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海明威成为美国《星报》的一名战地记者,在战场上,他多次出生入死,深入战场第一线,采访到许多有价值的新闻。
1941年3月,海明威决定亲临中国战场,向全世界报道日寇法西斯的暴行。
有人劝他不要去冒这个险,但海明威说,向全世界报道日寇法西斯的暴行,是一个记者的良知,如果说是去冒险,那么可以说是一个记者的良知在呼唤我去冒这个险。
就这样,海明威在向导的帮助下,从香港悄悄地来到广东韶关。一路上,随处可见日军的凶恶残暴,他们枪杀无辜贫民,掠夺资源,气焰十分嚣张。
海明威用随身携带的相机,悄悄地拍下了一张张日寇的暴行,并用笔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在韶关,他还亲手杀死一个日本哨兵,缴获了一杆“三八大盖”和几颗手榴弹。海明威行动之迅速,身手之敏捷,惊得向导目瞪口呆。
海明威向向导讲起了自己在欧洲战场上,参加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抗击德国法西斯的经历。说着,他捋起衣袖、裤腿,只见他身上布满了累累伤痕。海明威说道:“我身上这些伤疤共有236处,都是在战场上留下的印记。”
突然,向导指着海明威的胳膊,惊讶地说道:“您负伤啦!”
只见海明威胳膊上被铁丝网刮破了一大块皮,鲜血淋淋。海明威笑道:“这是第237块伤疤,这是中国之行,打小鬼子留下的最好纪念啊!”
海明威的这次中国之行,共进行了3个多月,中国军民在战场上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气概,给了海明威很大的鼓舞和力量。回国后,海明威在《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美国报纸上发表了一系列在中国战场上的见闻,揭露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海明威的报道,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人们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战大游行。
一些极右势力对此恨之入骨,他们给海明威寄去了恐吓信,妄图阻止他的报道。面临凶恶险境,有朋友劝他不要再报道了,以免招来杀身之祸。海明威却大义凛然地说道:“用事实说话,这是一个记者的良知和良能。这点恐吓信就想吓倒我,他们也太小瞧我了,我身上的这237块伤疤,可不是美丽的文身。”
海明威一身凛然正气,令朋友不禁肃然起敬,人们亲切地称他是“良知和良能”的战地记者。
【素材运用】一个人有能力固然难得,有能力又有良知则更是难上难。海明威就是这种“难上难”的人。他不顾个人安危,深入枪林弹雨的中国,为的是正义。他做到了,他是一个有良知的记者。相比海明威,时下有些爆出“有偿新闻”或“有偿不闻”丑闻的所谓记者,应该感到羞愧。
【速用名言】
1.道德的损害是良心的完全麻痹。
——日本小说家 芥川龙之介
2.永不沉睡的良心,不断地鞭笞着人们。
——法国思想家 蒙田
【适用话题】能力;良知;正义
(特约教师 张爱国)
【同类素材库】本多胜一,是日本《朝日新闻》社的一名记者。1971年,本多胜一第一次到中国,曾落脚在上海的金卫乡和山阳乡,当他了解到日军登陆杭州湾后在这两个乡烧杀抢掠的罪行后,非常震惊,用他的话说:“这些事情在日本从未听说过。”是其良知萌生了“应该站出来把历史真相说出来”的初衷。随后他于1983年、1984年和1987年三度来华,采访遭受日军迫害的幸存者,根据大量确凿的事实写出了《通向南京之路》《南京大屠杀始末采访录》等书,其《杭州湾登陆作战》还在《朝日新闻》上连载,在日本引起极大反响。他说:“我认为,只有在冷静地看到过去两国的关系,承认日军侵略中国这一事实的基础上,日中友好才会成为真正的友好。”
意林·作文素材 2016年3期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