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斯的父母没觉得他们和孩子缺乏沟通。遗书里提到买电脑的事,“说好的我得了一等奖学金就给我买电脑,然后?……”他母亲的回忆是,“当时想上网会耽误他学习,大学再买电脑,孩子也没说什么”。是的,当时是没说什么,但他在自杀的时候说了。
应该有不少家长和小斯的父母一样,觉得没买电脑不过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可在小斯长达2800字的遗言中,罗列出的“仇恨”无非也就是这些“小事”。也许这些真的是小事吧,问题是小孩子们经历过什么大事呢?他们没经历过“说好的升职加薪却莫名跳票”,明明业绩完成200%却因为不是第一被扣工资,领导整天摆脸色说你光拿钱不干活……扪心自问,碰到这种事时,我们不愤怒不憋屈吗?要真是接二连三碰到这种事,简直要抓狂了吧!
所以,那些没得到父母承诺过的奖励的孩子,被苛刻要求的孩子,偶尔提意见却被骂不知感恩的孩子,也会抓狂的。更抓狂的是,工作能换,父母却不行。多数人并不指望从领导那里得到什么爱,可小小的孩子们最早了解的、最需求的就是亲情。好在他们也会自我劝慰,用“父母真的很爱我”来说服自己,看淡伤害,所以至少让孩子们找到一点爱的证据吧。
我翻阅了成百上千条微博留言,有长有短,但很少有人谈及钱物。大家讨论的都是父母的态度,对学习进步的表扬和对退步的宽容,对孩子尊严的维护,对课余玩乐的小小放任,等等。
没人不想成为好父母,就像小斯的母亲,高考前说让他当作一次普通的考试,考后也没逼问成绩,还给了零花钱。但小斯还是死了,关于最后这段日子的印象,也与父母认为的截然不同。小斯的说法是“我有病”,说了不止一次。他没说自杀是报复父母,而是在遗言中写道:“这不是写给我的家人的,反正以他们的思维,他们的角度与立场,我也跟他们说不清。”
小斯也尝试过故意考差些,“希望我爸能问问我之类的”。然后又被骂了一顿,并得出了“我的人生以后都会很黑暗”这样的结论。哪怕有那么几次,在小斯试图与父母沟通,想要一点关心的时候,能够得到一点期待中的回应,事情的结局是否会不一样?
当孩子们用成绩、玩乐等其他行动无声“挑衅”、宣泄自己的情绪时,通常是在期待被正视,被回应。多数孩子都是敏锐的,只要这番辩论之后稍有改变,他们便心满意足,也并不指望得到父母口头上的表示,并将这种未经认证的胜利当作“爱的证据”铭记于心。但若这种沟通再三以“你不孝”画上句号,孩子放弃交流甚至生命也就不难理解。我不知道小斯的父母是如何应对孩子的小小“挑衅”的,只知道他们至今也想不通,那个曾向父亲撒娇吵着要喝花生牛奶的好好的儿子怎么就自杀了呢?
(摘自蒲公英评论2016年6月22日)
【素材运用】家长们疲于奔波,用体力套路或者脑力套路养家糊口,也许就像是小斯所说的,“套路太老,不深”,少年人“不吃这套”。可是反过来想一想,套路也很累人,这种累甚至让他们忽略了身边最应该被关注的人,他们也在反思,他们也在进步,在为小斯自杀痛惜的网友们,是不是也应该多分出一点同情心,来给“小斯们”的父母?
【适用话题】沟通;宽容;大与小
意林·作文素材 2016年15期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