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作家故事 写作心得 新书推荐 新手上路 征稿公告 写作素材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少帅》之后再无张爱玲

时间:2023/11/9 作者: 紫色lucky薰衣草 热度: 39701
  2009年张爱玲遗稿《小团圆》横空出世,引起读者极大关注。而2015年10月20日,张爱玲另一部遗稿《少帅》中文简体版在北京出版。张爱玲文学遗产执行人宋以朗透露,张爱玲作品除两篇散文正在整理中,小说已经没有了,因此《少帅》是张爱玲的最后一部未完成作品。张爱玲生前创作的小说《少帅》将写作视角从以往周遭转向大历史、大人物,这是张爱玲投入最深的小说之一,小说以少帅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的爱情故事为原型,原稿为英文。在她生前给朋友的信中说,“三年来我的一切行动都以这小说为中心”,可见她用情之深。由于《少帅》是张爱玲生前留下的一部未完成稿,小说结局也将成为永久之谜。虽然没有结局,但也不妨碍我们赏读民国才女留下来的最后的文学遗产。

  《少帅》故事原型

  少帅原型张学良,字汉卿,号毅庵,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将领。曾与杨虎城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后被蒋介石软禁至1990年才恢复自由,2001年逝世于美国檀香山。周四小姐原型赵一荻,又名绮霞。出生于香港,国民政府将领张学良的第二任妻子,人称“赵四小姐”。1928年,赵一荻与张学良相识于天津,后私奔,赵一荻跪求张学良的妻子于凤至接纳,并许诺终生不要名分。1964年,张学良与于凤至离婚,之后赵一荻和张学良正式成为法定夫妻。赵一荻一直陪伴张学良左右,即使长达几十年与张学良被软禁,也不离不弃,直到去世,两人也合葬。

  作品简介

  《少帅》是张爱玲以1925年至1930年军阀混战时期的北京为背景,以传奇人物张学良和赵四小姐为原型写的一部爱情小说。故事起意于1956年,当时张爱玲刚移居美国,希望借英文写作打进美国市场。在这部寄托遥深的小说里,张爱玲承继含蓄蕴藉的古典小说传统,以一贯擅长的如工笔画般的细腻笔触,讲述了在“荒废、狂闹、混乱”的大时代里,少帅和赵四小姐似真如幻、无望而又亘古如斯的爱情故事。时代的车轰轰地往前开,外面的世界乱糟糟的,但透过周四小姐的窗口望过去,他们是仅有的两个人:她沉浸在这样的刹那,以为那就是永恒;她身不由己地加入延续千年的爱情长程,却发现自己淹没在面目模糊的女性队列中……

  写作故事

  只用英文写作。《少帅》写于1963年,当时张爱玲住在旧金山。她准备用这本书打开美国市场,扭转自己的运气,所以用英文写作。

  没有结尾的故事。故事从1925年开始,只讲到了1930年,无论是对于两个主人公的爱情长跑,还是张学良漫长的一生来说,这都只是刚开了个头。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这部作品她只完成2/3,便失去了写下去的兴趣,当时不得不放弃。

  多方收集史料

  张爱玲跟张学良没什么交情,对他本人自然谈不上了解。1961年10月,张爱玲也曾离开旧金山远赴台湾,打算访问张学良,可惜没能如愿。因此她收集了大量史料,力求真实。她曾说:“写小说非要自己彻底了解全部情形不可,否则写出来像人造纤维,不像真的。”为写《少帅》,她不但要参阅正史传记,还得看大量野史杂文,才能将故事说得肌理分明,逸事穿插有致。

  例如小说记徐昭亭(徐树铮在书中的化名)在白金汉宫园游会的逸事,就完全是根据薛观澜的《冯玉祥为什么要杀徐树铮?》(刊于1959年《春秋》)来写的。有时甚至角色的一句对白,张爱玲也力求无一字无来历。如小说第七章写新闻记者问孙中山:“孙博士,您是社会主义者吗?”罗讷(端纳在书中的化名)代答一句:“你是国民党人所应是的一切。”其事其言皆见《中国的端纳》。

  名著魅力1:初遇

  府里设宴,女孩子全都走出洋台看街景。街上有个男人把一只纸折的同心方胜儿掷了上来。她们拾起来拆开读道:

  “小姐,明日此时等我。”

  一群人蜂拥着跑回屋里。她们是最早的不缠足的一代,尽管穿着缎鞋,新式的“大脚”还是令她们看起来粗野嘈闹。

  “肯定是给你的。”她们把字条传来传去。

  “瞎说,怕是给你的吧。”

  “这么多人,怎么偏偏就我了?”

  “谁叫你这么漂亮?”

  “我漂亮?是你自己吧。我压根儿没看见是怎样的一个人。”

  “谁又看见了?大家跑起来我还不知是为什么。”

  周四小姐年纪太小,无须替自己分辩,只笑嘻嘻的,前刘海黑鸦鸦遮住上半张脸。她们留下来过夜。次日那钟点,女孩子们都说:“去看看那人来了没有。”她们躲在一个窗户后面张望,粗辫子垂下来。年纪小的打两根辫子,不过多数人是十八九岁,已经定了亲等过门。她们对这事这样兴冲冲的,可见从来没爱过。那种痴痴守望一个下午的情态,令四小姐有点替她们难为情。那男人始终没来。

  她自己情窦早开。逢年过节或是有人过生日,她都会到帅府去。那里永远在办寿宴,不是老帅的便是某位姨太太的生辰,连着三天吃酒,请最红的名角儿登台唱堂会,但是从来不会是少爷们的生日,小辈庆生摆这种排场是粗俗的。总是请周家人“正日”赴宴,免得他们撞见军官一流的放诞之徒。帅府大少爷自己就是军官,有时穿长衫,有时着西装,但是四小姐最喜欢他一身军服。穿长衫被视为颓废,穿西装一副公子哥儿模样,再不然就像洋行买办。军服又摩登又爱国。兵士不一样,他们是荷枪的乞丐。老百姓怕兵,对军官却是敬畏。他们手握实权。要是碰巧还又年青又斯文,看上去就是国家唯一的指望了。大少爷,众人都叫他“少帅”,相貌堂堂,笑的时候有一种嘲讽的神气,连对小孩子也是这样。他们围着他转。他逗他们开心,对着一只断了线的听筒讲个不停。四小姐笑得直不起身。有一回她去看唱戏的上装。有个演员借了少帅的书房做休息室,不过已经出场了。

  “怎么你不剪头发?”少帅问,“留着这些辫子干吗?咱们现在是民国了。”

  他拿着剪刀满房间追她,她笑个不停,最后他递来蓬松的黑色的一把东西,“喏,你想留着这个吗?”

  她马上哭了。回去挨骂不算,还不知道爹会怎样讲。但原来只是一副髯口。

  她在亲戚家看过许多堂会,自己家里的也有。不比散发霉味的戏园子,家里是在天井中搭棚,簇新的芦席铺顶,底下一片夏荫。刚搭的舞台浴在蓝白色的汽油灯光线下,四处笑语喧喧,一改平日的家庭气氛。她感到戏正演到精彩处而她却不甚明白,忍不住走到台前,努力要看真切些,设法突出自己,任由震耳的锣钹劈头劈脑打下来。她会两只手搁在台板上,仰面定定地瞪视。女主角站在她正上方咿咿呀呀唱着,得意扬扬地甩着白色水袖,贴面的黑片子上的珠花闪着蓝光,两块狭长的胭脂从眼皮一直抹到下巴,烘托出雪白的琼瑶鼻。武生的彩脸看上去异常阔大,像个妖魔的面具,唱腔也瓮声瓮气,仿佛是从陶面具底下发出声音。他一个腾空,灰尘飞扬,四小姐能闻到微微的马粪味。她还是若有所失。扶墙摸壁,绕行那三面的舞台。前排观众伸出手,护着摆在脚灯之间沏了茉莉香片的玻璃杯。在戏园里,她见过中途有些人离开包厢,被引到台上坐在为他们而设的一排椅子上。他们是携家眷姨太太看戏的显贵。大家批评这是粗俗的摆阔,她倒羡慕这些人能够上台入戏;尽管从演员背后并不见得能看到更多。

  那时候她还小,还是大家口中的“吴蟠湖那会儿”。再之前是段庆莱时代。“现在是冯以祥了。”“南边是方申荃。”军阀们的名字连老妈子都说得上来。她们也许不晓得谁是大总统,但是永远清楚哪个人实权在握,而且直呼其名。在一个名义上的共和国里,这是民主政治的唯一而奇特的现象。跟本府老爷关系特殊的老帅是唯一的例外。哪个军阀起了倒了,四小姐印象模糊。审慎与自矜兼有的心理使他们家讳言战争,仿佛那不过是城市治安问题,只要看紧门户,不出去就行了。“外面正打着呢,谁也不许出去。”同时她听见远处的砰砰枪声。塾师如常授课,只是教女孩子们英文的英国女人暂时不来了。

  【名著解读】少女时期的周四小姐情窦初开,与少帅相识于帅府举行的寿宴上。周四小姐心目中的少帅,身着军装举止斯文,相貌堂堂,对待孩子更是亲切,是国家的指望,这样的人怎能让人不心生爱慕?而这段感情却只是滚滚历史洪流中的一段插曲,纯真的爱情在那个被政治因素裹挟的军阀混战的年代显得弥足珍贵。

  名著魅力2:归来

  她父亲把她唤进书房里,用极低沉的声音郑重地说:

  “现在时局紧张,老帅要把全家迁回奉天,今晚就启程。他叫你也一起去。也许最好是在这种时候——两家都不用多操心。看在我们交谊的分上,他一定会把你当亲生女儿看待的。不过,从今以后你也要学会做人了。现在全靠你自己了。让洪姨娘给你打行李,但不必带上许多东西和佣人。将来想要什么都可以再拿过去。记得穿暖和点,关外冷。等时局平静些你回来也行,你洪姨娘也可以去看你。”

  她的旅途畅快至极。专列上的陈家人把她当作一个来长住的外甥女那样招待。少帅夫人亲自打点她的起居。她以后不喊她大嫂了,改口叫大姊。关外是中国的北极,从前有无数哀怨的公主与嫔妃出塞,嫁给匈奴王和亲。起伏不绝的褐色山峦,横披着长城这条灰色腰带,成对的烽火台把带子扣上,看得她又惊又喜。窗子里的风景从来不变,一幅图画屏风被起劲地折叠又折叠,克喇嗑踢——克喇克!克喇嗑踢——克喇克!永远没有完。

  翌晨火车第一次停站,她看见比邻的铁道上停着一个运兵的货车车厢,门口挤挤挨挨站着的兵士仿佛半个人在车外。一个脸冻得红扑扑的农家子弟在吃早餐,油条烧饼。他瘦削的脸与脖子从棉制服里伸出来,犹如揣在芝麻大饼里的油条末梢。他们在几尺之外说说笑笑,却听不见一点声音。她瞪大了眼睛,心口周围有种愉快的震颤;后来她觉得那便是预感。她到奉天的第二天,老帅经同一路线返回时被人用炸药暗杀了。少帅的归途也有危险,但是他化装成普通兵士乘坐运兵车,不坐车的路段则急行军,终于也安然到达。

  正当局势一片混乱,众人又在筹备丧事的时候,他的出现仿佛是从天而降。听说他父亲最后一句话是“小六子回来了没有”,他哭了。他在亲族里大排行第六。

  他知道她在这儿。留守北京,预备情势紧急便带她去东北的副官拍了电报到前线给他。

  “爹在那样千头万绪的时候也想到了我们。”他向她说。

  “他们说是日本人干的。”她说。

  “十有八九。”他的眼睛在军帽阴影下探询地闪了一闪。因为化装剃了光头,晚上也戴帽遮掩。

  他克服艰难归来,对她而言是给了他们俩的故事以最恰当的收梢,两人的生活从此幸福安乐。童话往往是少年得志的故事,因此这种结局确有几分道理。在那最敏感的年龄得到的,始终与你同存。只有这段时间,任何人都可以经营与自己生命一样持久的个人传奇。十七岁她便实现了不可能的事,她曾经想要的全都有了。除了据说是东方女性特有的娴静,如果所有的少妻都还有某种自满的话,她则更甚,因为她比她知道的任何人都更年少,也更幸福。一种不可动摇的笃定感注入了她的灵魂,如同第二条脊梁。她生命中不会再有大事发生了。

  “先前我们听说老帅启程回奉天去,都觉得看情形是要撤退了。”他告诉她,“我们在那里扶乩玩儿,更深人静的,心想不如问问战事吧。乩仙在沙盘上批了‘大帅归矣,我笑了起来:‘我们太神机妙算了,谁不知道大帅在回家路上?当晚就接到了电报。”

  火车是在皇姑屯的铁路桥上被炸毁的。

  【名著解读】张爱玲基于真实的历史事件,即历史上著名的“皇姑屯事件”为大背景,刻画人物命运和主人公的爱情故事。周四小姐被陈家接受,本以为两人可以就此幸福地生活下去,但这时发生老帅被日本人炸死在皇姑屯的事件,让所有的事情发生了逆转,这是故事的结尾亦是两人另一种情感的开始。这种基于大时代,描写大人物的创作方式,让读者对张爱玲的作品有了全新的认识。

  名著初印象

  爱默生说,我们在天才的作品中,会认出被自己丢弃的思想,它们陌生而庄严地回来。“惘然”,也许就是我们最义无反顾地丢弃的感觉,却在张爱玲的文字中一次又一次重来。《少帅》以大时代为背景,写的依然是个人生命中的惘然,他和她似乎大团圆了,一阵无以名状的若有所失还是挥之不去。如果我们能够在小说内跟自己意识深处的一丝疑惑相认,就没有辜负作者的启示了。——《南方都市报》

  这是一部传奇小说,跟她的《易经》《雷峰塔》写法很像,很细腻,有很多小纠葛。——作家 止庵其实在我看来,要去先读读《倾城之恋》,两部小说是有关联的。在《倾城之恋》这个爱情故事里,范柳原和白流苏其实是没有前途的,但一场战争成全了他们。同样,少帅与四小姐也是没有前途的,他们之间可以有一段情,但不可能过一生,结果因为一场事变,成全了他们。——张爱玲文学遗产执行人 宋以朗

  《少帅》是以爱情故事为主线再现了一个大时代,同时写法又富有张爱玲特色,四小姐的少女形象也有作者自己的影子。——《少帅》译者 郑远涛

  在张爱玲笔下,历史也许只是一场幻影,唯有人的无明爱欲才是永恒。在这层意义上,《少帅》其实已经写完,却永远不可能读完。——香港著名学者 冯晞乾

  意林·作文素材 2014年23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