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作家故事 写作心得 新书推荐 新手上路 征稿公告 写作素材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为莫言,就该慎言?

时间:2023/11/9 作者: 李一冰 热度: 36012
  周玉利

  一、热点聚焦

  2016年7月13日下午,21世纪教育研究院在北京召开“基础教育学制改革研讨会”,与会教育专家一致对作家莫言在今年“两会”上提出的“缩短基础教育学制”表示反对。他们承认莫言做过调研,但认为莫言的观点缺乏理论支撑与科学依据。(2016年7月15日澎湃新闻网)

  二、素材扫描

  No.1 莫言提议缩短学制

  诺贝尔文学获奖得者莫言对中小学学制问题一直比较关注。在做了一定的调查后,他认为“学生培养年限长会影响他们成才后为社会做贡献的年限以及生活幸福指数”,一定程度上还影响了我国的人才培养效率。2016年“两会”期间,带着这一观点和质疑的莫言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综合学习效率和学生年龄层面的问题,提议将12年学制改成10年一贯制,取消小升初、中考,10年后参加升学考试,根据意愿和成绩进行分流,一部分升入大学,一部分升入两年制高职院校,并取消大学等级。他说高三、初三就是复习应考,学制长就是浪费时间,小学5年就可完成。他的建议得到了众多网友支持。

  【考场速用】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的是问号。”敢于质疑是迈向哲理和科学的第一步。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没有在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环境里保持沉默,能够直“言”进谏,“将12年学制改成10年一贯制”,强烈表达了深入进行教育改革的诉求,体现了一个政协委员的责任感和一个普通公民的国家主人翁意识。

  适用话题 应试教育;减负;责任;眼光;实事求是;改革创新;敢于质疑

  No.2 专家拍砖现场

  与会专家认为,基础教育学制12年,这是世界通行的基础教育学制,是培育一个孩子身心成熟的必要时间。学制长短并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如何划分学段、如何衔接各学段。莫言此言缺乏理论支撑与科学依据。

  附与会专家拍砖录:

  原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校长,现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王本中:一年高考复习,一年中考复习,说这都是浪费时间,10年就可以学完。应试教育有两个关键词:“高厉害”“强选拔”,其实不管是改成10年,9年、8年也好,哪怕你改成6年,也会有两年照样是复习应试。莫言无知无畏,敢说,但其实不懂教育。

  北京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吴颖惠:12年的基础教育阶段,是慢成长的过程,是让孩子成人的过程,而不是成才的过程。如果在未成年人心理尚不成熟时,就把他们抛向社会锻炼游泳,这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

  【考场速用】教育改革要尊重教育规律,不能盲目行事或急于求成。施行十二年学制,是根据我国孩子的发育特点与国家的现实条件决定的,具有科学性与普适性,不能因为个别人或一些人的提议就盲目修改,只要中考、高考人才选拔的底色不变,即便学制缩短,学校依然会拿出时间巩固、复习、冲刺,到头来,不过是把细嚼慢咽变成狼吞虎咽罢了。

  适用话题 尊重规律;夯实基础;质变与量变;成才与成人;内行与外行

  No.3 专家拍砖“拍”出了啥

  1.拍出了应试教育的“深点”

  缩短学制的建议能得到网友支持的主要原因,一是满足了“快出人才”、早上大学的功利教育需求;二是在应试教育制度之下,基础教育学10年和学12年一样;而与会专家在探讨学制改革、驳斥“缩短学制”问题时,也没有触碰应试教育改革这一本源性问题。在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框架之下,讨论“缩短学制”没有多大意义。(李记《钱江晚报》)

  2.拍出了教育界的“痛点”

  莫言作为政协委员有义务提案,一般的公众同样可以对很多话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尤其是教育等几乎牵涉社会所有成员的共性话题,动辄对建议进行知识上的嘲讽,圈占一块领域自筑高墙,成为只允许少数专家参与的自留地,进行话题垄断,霸占话语权,恐怕不是严肃讨论的态度。(闲散一石 新华网博客杂谈)

  3.拍出了教育改革的“引点”

  真理越辩越明,道理越讲越清。教育要实现真正的改革就必须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社会性大讨论,明确方向。从这个角度上说,不管是专家们还是莫言们,都应该拿出更大的勇气来,“有知有畏”而又开诚布公地进行辩论,探出改革的真路子来。(笔者观点)

  【考场速用】一个民族的崛起和中兴,一个国家的繁荣和强大,需要的是无数的创新人才,而不是一个个应试教育下的产分机器,除了“缩短学制”能否最终施行,地方政府及各部门、学校能否正确对待“政绩观”,把应考的动力从家长、学校及社会的期盼,转为学生个体的内生动力,实现学生自我的全面发展也是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

  适用话题 追求;敬畏;勇气;话语权;以人为本;放低姿态;旧与新

  三、观点热议

  《光明日报》王子墨:冠以“无知”恐怕是武断的,提建议的人未必不知道中高考的“指挥棒”定位,也未必不知道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对考试机制做出大幅度修改,而是选择了“曲线路径”,通过对学制的讨论,表达对应试教育的焦虑。

  《扬子晚报》时评:正所谓:莫言却犯“何罪”,竟遭专家“包围”?提议缩短学制,如何无知无畏?专家倡导教改,为何问题成堆?关心教育发展,他人不许插嘴?

  媒体人、教授熊丙奇:这只是从知识教育角度来看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而除了知识教育,对于学生还有更重要的人格教育、生命教育、生活教育、心理教育,这是急不得的。我国基础教育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教育严重功利化和应试化。

  “意林作文”微信公众号(ID:zuowensucai)粉丝精选留言:

  @T.Swift:中国的教育要想跟上国际的潮流,就必须改革教育。在维持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我们是否要在中小学的教育方面增强人文方面知识的了解?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却败给了短短两百年的美国,这到底是为什么?从这方面来看,“不懂教育”的莫言则更具备思想得多。

  @青草:高中可以长一些,作为一名刚毕业的高中毕业生,居然对高中没有多少记忆,高中4年真的可以考虑,这样压力也会减轻,学到的应该不只是知识,还有心智。

  【考场速用】相较于教育的专家们而言,莫言确是局外人,但是很多时候越是置身局外,看到的问题就越清晰,审视的事物就越客观。莫言从一个家长的角度,从一个普通公民的角度,感触到了中国当下教育的学制过长对孩子成长和贡献社会的不利问题,从而提出自己个性化的建议,而这是很多高高在上的“当局者”很难感触到的问题。

  适用话题 包容;尊重;影响力;当局者迷;全面发展;教育改革

  四、他山之石

  英国:英国从小学到高中毕业通常是13年学制,根据对不同年龄段学生所应学习知识的预期,英国又把5~18岁学生的教育分成了5个阶段,课堂不同于中国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课业负担重的情形,而是以学生为中心,自由度很高。每个关键阶段的学习结束,也都有评估。中学毕业后,英国为受完义务教育而不能升学者提供免费的继续教育。

  德国:德国的中学教育体系为12至13年义务教育,学生进入中学学习无级进行统一考试,依据小学(包括定向阶段)的成绩、教师的鉴定和家长的意见,决定学生升入哪一类中学学习。

  美国:K-12教育是美国基础教育的统称。“K-12”中的“K”代表Kindergarten(幼儿园),“12”代表12年级(相当于我国的高三)。“K-12”是指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教育,因此也被国际上用作对基础教育阶段的通称。美国从学前教育到中等教育都属于义务教育阶段,但年限不同,一般为九年,少数州为十二年,非常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美国中学的形式主要是综合中学。高中则一般分三种:普通科、学术科、职业科。普通科是为学生提供普通教育;学术科是为升入高等学校做准备;职业科是提供职业知识和技能。

  【考场速用】不同国家因情况而异,教育学制和评价体系也不尽相同,像英、德、美等国在教育学制方面的衔接联系工作做得较为出色,他们尽量降低门槛或不设门槛,让学生自然而轻松地进入高一级学习阶段。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参考的。

  适用话题 借鉴;成才途径;因地制宜;成人与成才;选拔机制

  五、时文凝眸

  莫言对学制改革的建言并非全是“胡说”

  □刘天放

  今年的“两会”上,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莫言就曾建言将12年义务教育改成10年,并取消小升初、中考,取消大学等级等,被不少人认为是“有可能改变你一生”的提案,从而引发热烈讨论。虽然前不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在京召开的“基础教育学制改革研讨会”上教育专家们对此提议表示一致反对,但仔细分析后发现,莫言对教育的建言并非全是“胡说”。

  想想12年基础教育真是有些过长,缩短学制就有可能减轻中小学生的身心负担。学制过长难免会导致教育效率低下,效果迟缓。诚如一些人所言,小学一年级基本是重复幼教阶段的内容;初二和高二已基本学完所有课程;初三和高三几乎全是在强化复习应试。而缩短学制,这些时间都可以省下来。缩短学制,能使年轻人早点走进社会,社会教育才是更关键的教育——继续教育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是的,莫言不是教育家,只是作家,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对教育就没有发言权。也许,从另一个角度看,即从作家、社会学家的角度看待教育,能更有新意、创意,更能够看清问题。而哪怕缩短学制目前并不可行,但就莫言的建言中关于取消中考、取消大学等级,民众的呼声不是一直很高吗?而取消大学等级,不正是被莫言言中了吗?刚刚取消了985和211,用“双一流”取代,不就是在走莫言的路子吗?

  太长的基础教育也许会降低工作后的学习边际收益,或许,教育改革不在缩短学制,而是就目前的学习内容删繁就简,需要在评价制度、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方面深化改革,但莫言的建言不能被一棍子打死,虽然全世界199个样本国家,各国基础教育年限从10年到14年不等,10年学制的只有10个,仅占5%,但还是存在缩短学制的事实存在。缩短学制与否的确需要深入调研和探讨,如此才有科学依据,但改革不能停。公民的基础教育受法律保护,缩短学制是否行得通,至少可以先搞几个试点,然后再去评判。

  刘天放,媒体特约评论员。版面有限,刊登的仅是一家观点,欲看更多不同观点请关注“意林作文”微信公众号(ID:zuowensucai),回复“莫言”即可查看。

  意林·作文素材 2016年17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