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话题】真相 沉默与发声 合作 媒体职责 危机
我们从小受的教育告诉我们:医务工作者是救人于生死一线的英雄,这个群体中人人都是妙手回春的“神医华佗”。而现实中,我们遇到过收受红包的医务工作者、用劣质药却收取高额费用的医务工作者、面对患者无能为力的医务工作者,这些现实都给我们以沉重的打击。在神坛上被供奉得越高,跌下来的时候摔得越惨,医务工作者的遭遇再次验证了这种规律,这也是“医生被患者或患者家属殴打致死”类似事件发生的原因。
如今,现有媒体报道总是强调进医院接受治疗与健康之间的联系,几乎把恢复患者健康的责任完全归于医生。这种对医疗行业的责任扩大化,不仅成为媒体报道的范式,一些医生似乎也接受甚至奉之为圭臬,而患者巴不得将医院和医生视为救命稻草,但当这棵“救命稻草”成为“烂草”的时候,往往就是医患纠纷发生的时候。
从医院方来说,在医患纠纷发生后,医院方几乎没有正确的舆情应对机制,除了个别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多数医院缺乏健全的公共关系部门。很多医院把公共关系片面地理解为宣传自己的医疗成果,却没有成熟的危机应对能力。
有人选择了三家影响力较大的报纸,对某年的医患纠纷报道进行了分析,发现在消息来源中,政府占29.06%,患者占23.01%,而来自医院方面的消息只有5.98% 。数据告诉我们:在牵涉医患双方的事件中,医院的话语权似乎被媒体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而话语权往往是自身辩护权的体现。以“张先生在术前留字条”事件为例,医院方完全可以将此事做最大化的宣传,借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传播平台重新树立医者形象,建立医患之间的信任感。
此前,某些医疗机构邀请记者体验一天医生工作的活动就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如果面对记者而不发声,就是把自己推向了传播的对立面。作为关乎社会和谐和人民幸福的两大行业,公众对医疗业、新闻业都寄托了美好的期望。双方只有加深彼此合作,才能完成好自己所承担的使命。在医患关系紧张成为社会问题的当下,这种合作更是无法回避的选择。
(摘自《中国青年报》2015年5月13日)
【素材分析】在当下,医患纠纷报道中,来自医院的声音很少甚至没有,是存在自身原因的,很多医生看见一些新闻产生了负面效应时,不是主动站出来据理力争,而是采取对媒体人不理睬的态度,这其实是放弃了自己的话语权。既然医生放弃了话语权,媒体就只能根据自己的信息汇总发布新闻,这难免出错,以至于医生背上“污名”,患者们也对医生的印象大打折扣。这就是医患关系恶化的导火索。要掐灭这根导火索,医生就应该打开自己的观念围墙,多与媒体互动,让医疗不要那么神秘,这既有利于自身形象的树立,也有利于医患关系的缓和,何乐而不为呢?
意林·作文素材 2016年14期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