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话题】感性与理性 情绪管理 社会诚信 善良
一起在当今其实并不少见的“诈捐”案例,因为发生在“知乎”网络社区,因此引发了民众的嘲讽,个中情绪,可以由类似这样的表述看出来:“万万没想到,一个认真的问答社区,居然也被一个认真的骗子攻陷了。”
其实,“知乎”群体被骗,并不那么“丢脸”。“知乎”的“沦陷”,并不是输在它所擅长的刁钻古怪的“问题”上,而恰恰在理性需要适当悬置的地方——情感。注册“知乎”社区的人数依然攀升到400万之众,其良莠不齐,本在情理之中。因此,骗子以“心灵鸡汤”攻陷“知乎”,无非说明人心的丰富、复杂乃或脆弱。
问题倒在于,当爱心被骗,精心伪造的“浪漫”被剥开画皮,千夫所指,本该是行骗者“童瑶”。网络舆论所向,为何反倒是“知乎”?
在“知乎”方面,它从一开始确立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精英姿态,已经将自身割裂于大众。因此,此次“名”“利”俱损,多少是在为自身的“高冷”还债。
抛开偏见,“知乎”的沦陷,不应该令我们欢乐,正如邻居家失窃,不能成为我们高兴的理由。当被视为“精英”的、兼具知识或理性的“知乎”也在精心的骗局面前失足,我们更应感受到的,本该是沉重。因为我们本不应该时刻披着理性的铠甲生活,因为我们希望能像孩子一样天真善良地活着并没有罪过。
事实上,这次真正沦陷、再受重创的,还是社会诚信、善良的人性,以及那些真正亟须救助的人群。“知乎”引以为豪的知识或理性,其实无所谓失败。因为骗局的揭穿,还是有赖于理性怀疑。问题是,作为科技推动力的怀疑和理性,一旦在道德情感领域大行其道,成功地成为肢解美好和浪漫的利刃,留给我们的,无非是幻灭的悲哀。“相信”其实无关理性,而是一种律令。因为离开了“相信”,我们的未来无法拥有光明,没有人会成为赢家。这才是我们需要团结起来认真思考的问题。
【素材分析】在价值多元化的社会,社交变得越来越专业化和“圈子”化。大众将关注焦点投向“知乎”而非“童瑶”,既有对曾经“知乎”“高冷”表现的反击,也有隐蔽的类似仇富的仇“知”情绪。这种非常不理性的情绪,甚至让一些人无法再相信光明和美好。然而,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群最需要的,恰恰是这些人性中的光明和美好。
意林·作文素材 2016年6期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