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宰相,大家都知道宰相刘罗锅。妙在刘墉与和珅,从相声戏曲斗到电视剧,折腾一辈子,谁都没真当过“宰相”这个官。不怪他们,只因为到清朝时,已经没宰相这个官位了。
汉初,宰相还挺有脸面的,正经管事。皇帝有六尚,是管宫里事儿的,有所谓尚书,是皇帝的秘书。丞相这里,则有十三曹,是正经管事儿的部门。本来这样挺好。如果有个好宰相处理日常工作,天子可以清闲,每天吃饭睡觉看漫画就好。但遇到闲不下来、事业心强、管事情上瘾的天子,便麻烦了。汉武帝设内廷,一脚踢开丞相,亲自管事。作为天子秘书的尚书就横了起来。所以西汉和东汉,无论曹操还是诸葛亮,谁做丞相,一定有个词,叫作“录尚书事”。
唐朝就没有单一宰相了,是所谓“三省六部制”。三省,是中书省,管写旨意;门下省,管提意见;尚书省,管执行。唐初天子跟中书门下省开会,大家都坐着,赐茶,挺家居的乐和氛围。宋朝是乱世之后得天下,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所以宋朝皇帝很知道分权的意义。宋朝设一个枢密院另管军事,不归中书省管;又开会时,群臣都站着,没位置坐了。
元朝不论。明朝朱元璋本来设过宰相,就是胡惟庸先生。后来朱元璋杀了胡宰相,规定子孙后代不许立宰相。朱元璋体力好,能耐高,亲自管六部,加上三法司。一堆部门,天子一个人管。——要啥管家啊,要啥宰相啊?老子一个人都兼了!这么一想,傻子都明白,是要累死人的。朱元璋洪武十七年,曾经八天里面对 1160 份奏章,要决定 3291 件事。——每个都写“知道了”都要累死人。所以明朝天子,免不得又拿出以前的手段:用秘书。那就是所谓“内阁大学士”了。内阁大学士写了意见,请陛下批。可是陛下又不一定每天跟内阁聊天,大学士免不得和太监打交道。所以明朝有心思做大事的大学士,都得跟太监打好关系,才好办事,还免不了被下头骂:祖宗规矩不许有宰相,你一个大学士,居然干宰相的活,是越权!
清朝就简单了。先还是用大学士组成内阁,后来直接是军机大臣。许多事不经内阁,直接由南书房军机处发。所以“清朝军机大臣”,说是宰相,依然是天子的秘书。所以我们就可以看到:雍正帝晚上对付甄嬛和华妃在后宫的撕扯;白天就在军机处,跟一群秘书说事,然后发上谕。
如果要总结,则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中国历代宰相,从太宰到丞相到中书令到大学士到军机大臣,无论名字怎么变化,都在多多少少,被天子们压榨,然而并非生来如此,他们曾经是独立的,是可以和天子坐而论道、喝茶聊天的人物,是政府首脑,至少名义上,是真正可以让天子优待以礼的大管家。问题是,在幽暗的专制时代,制度不完善,政治不透明,权力可以杀人,身怀利器,杀心必起。老板可不得想尽办法,来对付大管家吗?黄宗羲说历代暴君,都认为天下是自己的财富,所以宰割相权,说到底,就是怕肥水流了外人田啊。
【素材运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家天下意识造成了帝王的专权,虽然为皇帝打工是很累又很危险的差事,但依然拦不住学而优则仕的文人大臣前往。因为宰相与帝王的博弈从一开始就已经知道了结果,宰相级大臣为官的智慧于是乎大部分都用在了如何明哲保身上。
【速用名言】
1.天子之耳,待宰相之耳而后聪也;天子之目,待宰相之目而后明也;天子之心识,待宰相之心识而后圣神也。——唐代诗人 白居易
2.一国之政,万人之命,悬于宰相,可不慎欤。——宋朝文学家 王禹楗
【适用话题】效率;博弈;谋略
意林·作文素材 2016年13期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