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作家故事 写作心得 新书推荐 新手上路 征稿公告 写作素材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我在故宫修文物》反差萌属性:期待一个不着急的社会

时间:2023/11/9 作者: 再续夜殇 热度: 37255
  《我在故宫修文物》这部介绍故宫文物修复工作者的纪录片于2016年1月在央视首播,当时并未引起轰动。没想到一个多月后,片子却在B站(著名弹幕视频网站Bilibili)上走红,在豆瓣网上的评分直接超过《太阳的后裔》和《琅琊榜》。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走红不仅带火了稀世文物背后的修复大师,还让观众感受到了中国传承数千年的匠人精神。

  关键词:举重若轻

  该纪录片导演叶君说,原以为修复师们会穿着非常正式的工作服,战战兢兢地对待那些宝贝,没想到他们也会挺个啤酒肚,穿着随便。虽然是复杂繁重的修复工作,但是这群修复师却表现得淡然宁静,甚至有一些小幽默。比如,书画组组长会指着《崇庆皇太后八旬万寿图》里一个人物说:“你看,这个人像赵本山!”每次修复完,他还会拿起吉他唱两首。有网友这样描述自己看片时的不淡定:“被师傅致命的气质震慑,比如像去邻居家串门一样随口说出‘我去寿康宫一趟;比如老师傅面对一个嘚瑟收藏家亮出的嘲讽脸,真是看了就想给师傅点赞。”

  素材入文:举重若轻,指举起沉重的东西像是在摆弄轻的东西,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这个词十分形象生动地再现了修复师们高超的技艺。修复师们的生活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紧张严肃,相反,还十分家常化,在这个“与世隔绝”的故宫里,安静又美好。

  关键词:反差萌属性

  在二次元的语境里,反差萌代表两种或多种萌点相互矛盾、相互衬托的属性。《我在故宫修文物》这部纪录片里充满了吸引二次元少男少女的反差萌。

  打开故宫的大门,就是另外一个世界。故宫陶瓷修复组的美女修复师穿着现代感的Vans T恤、脚上踏着黑布面的老北京懒汉鞋,骑着车在故宫穿行时,旁白说道:上一个这么做的人是溥仪。这句话瞬间戳中了无数观众。B站的弹幕里顿时充满:“好羡慕!”“故宫还招人吗,我要去!”强烈的反差和时空穿越感,戳中了迷弟迷妹的心。在普通人的世界里,故宫文物珍贵而神秘,但在修复师那里,都是轻描淡写的日常。在观众的想象里,修复师的工作就是高大上。但在纪录片中,修复师们养花养鸟,下班前拿起水管子浇一下种满西红柿和茄子的菜地,和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别无二致。

  素材入文:《我在故宫修文物》里,没有板起面孔说教,没有像说明书一样介绍与修复相关的专业知识。这部节奏轻快、视角平易近人的纪录片,让原本巍峨的禁宫成了自家后院儿。现在的年轻人 “是背着唐诗宋词长大的,但也用着手机坐着地铁”。影片接地气的风格也成了年轻人喜欢的一大原因。

  关键词:“修旧如旧”的匠人精神

  《我在故宫修文物》,每一件文物的完整修复过程并没有呈现。是因为文物修复工艺要保密吗?并不是这样。其实,修复就是磨性子,一件青铜器光打磨就要几个月,没有任何其他的新动作,所有技艺的高超都要让它熟练到跟人融为一体为止,它就长在你身体里了,不是一个教程就能掌握的。在这里,可以看到传承千年的修复技艺,也可以看到高科技的应用。既看到沉稳和善的老师傅,也看到平凡淡然的年轻学徒。在文物修复工作者的平常言语中,也让我们知道,无论是何种手艺,凡达到顶尖水准,除了天赋和勤奋,必定还需要坚定不移的信念作为支撑,这,才是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的匠人精神。

  素材入文:日本“一生悬命”的匠人精神在《寿司之神》里被无数人称道。吃货们不远万里跑到日本,只为吃一口小野二郎亲手做的手卷。直到今天也有人问,中国的工匠精神在哪里?我想这部纪录片就是绝佳的回答。修文物不允许有创造性的表达,需要几十年如一日地在冷板凳上打磨,精益求精,这就体现了中国匠人的风范。

  关键词:修复师眼中的文物

  “文物其实跟人是一样的,你看,我们从过去最早的时候说,玉有六德,以玉比君子,玉就是一块破石头,它有什么德行啊,但是中国人就能从上面看出德行来。所以中国人做一把椅子,就像在做一个人一样,他是用人的品格来要求这个椅子。中国古代人讲究格物,就是以自身来观物,又以物来观自己。所以我跟你说,古代故宫的这些东西是有生命的。人在制物的过程中,总是要把自己想办法融到里头去。人在这个世上来了,走了一趟,虽然都想在世界上留点啥,觉得这样自己才有价值,很多人都一般认为文物修复工作者是因为把这个文物修好了,所以他有价值,其实不见得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方面。他在修这个文物的过程中,他跟它的交流,他对它的体悟,他已经把自己也融入里头。文物是死的,要文物干什么,要文物的目的就是要让它传播文化,对吧,不是说文物就是为了保留一个物品放在那儿,那没有什么价值。”——文物修复师 屈峰

  素材入文:我们保护文物、修护文物,不仅是要保存那个“物”,还要保持“物”中所包含的精神。中国古人讲究“格物致知”,即穷究事物原理的方式获取知识。与文物的交流讲究的也是这个道理。物与人的圆融是人的一种体悟,也是人的一种升华。

  意林·作文素材 2016年10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