱什么,便吸引什么;你所恐惧的,也会被你吸引。
往往,隐藏至深的动机,已经决定了事情的过程和结果。
世上只有两种动因、两个过程、两种架构、两个结果:爱和恐惧,爱和恐惧。
诚然,恐惧与爱,一如阴阳,一如黑暗与光明,从一片虚无中,创造了这个世界。只不过,它作用于内心,驱使我们,做出不同的选择。这两者,就是人类行为的原动力。它们能激发热情,唤醒创造力,让人意志坚定,遇到困难,会调动洪荒之力坚持下去。
因此,有人说,这世间,往往有两种人能赢:一种是被吓大的,比如虎爸狼妈们养出来的孩子;一种是被爱大的,比如傅园慧的逗比家庭养出来的孩子。
从结果来看,这好像没什么不同。但就心理动力而言,却存在天壤之别。前者,归根结底,是一种自我迫害。后者,才是一种自我激励。前者会让你困在坚硬的“要要要”“必须必须必须”“不得不”中,感到无尽的痛苦。后者会让你在“我能”“我选择”“我喜欢”“我满足”中,感到无尽的喜乐。
当然,恐惧与爱,往往没有绝对的界限,它们可以并存,也可以互相转换,并且永不消失。
该如何应对呢?
当恐惧来临,去听恐惧的声音。
去听,恐惧正在说话。
它说自己怕。怕他人,怕自己,怕环境。所以,我们聆听到恐惧的心声,请修正它,或者利用它,让生活的掌控权,重新回到你手上。
向外寻求,不管得到多少,恐惧都不会停歇,它会不断变化着方式,出现在生活里。
只有把焦点转向内在,看见自己,就是爱,就是圆满,就是慈悲,我们才能真正喜乐,并一直活在爱中。
【素材分析】作者的朋友是拼命三郎,让他前进的动力就是他对生活的恐惧,可这种力量却让他很累。其实爱也是让自己前进的力量,因为爱是积极的,恐惧却很消极。我们要及时聆听恐惧的心声,掌控生活的主动权,让爱前行,让恐惧后退。
【速用名言】
1.知识是治疗恐惧的药。
——美国作家 爱默生
2.希望消失时,恐惧就产生。——西班牙17世纪思想家、哲学家 格拉西安
意林·作文素材 2016年20期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