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一个同学推荐给大家认识一个懂事的孩子,因为父亲患了癌症,需要众筹。
以前,在朋友圈也看过类似的活动,总是置之不理,生怕被骗。这次由于是同学认识的身边人,我们又仔细看过了提供的材料。大家纷纷慷慨解囊,或多或少都是个意思。
因为涉及医保,后续和这个孩子接触得比较多,本着能帮则帮的态度与她联系。可是后来,却有好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见她再出现过,我的心里“咯噔”一下,第一个冒出来的声音就是“过河拆桥”。
从内心上觉得自己帮助了她,是很了不起的。虽然中间她也跟我说过无数个“谢谢”,但总是觉得分量过轻。我试探性地找她私聊,问她父亲的近况以及是否还需要帮忙。她冰冷地回了两个字“不要”。
然后,又追加了一句:“请不要再帮我!”并附了一个眼泪汪汪的表情。
“请不要再帮我”,这是一种拒绝,我懂。却隐藏着一种被胁迫的无奈和愤恨。
我没再追问。
后来有一天,准备睡觉,同事发来一条信息:“很不幸,她随父亲一起走了,感谢大家的帮助。”
我不能再压抑内心这种无可言说的悲伤。
一个电话呼了过去。原来,中间有一段时间,她父亲曾病情好转,后来因为情绪受刺激抑郁过度,病情又恶化了。这个女孩,是去年考上的公务员,还不在父母身边。
她自己收入低,父母都是农民。本来父亲查出这个病,面对高昂的费用,已经准备放弃,可是,单位同事都热心地帮着捐款,后来,大家提出在网上众筹。中间,一个老板出了大力气,不仅帮助解决了很大一部分的医疗费,还帮助联系医院医生。本都是好事,但后来,这个老板却拿着这份恩情,要求她在工作上给予自己“方便”,三番五次找到她,甚至还有非分要求。
她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面对大恩大德进退两难。
因为给这个老板大开的方便之门,违反了工作纪律,她最后被辞退。
而这个老板因为她拒绝了自己的非分要求,竟跑到她父亲那里说“你闺女不懂恩情”,甚至还闹到她单位,老爷子活活被自己曾经的“恩人”气死了。
而面对这个老板的谩骂,她没有得到大家的理解,反倒是听到一些附和着骂她没良心的声音,她心凉至极,由于受不了大家的指责,以及丧亲之痛,于是选择了断此生。
“我情愿当初没有帮我!因为我不想被恩情胁迫。”这是她留给世界最后的话。
在我写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内心无比自责。因为,我竟然也曾为帮助过她,感觉高人一等,感觉她欠着我。我与那个老板差的是帮助的分量,差的是祈求回馈的分量,不差的都是一种因善而恶的态度。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其实,施恩本身就自带一种回馈。你看到路边随意丢弃的垃圾,随手捡起,净化了别人的环境,也净化了自己的心灵。你给老人让一个座位,收获了别人的尊重,传播了满满的正能量。你扶起一株小树,来年,它还你以阴凉。但别因为它没有还你以果实,再把它推倒。
回想有一次,一个朋友让我买他的东西。其实,本身我是不需要的,后来我还是买了。一者,是对他的支持;二者,他曾有恩于我。后来,他再次找我买东西,我拒绝了。没想到,他抛出了曾施助于我的恩情。二话没说,我掏了钱,把他的东西随着那份恩情一起丢进垃圾桶,顿时觉得心情无比舒畅。
恩情是一本账,记录的是知恩给予,而非付出图报。如果,你真的把恩情当作一种交易,我情愿当初你没有帮我,我不想被恩情胁迫!
意林·作文素材 2016年14期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