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话题】接受批评 宽容 虚心 改正错误 人生境界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
一个人能够做到“闻过则喜”,那是非常难得的,这需要一种度量,一种自我修炼的韧劲!因此,世间的不少凡夫俗子不是“闻过则喜”,而是“闻过则怒”。当然,天下贤人众多,能够做到“闻过则喜”的不止子路,三国时期的吕岱也是其中一个。
吕岱受孙权赏识,在其手下做事。他一生戮力奉公,为吴国开疆拓土,功勋赫赫。吕岱有个好朋友叫徐原,性情忠直,每当吕岱有了过失,徐原总是毫不客气地当面批评他,并在公开场合议论他。吕岱不仅不怪罪,反而说:“我看中徐原,正是因为他有这个长处!”在徐原的批评下,吕岱改掉了缺点,从而让自己能够一路亨通。在吕岱的推荐提拔下,徐原的官职一直升到侍御史。徐原去世,吕岱极为痛苦悲哀,说:“德渊,是我吕岱的益友,如今不幸归西,我再从何处听到责备我过失的言语呢?”
吕岱能够做到“闻过则喜”,然而,毕竟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也有人不喜欢听别人善意的忠告。
诸葛恪就是一个刚愎自用的人,孙权因为太子孙亮年幼,想找一个可以托孤之人,孙峻就推荐大将军诸葛恪,认为他可承担大事。但孙权嫌诸葛恪刚愎自用,不能作为托孤大臣。孙峻无奈地说:“当今朝廷大臣之才,没有能赶得上诸葛恪的。”于是孙权就召诸葛恪到武昌来。诸葛恪临行之时,作为上司的上大将军吕岱告诫诸葛恪说:“现在世上正是多难之时,望你每件事必先想十次再做。”诸葛恪说:“从前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孔子说:‘只要想两次就可以了。而您却让我想十次,这明明是认为我才能低劣!”面对心高气傲、刚愎自用的诸葛恪,吕岱也无言以对,只好无奈地摇了摇头。
孙亮继位后,诸葛恪掌握吴国军政大权,初期革新政治,并率军抗魏取得东兴大捷,颇孚众望。此后诸葛恪开始轻敌,大举兴兵伐魏,惨遭新城之败。回军后为掩饰过错,更加独断专权,一意孤行,弄得众叛亲离。后被孙峻与孙亮设计杀害,被夷灭三族。
如果诸葛恪真的能做到“十思而后行”,广泛地征询了解当时社会的事务,不是“闻过则怒”,那么他又怎么可能遭受身首异处,被诛三族的厄运呢?
【素材分析】“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可是,每个人对待“过”和他人的批评,态度却有所不同。有的人是“闻过则喜”,“过而能改”;有的人则不以为然,甚至刚愎自用。从为人处世的角度来看,两者获得的结果往往也不尽相同。“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能够正视自我,心怀包容之心,善于倾听,虚心接受,学会反省,那么,我们就有了“闻过则喜”的境界,在以后的日子里,相信定能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特约教师 董选辉)
NEW视野
1978年,广东省惠阳地区一个名叫麦子灿的干部写了一封信,批评中共广东省委第二书记习仲勋同志,信中,他给习仲勋提了两条比较尖锐的意见,一是爱听汇报,爱听漂亮话,喜欢夸夸其谈的人。二是不重视群众来信来访。“我看你讲的重视群众来信来访也是个漂亮话,是句空话!因为你只讲,没检查督促”。信写得十分尖刻,批评毫不客气。习仲勋同志在省革委会上宣读了这封信。他说,这封信写得好,还可以写得重一点。这是一种好风气,应当受到支持和鼓励。写信的同志相信我不会打击报复他,这是对我们的信任。古语说:“人视水见行,视民知治否。”习仲勋正确对待批评的这种精神,当是一面很好的镜子。
意林·作文素材 2016年10期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