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就是这么特别
他是美国著名作家爱默生眼中的天才,他一生共创作了二十多部一流的散文集,被称为自然随笔的创始者,他就是集作家、哲学家于一身,超验主义的代表人物亨利·戴维·梭罗,也是《瓦尔登湖》的作者。
亨利·戴维·梭罗毕业于哈佛大学,是一位废奴主义及自然主义者,曾协助爱默生编辑评论季刊《日晷》。梭罗才华横溢,其文简练有力,朴实自然,富有思想性,在美国19世纪散文中独树一帜。而《瓦尔登湖》在美国文学中被公认为是最受读者欢迎的非虚构作品。 其他作品有政论《论公民的不服从义务》(1849)、《没有规则的生活》(1863),游记《马萨诸塞自然史》《康科德及梅里马克河畔一周》《缅因森林》等。《瓦尔登湖》记载了他在瓦尔登湖的隐逸生活,而《公民不服从》则讨论面对政府和强权的不义,为公民主动拒绝遵守若干法律提出辩护。
书就是这么牛
《瓦尔登湖》是一部世界级的经典,至今已畅销百年。在作文君眼里,它极具审美价值。实际上可以毫不掩饰地说,《瓦尔登湖》是一堂非常优美非常纯净的心灵瑜伽课。当然不仅仅作文君这样认为——
伊拉·布鲁克(美国评论家):在过去的一百年里,瓦尔登湖已经成为美国文化中纯洁天堂的同义词。
E.B.怀特(美国著名作家):如果梭罗仅仅给我们留下一部一个男人在森林中生活的记载,或者说他仅仅退隐到森林之中,在那儿记载着他对社会的抱怨。甚至说,如果他想把这两者都合到一本书里,那么《瓦尔登湖》就不会有这一百年的生命。正像一切所进展的一样,梭罗记下了人跟自然的关系,人在社会中的困境和人希望提高自我精神的习性,连他自己恐怕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他一会儿为自我辩护,一会儿充满了喜悦、自由、奔放,创造出了一个独特的煎蛋卷,让人们在饥饿的一天中不断从中汲取营养。《瓦尔登湖》是最早一盘充满维生素的菜肴之一。
徐迟(中国著名作家):《瓦尔登湖》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心肺,动我衷肠。到了夜深人静,万籁无声之时,此书毫不晦涩,清澈见底,吟诵之下,不禁为之神往了。
内容关键词:“自然控”
《瓦尔登湖》一书,详细地记录了作家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的日常生活状态以及所思所想,他在小木屋旁开荒种地,春种秋收,自给自足。他是一个自然之子,他崇尚自然,与自然交朋友,与湖水、森林和飞鸟对话,在林中观察动物和植物,在船上吹笛,在湖边钓鱼,晚上,在小木屋中记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他追求精神生活,关注灵魂的成长,他骄傲地宣称:“每个人都是自己王国的国王,与这个王国相比,沙皇帝国也不过是一个卑微小国,犹如冰天雪地中的小雪团。”梭罗以他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人们所追求的大部分奢侈品,大部分的所谓生活的舒适,非但没有必要,而且对人类进步大有妨碍。
艺术关键词:鲜嫩
《瓦尔登湖》一书极具审美价值。实际上可以毫不掩饰地说,《瓦尔登湖》是一部大的美文,里面所插叙的一切对象,都浸润着棱罗的全部情感。
梭罗极善用比拟、比喻的手法,写眼前的一切事物,在棱罗的眼中,这些自然物并非死去,而是鲜活。而做到这一点,则归功于棱罗使用的一种与泥土接壤的语言,如同农夫播种一样自然的文字,恰恰,这种语言风格保持着《瓦尔登湖》一书的鲜嫩,而鲜嫩的东西是长久的。这一点,在《瓦尔登湖》一书中处处可见。
任何一种美丽的物体都需要有一种奇特的魅力去引发人们观赏。一篇好的文章、一部好书也是这样,它必须以很好的文体规则去表现,从而拉近读者与作者的心理距离,并产生一种强烈的认同感。棱罗并不是以旁观者的姿态出现在书中,相反,他是用第一人称完全将自己与瓦尔登湖合二为一,将《瓦尔登湖》中的自然美透过“我”的感官、情感加以展示。
精彩文摘:
亲近自然
一八四五年三月尾,我借来一柄斧头,走到瓦尔登湖边的森林里,到达我预备造房子的地方,就开始砍伐一些箭矢似的,高耸入云而还年幼的白松来做我的建筑材料。开始时要不东借西借,总是很难的,但这也许还是唯一的妙法,让你的朋友们对你的事业发生兴趣。斧头的主人,在他出手借给我的时候,说它是他掌中的珍珠;可是我归还他时,斧头是愈加锋利了。我工作的地点是一个怡悦的山侧,满山松树,穿过松林我望见了湖水,还望见林中一块小小空地,小松树和山核桃树丛生着。湖水凝结成冰,没有完全融化,只化了几处地方,全是黝黑的颜色,而且渗透着水。我在那里工作的几天之内,还飘过几阵小雪;但当我回家去的途中,出来走到铁道上的时候,在大部分的地方,它那黄沙地一直延伸过去,闪烁在蒙蒙的大气中,而铁轨也在春天的阳光下发光了,我听到云雀、小鹟和别的鸟雀都到了,来和我们一块儿开始过这新的一年。那是愉快的春日,人们感到难过的冬天正跟冻土一样地消融,而蛰居的生命开始舒伸了。有一天,我的斧头柄掉了,我伐下一段青青的山核桃木来做成一个楔子,用一块石头敲紧了它,就把整个斧头浸在湖水中,好让那木楔子涨大一些,这时我看到一条赤链蛇蹿入水中,显然毫不觉得不方便,它躺在湖水底,何止一刻钟,竟跟我在那儿的时间一样长久;也许它还没有从蛰伏的状态中完全苏醒过来。照我看,人类之所以还残留在目前的原始的低级状态中,也是同样的原因;可是人类如果感到万物之春的影响把他们唤醒了起来,他们必然要上升到更高级、更升华的生命中去。以前,我在降霜的清晨看到过路上一些蛇,它们的身子还有一部分麻木不灵活,还在等待太阳出来唤醒它们。四月一日下了雨,冰融了,这天的大半个早晨是雾蒙蒙的,我听到一只失群的孤鹅摸索在湖上,迷途似的哀鸣着,像是雾的精灵一样。
【素材入文】用一把借来的斧头,亲力亲为打造出一个自己的家园,享受着世外桃源般的寂静生活,与湖与天与地融为一体,在自然中感悟生活,回归人类原始的低级状态,是对真我的追求,也是对生命的另一种解读。
【适用话题】自然;融合;原始美;意境
我生活的地方和我生活的目的
对于我来说,豪洛威尔真正的诱人之处就是:它完完全全与世隔绝。它离村庄有两英里远,离最近的邻居有半英里远,和公路之间还隔着一片宽阔的田地;它的边界一直延伸到河边,地的主人说这边界受到春天霜雾的保护,不过那对我来说却不算什么。房子和仓库都灰暗破旧,篱笆也废弃已久,这在我和那最后住在这里的人之间设下了那样的间隔。苹果树的树心中空,树身长满青苔,被野兔啃咬得伤痕累累,这让我清楚地知道我将会有什么样的邻居。但最重要的是:我第一次沿河旅行留给我的回忆。那时我看到这栋房子被遮掩在一小片浓密的红枫林后,我能听见房子里的狗叫声从林子那边传来。我急于将它购买下来,等不及房主搬走那些岩石,砍伐掉那些树身已空的苹果树,铲除那些牧场中新近跃起的赤杨幼树,一句话,等不及它的任何收拾了。为了能享受这些特别的风景,我准备在这块土地上坚持下来,就像阿特拉斯一样,把整个世界担到我的肩膀上——我从没听说他为此得到了什么补偿——我做所有那些事情,没有其他的动机或理由,只是为了我能把它买下,并能不受打扰地拥有它。因为我一直都很清楚,只要我能把它放在一边不管的话,它就会出产大量我所希望的收成。可是事情最后却变成了我说过的结果。
因此,关于在一大块土地上耕作(我曾经一直耕种一个花园),我能说的就是我已经把种子准备好了。很多人认为时间越长种子就越好,我毫不怀疑时间能把好种子和坏种子区分开。当我最后播种的时候,我就不太可能会失望了。但是我要对我的朋友们说,只说一次:尽可能生活得自由而不受束缚。受到一个农场的束缚和受到国家监狱的束缚并没有什么不同。
【素材入文】与世隔绝的豪洛威尔,宽阔的田地、破旧的房子和仓库,长满青苔的树身,这样的居住环境却给作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欢乐与自由,就像没有好种子与坏种子的区别,只要播种就不会失望,生活就要尽可能的自由、不受束缚。
【适用话题】生活;自由;自然;束缚
湖水与生命
白湖和瓦尔登湖是大地表面上的两块巨大的水晶,它们是光耀的湖,如果它们是永远地冻结了的,而且又小巧玲珑,可以拿取的,也许它们已经给奴隶们拿了去,像宝石一样,点缀在国王的王冠上了;可是,它的液体也很广大,所以永远保留给我们和我们的子孙了,我们却抛弃了它们,去追求可希诺大钻石了,它们真太纯洁,不能有市场价格,它们没被污染。它们比起我们的生命来,不知美了多少,比起我们的性格来,不知透明了多少!我们从不知道它们有什么瑕疵。和农家门前,鸭子游泳的池塘一比较,它们又不知秀丽了多少!清洁的野鸭到了这里来。在大自然界里,还没有一个人间居民能够欣赏它。鸟儿连同它们的羽毛和乐音,是和花朵和谐的,可是有哪个少年或少女,是同大自然的粗犷华丽的美协调的呢?大自然极其寂寞地繁茂着,远离着他们居住的乡镇。说甚天堂!你侮辱大地。
【素材入文】白湖和瓦尔登湖是一块宝石,是没有被污染的,是不能用市场价格去评估的,而我们却抛弃了它,去追求可希诺大钻石了,放弃和忽略了大自然给予我们的瑰宝。大自然的美是寂寞的,粗犷的,是身处都市的我们所感受不到的,所以我们要敬畏自然,融入自然,去迎接那说甚天堂,你侮辱大地的光耀的湖。
【适用话题】湖;纯净;天然;超脱
作文君感慨:扫清俗气
这是一本张爱玲眼中“扫清俗气”的书,喧闹时你可能爱读《浮士德》,而安静时你一定要读《瓦尔登湖》,它是一本钟爱寂寞的书,一本享受孤独的书,它,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近几年以来生活节奏的加快,环境污染的加剧,让人们又开始向往瓦尔登湖和山林澄净的清新,让我们和享利·戴维·梭罗先生一起回到过去,回到那清新自然的世界吧!
经典延伸:
绿色冲击力:自然文学三部曲
《瓦尔登湖》《寂静的春天》《沙乡年鉴》被举世公认为自然文学的三部曲,《瓦尔登湖》之美已然给予了我们极大的震撼,那么,下面作文君再带你了解一下另外两部经典之作——
世界环境运动的奠基之作——《寂静的春天》
内容简介:
《寂静的春天》是美国女作家蕾切尔·卡逊的代表作,也是50年以来全球最具影响的著作之一!该书以寓言开头,向我们描绘了一个美丽村庄的突变。并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天空,全方位地揭示了化学农药的危害,是一本公认的开启了世界环境运动的奠基之作,它既贯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理性精神,又充溢着敬畏生命的人文情怀,被称为其引发的轰动比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都要大。
“人类正在毁灭于自己热爱的事物”,卡逊这样警示着狂热的人们。正是这本不寻常的书,唤起了人们的环境意识,促使环境保护问题提到了各国政府面前,各种环境保护组织纷纷成立,从而促使联合国于1972年6月12日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并由各国签署了“人类环境宣言”,开始了环境保护事业。
生态主义的“先知”——《沙乡年鉴》
内容简介:
《沙乡年鉴》或许可以称得上是自然文学中最美丽的文字,其优美的描写、浓厚的情感和质朴的伦理,是散文当中美好的读本,并不仅仅是生态环境保护的经典之作。
这本书记录了利奥波德在美国威斯康星州一个农场进行生态修复的经历,以四季为顺序,笔法抒情、生动,富有感染力;记录了作者一生在美国各个州工作和游历过程中的思考,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生态思想发展的脉络;从哲学、伦理学、美学及文化传统的角度深刻阐述了人与自然应该具备的关系。“土地伦理”代表了利奥波德生态思想的精髓:“一个事物,只有在它有助于保持生物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的时候,才是正确的;否则,它就是错误的。”这种生态整体主义思想体现出利奥波德罕见的思想前瞻性,他也因此被称为生态主义的“先知”。
名词链接:自然文学
自然主义文学作为西方文学的一个流派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传至欧美和世界各国。自然主义文学是西方现实主义文学发展到极致蜕变的产物,也是生物学、遗传学等科学理论影响文学创作的结果。自然主义思潮持续的时间并不长,成就基本只局限于文学领域,尽管“自然主义”一词本身来自绘画艺术领域。
意林·作文素材 2016年17期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