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作家故事 写作心得 新书推荐 新手上路 征稿公告 写作素材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法国:孩子就该“长”在博物馆

时间:2023/11/9 作者: 哭泣的骆驼 热度: 43832
  舒乙

  在法国,最让我吃惊和感动的是,小孩成了各类博物馆、美术馆和古迹里的主角。

  我长期在文学馆工作,又曾担任过中国博物馆学会的副理事长,知道中国孩子参观博物馆是怎么回事。我知道,在国外和在国内,孩子们去博物馆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情。

  中国的孩子们由于长期封闭在应试教育的环境里,偶然去一次博物馆,就全然是“解放”,有如春游或者秋游。进门之后,狂奔五分钟,转一圈,算是参观了,不听讲解,又叫又跳,快活得不得了,然后,围坐下来,开始吃东西,喝饮料,做游戏……最后,坐上大轿车,打道回府了事。即便是这样的“参观”,一般每学期也只安排一次,多了怕出事,被限定不宜多办。

  我去了一座离巴黎45分钟路程的皇家教堂和修道院遗址。它叫“华幽梦”,译名很漂亮,纯属古迹,是13世纪路易九世所建的教堂和修道院,后来在大革命时期遭到破坏,遗址现在由一家民间的艺术基金会管理,免费对孩子们开放。那天,几乎没有成人去参观,全院都是孩子们的天下。

  这家古迹的管理者还专门为儿童设计了许多游戏项目。譬如,每个孩子胸前都挂着一块小方牌子,上面有不同的图案。闹了半天,是博物馆发给他们的作业,让孩子们到博物馆地上去找,地上铺着不同图案的瓷砖,都是古物,找到和自己胸前图案一样的瓷砖就有奖。又譬如,在花园旁边的走廊上,有一群孩子围在两张大工作台边,正在敲敲打打,走近一看,原来正在学习做砖雕。有专门的成人作指导,让孩子们拿着大榔头和大凿子,敲击石膏板,做立体雕花。家长、老师、工作人员,还真不怕孩子们砸了手,划破了皮。这种事肯定会发生,但不怕,不让动手,怎么能有本事呢?在露天的大教堂废墟遗址上,孩子们听完讲解,便在草地上奔跑,纷纷爬到残留下来的大石头柱基上,蹦上蹦下,那可都是八百年前的古物啊。

  看了这些,我恍然大悟,有四条结论:一、让孩子们从小就“长”在博物馆、美术馆和古迹名胜里,把这些地方当成他们一生的最佳去处。二、从小就知道要传承历史,要重视文化,对文物、美术作品、历史文献、古典建筑有一种敬畏感,知道自己是打哪儿来的,知道要爱祖国爱家乡,从而养成文明的社会风气。三、在幼儿园里,在小学里,在中学里,在大学里,通通把去博物馆、美术馆和名胜古迹当成经常性的必修课,真的是在那里上课,让有专业知识的白发苍苍的专家,而不是小青年做讲解员。按儿童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去给他们讲课,让他们抢答问题,做作业,年纪大的要记笔记,填写知识答卷,回去要交参观心得的作文,甚至提供专题报告。在这方面,不能因噎废食,因怕出事而不敢组织,相反,要大力提倡,真正做到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四、博物馆、美术馆和名胜古迹把教育儿童当成自己的第一要务,因为这是利在千秋的大事,要由根上抓起,要放长线钓大鱼。难怪在国外,根本看不到博物馆挂着某某学校教育基地的牌子,因为在那里挂这样的牌子完全是多此一举,它们的基本职责本来就是教育儿童。

  儿童,由头到尾,在各方面,都是第一位的。

  【素材运用】孩子代表着未来,文明需要他们传承,这就要求管理者着眼长远,真正将孩子放在第一位——就像法国那样,不仅专门设计出符合其身心特点的游戏项目,还放心大胆地让他们与古迹进行亲密接触。不能只是敷衍了事,否则难以发挥博物馆真正的作用,文化宝库得不到利用,是一种让人心疼的浪费。

  【速用名言】

  1.教育之于心灵,犹雕刻之于大理石。

  ——美国物理学家 爱迪生

  2.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古希腊哲学家 苏格拉底

  【适用话题】教育的真谛;传承;他山之石;目光长远

  意林·作文素材 2016年3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