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作家故事 写作心得 新书推荐 新手上路 征稿公告 写作素材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用色彩写出画面感

时间:2023/11/9 作者: 阿城 热度: 37539
  杨和平

  色彩是形成画面感的重要元素。我们在进行描写的时候,免不了需要运用色彩词来描绘画面,表达情感。那么,在初中语文的经典文本中,有哪些好的用色彩词写出画面感的句段呢?这些句段,在色彩表现和情感表达上,又能给我们提供怎样的借鉴呢?下面让我们跟随杨老师,学习用色彩写出文章的画面感。

  一 写景中的色彩

  1.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宗璞《紫藤萝瀑布》)

  这是宗璞描写“紫藤萝瀑布”的句子。作者的描写,以“紫色的大条幅”为背景,突出的是“最浅淡的部分”。为了突出“最浅淡的部分”,作者先用“点点银光”这个色彩词直接描绘,然后用“迸溅的水花”进行比喻,最后拟人——“在和阳光互相挑逗”。这样的描写,“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的深浅相宜的画面就呈现在了我们面前,一幅给人生机和活力的图画就鲜活起来了。

  2.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朱自清《春》)

  朱自清写春花开得旺盛,开得灿烂,用了三个色彩词,“红”“粉”和“白”。第一,三个色彩词冷暖搭配,构成一幅和谐养眼的画面。第二,三个色彩词由浓到淡,有序排列。第三,三个句子均为主谓结构,主语是的字短语“红的”“粉的”和“白的”,省略“花”字,读起来简洁紧凑。第四,用三个比喻描写三种颜色,“火”描写红的桃花写出热烈,“霞”表现粉的杏花突出灿烂,“雪”则写出了梨花白得亮眼。第五,为了表现这种色彩的灿烂,作者还以虚写实,用想象的“满是果实”的场景来突出鲜花开得色彩缤纷。

  3.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

  因为“我”的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所以“我”写起“我”回忆中的故乡时,才有了这样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色彩描写。首先,作者充分运用色彩词的“敷色功能”,描绘不同物品的色彩,形成强烈的画面感。其次,用一连串的短语,一气呵成,将“画面”与“泛滥的热情”融合在一起,突出了色彩的“表情功能”。再次,作者所写的色彩词,暖色调与暗色调相配合,“红布似的”“金黄”“红玉”“斑斓”和“赤色”是暖色调,“黑色”“黑玉”是暗色调。“黑色土地”暗背景中“红”与“金黄”的暖色,更能表现作者抑制不住的对故乡爱的激情。最后,作者所选的物象,以及修饰物象的色彩词,都是具有东北地域特色的景物与色彩。

  4.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鲁迅《雪》)

  这两段话的画面感特别强烈,多是纯白的雪色背景中的暖色。第一段,作者写了三个物象,突出“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第二段,雪人嘴唇的“通红”,源自孩子们从母亲的脂粉奁中偷来的胭脂,写出了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童心。这两句用的色彩词,都是偏正式的,都在表色彩的字前加以限定或修饰,“红”是“血红”,“青”是“白中隐青”,“黄”是“深黄”,“绿”是“冷绿”,“红”是“通红”,这样就使所形容的色彩程度更深,色彩更鲜明,表达更生动形象,也就给读者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5.上帝手抚胡须,离开了小土丘上的老头儿。举目向麦田、向火红色的曙光望去:金黄色的麦穗中站着许多青年男女,他们一会儿望望火红的天空,一会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传情……上帝久久地伫立凝视着。(苏霍姆林斯基《致女儿的信》)

  这段话用人物和景物构成了立体感很强的象征美的画面。景物呈现两种色彩,一种是“火红”,一种是“金黄”。“火红”用来修饰“曙光”和“天空”,“金黄”用来修饰“麦穗”。两个词语都是偏正结构,红是“火红”,黄是“金黄”。两种颜色都是暖色。这样两个表示程度的偏正结构的暖色调的色彩词,营造了灿烂热情的氛围,烘托爱情的“无与伦比的力量和美”。

  6.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得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这是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仅有的两处写景。这两处写景,非常好地体现了色彩词的“表情功能”。色彩词的“敷色功能”是第一功能,任何色彩词,首先是对具体物象色彩本身的具体或抽象描绘,其次才是通过色彩词去“表情”,实现色彩词的“表情功能”。但这两句,却非常鲜明地体现了色彩词的“表情功能”。这里用到的两个色彩词,“绿色”和“紫色”,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明丽,一个灰暗,一切都因人物心情而起。去的时候,我们满怀希望,“我们感到快活而骄傲”,所以,看到的景物“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景物是明丽的,心情是欢快的。回来的时候,“大家都不再说话”,心情失望,所以看到的是“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景物是灰暗的,心情是沮丧的。

  7.当年张骞肩负伟大历史使命西出阳关,当他踏上这片想象中荒凉萧瑟的大地时,却被它的美丽惊呆了。映入张骞眼中的是遍地的绿色和金黄的麦浪,从此,张骞率众人开出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吴岗《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这个例子出自报告文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两个色彩词“绿色”和“金黄”,是描写张骞所见的实景,与想象中的“荒凉萧瑟”、现今的寸草不生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比,一则突显了张骞所见“遍地的绿色和金黄的麦浪”的画面,另一方面,也突出了“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的画面。让色彩词在真实描写的同时,具有强烈的表情功能,为美丽的罗布泊的消逝感到无比痛心,大声疾呼:救救罗布泊!

  二 写人中的色彩

  1.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朱自清《背影》)

  这一句写父亲的背影,色彩呈灰暗的基调。帽子和大马褂是“黑”布的,棉袍是“深青色”的。这里,作者用“黑”和“深青”这两种极为朴素的色彩描绘父亲的服饰,源于家庭“祸不单行”的遭遇,祖母离世,父亲失业,灰暗的色彩中流露出一种伤感而凝重的情绪。

  2.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明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的脸,满口白白的牙齿,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了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沈从文《云南的歌会》)

  这一段写人物,突出的是人物的年轻貌美,所以用的色彩词都是明丽养眼的。从描写对象看有两类,一类修饰面容,“黑中透红”修饰脸,“白白的”修饰牙齿,“油光光”修饰辫发。另一类修饰服饰,衣裤是“毛蓝布”的,围裙是“葱绿布”的而且“钉满小银片扣花”。从颜色看,有亮色,有“黑中透红”,有“白白的”,有“蓝”,有“银”,有“葱绿”,有“油光光”等。从构成看,有很多种形式,有单音节的“蓝”,有偏正式的“黑中透红”和“葱绿”,有重叠式的“白白的”和“油光光”等。这些色彩词,因构成形式的多样,描写对象的多样,色彩本身的多样,就让描写对象鲜活了起来,让语言本身生动了起来,让画面感丰富了起来。

  3.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鲁迅《故乡》)

  这是写中年闰土的句子。作者重点描写他的“脸”和“眼睛”。写脸,用了两个对比性的色彩词,一个是“紫色”,是闰土少年时脸的颜色,另一个是“灰黄”,是中年闰土脸的颜色。这组对比性的色彩词,写出闰土的不幸和苦难,是“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让这张脸从“紫色”渐变为“灰黄”。写眼睛,用“通红”来补充交代“周围都肿”的程度,同样是表现闰土生活的艰辛。

  三 说明中的色彩

  1.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法布尔《绿色蝈蝈》)

  这是法布尔描摹“绿色蝈蝈”的句子。有两个表示色彩的词。一是“嫩绿”,用来描述蝈蝈的整体状态。另一个是“淡白色”,用来修饰蝈蝈侧面的丝带。两个色彩词,为我们呈现了蝈蝈自身的外形特征。与写景或写人中的色彩词运用不同,这类说明性的色彩运用,更多的是“敷色”,是客观地表现事物本来的色彩面貌。

  2.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黄传惕《故宫博物院》)

  这是描写太和殿的句子。作者首先勾画了一个“湛蓝”的冷色背景,然后描写各式暖色的建筑物颜色,有琉璃瓦的“金黄色”,有彩画的“青蓝点金”和“贴金”,有大圆柱的“红色”,有窗的“金”色,有门的“朱漆”色。这些艳丽的色彩,在湛蓝的天空下,形成色彩鲜明、雄伟壮丽的画面。这里色彩词的运用,也都是客观性的修饰与限制,应和了太和殿的重要地位,少有复杂情感的渗透。

  四 色彩描写好借鉴

  通过以上三种类型的例段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用色彩词描写事物,既能很好地突出画面感,形成很好的视觉效果,也能巧妙地渗透和传递情感。也就是说,运用色彩词进行描写,我们需要关注色彩词的两种功能。一是“敷色功能”,即用色彩词去客观地表现客观存在的色彩功能。通常情况下,“敷色功能”是色彩词的第一功能。说明文中的色彩描写,以“敷色功能”为主。二是“表情功能”,在“敷色功能”之外,我们通过色彩词传达主观感受和情感意向的功能,即为“表情功能”。运用于描写的色彩词,几乎都传递着作者的主观感受,很少有纯粹客观的色彩描写。文学作品中的色彩描写,以“表情功能”为主。

  在运用色彩词描写的时候,我们还要注意选择构成形式不同的色彩词,以让我们的语言更丰富、更生动。色彩词构成方式有五种。第一种是单音节的,比如“蓝”“红”等,这是基础性的色彩词,实际描写中运用得最少。第二种是并列式的,将两种色彩组合在一起,灰黄、红棕、青紫、黄红、蓝绿等。第三种是偏正式的,在表示色彩的字前加以限定或修饰,使所形容的色彩更生动形象,比如瓷蓝、葱绿、血红、蟹壳青等。第四种是叠词式的,比如红红的、白白的、灰灰的等。第五种是叠词后缀式的,比如绿油油、黑压压、白茫茫等,这些词生动活泼,亲切自然。在以上我们分析的例句中,这五种形式的色彩词都出现过。

  此外,我们还要注意表现色彩的方法。比如,我们可以直接描写色彩,也可以间接表现色彩,像朱自清写“桃花”“杏花”和“梨花”的色彩,有直接描写,也有间接表现。又如,我们描写色彩,可以进行对比,冷暖对比,明暗对比,都是好的对比方法,这样的对比,更易于形成好的视觉效果。像“白色的雪”和“通红的嘴唇”,就形成鲜明的对比,视觉形象非常鲜明。此外,我们还要关注色度的变化等,比如,同样写白,白有“青白、淡白、肥白、冻白、花白、灰白、银白、白浩浩、白里发青”等色度上的区别。

  色彩,是形成画面的重要元素。我们在描写景物、人物或其他事物的时候,要想形成好的画面感,想通过这样的画面和色彩,去传递我们的情感意向,我们就要高度重视色彩描写。

  意林·作文素材 2016年11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