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女儿突然问我:“爸爸,你小时候有没有打过架?”我笑着回答:“没有。”正如我预料的,妈妈在一旁瞪了我一眼,说:“怎么会没有!”
我解释:“真的没有打过架,只有打人和被打,对方人比较多就被打,我们人比较多就打人。我因为练过短跑,跑得快,所以,被打的时候少一些。”
虽然少,但绝对不是没有。例如有一次,从行天宫图书馆出来,要走路回家,冤家路窄,竟然就在长庚医院旁边碰到三个大同初中的学生,我来不及跑,硬是被堵在医院后面的垃圾桶边,书包被扯掉了,一个家伙跳起来用脚踹我的肚子,另一个打我耳光,还好我赶紧先摘掉了眼镜。前后只有一两分钟吧,他们口里叫着:“新兴初中的,嚣张什么,打死你!”旁边店家有人出声喊:“干什么!”喊的声音很大,那三个人吓了一跳,本能地就散开了。
还好,打得不算严重,可是接下来回家的路上,我的身体一直在发抖,抖得很厉害,而且总觉得下一秒钟,那三个人就会再蹿出来堵住我,短短一段路,却好像怎么走都走不到头。
事实上,我后来收了心,不再参与这种打来打去的事,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我自己被打过,一直记得被打的感觉。那种恐惧害怕,就算换成是我们打别人,我都很难从中得到什么快乐,我会从被打之人的表情动作,回想起自己被打的经历,原来我也是那么可怜、那么悲惨的。
那一点也不好玩。如果不好玩、没有乐趣,干吗要继续做这种事呢?打人或被打,都没有什么英勇的,生活中确实如此,并没有想象中那种打架就为打个输赢的豪气。当我们动手时,通常早就知道谁输谁赢了;如果双方势均力敌,不晓得会是谁打人谁被打,反而不太容易打得起来。
这就是我坚持说“没有打过架,只有打人和被打”的原因。打人的时候很容易觉得自己英勇得很,还可以把各种不如意的感觉发泄出来,是很有吸引力的。但如果立场倒过来,换成被打,那就不好玩了,不只是被打的时候不好玩,甚至就连打人这件事也变得不好玩了。
最爱打人的人,是那种没有被打过的人。因为他们还没有机会了解打人时对方的感受,所以,打得很起劲,还能从中得到乐趣。
我很庆幸,打人和被打这两种感觉我都尝过。我明白为什么会想打人、欺负人,我更明白被打、被欺负时有多痛苦。一个要打人的人,出手时如果会想到被打之人的感觉,他八成就下不了手了,这是我自己得到的教训。
所以,一个人能够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立场着想是那么重要。所以我经常问你:讲这样的话,你想过听话的人会怎么想吗?做这样的事,你可以体会对方的感受吗?
这对我来说是再重要不过的、能够指导我们在生活上少犯错的原则。
【素材运用】打架,这看似粗鄙的话题,却让作者得来言语行事要为他人着想的细致感悟。作者因为“身受”,所以“感同”,于是收心不再参与打人,到后来时时事事设身处地体谅他人,可以说是歪“打”正着。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确实需要这种换位思考。换位思考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我言行的负责。每朵花的娇艳都各具风姿,每片叶的飘落都自成轨迹,各人情况不同,想自己的同时,想想他人,于人于己于事,皆大欢喜!
【速用名言】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春秋时期教育家 孔子
2.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你只有用爱来交换爱,用信任来交换信任。
——德国政治家、哲学家 马克思
【适用话题】换位思考;体谅;感同身受;成长感悟
意林·作文素材 2016年19期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