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热点聚焦
想被认定为贫困生,获得助学金,食堂消费水平成为助学金评定参考依据。2015年10月中旬,华中农业大学发布了过去15天校园卡食堂中餐、晚餐的消费记录,餐费平均值在年级前10%的同学,将被取消贫困生资格。据学生推算,想参评国家励志奖学金或者助学金的学生,女生中晚餐的消费要低于6.2元,男生要低于7.2元。(摘自《武汉晚报》2015年10月13日)
此事引发网络持续热议,引来众多质疑。有人认为,该政策传递了“贫困生没资格吃好饭”的价值观,是对贫困生的歧视;有近三成网友认为,将贫困生资格、助学金与校园卡消费绑定的做法有些矫枉过正。此事更引发了大家对当前大学贫困生助学金评定的囧境乱象的关注,很多网友呼吁“拼穷因子”太奇葩,应尽快建立诚信体制和更为有效公正合理的评定方式,破解这样的囧象。
二、素材扫描
No. 1 为评助学金,引发“拼穷”
为让贫困生圆求学梦,国家和各大高校都设有相关的资助政策,比如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助学金。而作为获取这些资助的基础条件,贫困生资格认定就显得至关重要。在严格和理想的操作过程中,学生如实申报自己的家庭经济情况,学生户籍所在地村委会、居委会等基层社会组织等如实盖公章,学生提供如实的贫困证明,即可凭“贫困证明”评定贫困生。事实却是,很多“贫困证明”都名不副实,这在无形中加大了学校进行贫困生资格认定的难度。加之贫困生名额有限,各项资助也是僧多粥少,为把助学资源“用在刀刃上”,各大高校在认定贫困生资格,评助学金时,不得不参照“饭碗因子”“述贫因子”等来“去伪存真”,结果导致学生“拼穷”。
1.“拼穷因子”越来越奇葩
据了解,各大高校评定贫困生的“参考因子”早已打破凭“一纸贫困证明走天下”的局面,由此引发的“拼穷”现象越来越厉害,也越来越奇葩,一些大学的“参考因子”除了这样的“饭碗因子”,还包括“述贫因子”“三道杠因子”“化妆品因子”“iPhone因子”“买花因子”等。
(1)上台演讲“比惨”“比穷”,凭口才获胜
“我家在农村,爸爸务农,妈妈生病长期卧床,弟弟上中学,还有一个妹妹在上小学……”2011年9月,昆明理工大学某学院通过“比惨”的一场演讲,挑选“穷二代”来获取贫困学生的助学金资格。无独有偶,2013年10月,沈阳大学某学院通过“谁能比我穷”演讲,根据最终得票结果来决定谁能评上助学金。好多真正的贫困生因为惧怕上台演讲,而放弃了申请助学金的机会;也有大学生在演讲后号啕大哭,认为被揭了伤疤,从此“低人一等”;此外,也有少数学生为当选贫困生拉票而引发矛盾。
(2)用“三道杠”拼穷
2013年3月,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机电学部建立了更严格精细的贫困生筛查程序,以“每月话费不得超30元,手机总值小于500元,电脑总价不得高于3000元”作为贫困生认定的“三道杠”。此举一出,为评贫困生、助学金,不少学生刻意迎合标准当“穷人”。
(3)“iPhone因子”拼穷
“放假回来发现我们班上有个‘贫困生竟用上了iphone6。想想自己用的是充话费送的手机都没申请助学金,实在搞不懂她这助学金是怎么申请来的。”2015年9月,就读于无锡某高校的女生刘晨爆料称,自己班上一位女生小Y的举动令班上不少同学议论纷纷,大家都质疑该学生处理助学金的方式。事后大家都表示,再评贫困生,大家都不会选她,毕竟她是否真的穷,大家都看在眼里。
【考场速用】力求真实,打破凭一纸“贫困证明”定贫困生、助学金的局面,做出新的尝试,未尝不可。但这是懒人政策,看似公开“述贫”很民主、公正,实则既伤贫困生的自尊,又让伪贫困生有戏可演。与其如此,不如“勤政”,比如加强监管力度,一旦发现伪贫困生,立即取消其资格;与受助者签订诚信承诺书,一旦发现其违背诚信,追回助学金……
适用话题 人道精神;隐私;尊重;自律
2.高校贫困生评定陷入窘境
目前,我国高校对助学金申领者的要求很模糊,各高校没有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在实际认定过程中,存在许多“操作上的难点”。仅凭一张“贫困证明”,学校难以准确地掌握学生家庭财务状况,学生也不知道彼此的真实情况,申请者所填的信息真实与否无法保障,很难做到真正的公正、公开、公平,以致“贫困的评不上,不贫困的评上了”的情况屡有发生。
再加上监管力度不够,拿到助学金的伪贫困生外出请客吃饭、旅游、购买高档手机、全身名牌或者出手阔绰等现象屡见不鲜,却也不见举报或取消其资格。一些高校为杜绝这样的现象,力求真实,不得不在“贫困证明”的基础上,设置其他门槛。但诸如“述贫”“校园消费标准”等门槛,难逃争议。
【考场速用】“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高校助学金的认定也必须有清晰、明确可行的规则可循,才能做到公正、合理、公平。否则,不但会让高校自身在认定贫困生时“一头雾水”“盲人摸象”,也容易让缺乏诚信的学生有机可乘。要建立公正合理的评定规则,不妨参考国外的一些做法,如助学金一半赠送,一半需偿还;让学生能多渠道获得助学金等。
适用话题 公平;诚信;规则;信任与怀疑;完善机制
No. 2 各方声音
华中农业大学:对一卡通消费情况的调查分析,初衷是想暗地了解学生在食堂的消费情况,从而找到和找准吃不饱、吃不好的学生,通过资助让他们能吃饱、吃好。
中国江苏网:贫困不仅是物质的,还涵盖隐私、尊严等精神要素。学校在实施助学金评定时,不妨做得更温情、更人性化一些。
广东学生:如果申请助学金还必须附加上需要穷苦生活的条件,那这份钱拿在手里依旧不踏实,就好像穷人家的孩子所有的东西都只能用便宜的、廉价的,消费的时候都会被周围的同学时时刻刻地盯着。
《中国青年报》:贫困生认定一事确实不易,但一些高校也做了一些有益探索,值得借鉴,诸如,要求受资助学生填写诚信承诺书,一旦发觉造假予以处分;按比例随机抽取受资助学生进行家访调查;此外还有公示受资助学生名单,给予其他同学提出异议,行使权利的机会。
网友独钓寒江:为了得到补助就必须让渡个人隐私吗?一轮“拼穷”下来,家庭的难言之隐、同学关系、社会交往各种隐私都被揭露出来,让人再也不想申请第二年的助学金。
【考场速用】印度小说之王普列姆昌德说:“对人来说,最重要的东西是尊严。”贫困生需要帮助,更需要尊严。他们绝不是精神上的弱者,更不需要以“往自己伤口上撒盐”的方式来博取他人的同情和怜悯。自爆隐私,自揭伤疤,会极大地损伤他们的自尊心,如此,即便能够争取到助学金,也可能让他们本就敏感、脆弱的心灵受到二次伤害,使他们沐浴到的不再是阳光,而是同窗富家子弟的轻蔑;享受到的不再是雨露,而是内心的煎熬。
适用话题 爱与害;贫与富;以人为本;尊严;尊重
No. 3 他山之石:国外如何用助学金“助贫”
1.德国:一半赠送,一半无息贷款
为了让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也有机会进入大学学习,德国联邦政府协同联邦教育部及有关部门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通过法律,制定了《联邦教育促进法》提供助学金,在助学金中只有一半是赠送的,其余部分则是无息贷款,将来必须偿还。政府一般会根据各个城市的生活水准,每年制定出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标准,例如2002年标准最低的城市是德累斯顿,1个月为493欧元,最高为法兰克福,达到814欧元1个月。另外,父母的收入达到一定标准,则必须至少付给子女所在城市标准的费用,这笔开支可以计算在免税额内。如果父母的收入没有达到标准,国家最高可资助这位学生每月585欧元的助学金。
2.美国:学生可多渠道获取助学金
学生可以向政府申请带有兵役条件的奖学金,来满足大学4年的费用;可以凭借成绩向学校申请助学金;还可以向一些大公司或私人慈善基金会申请资助。当然,也可以低息贷款上大学,学生一年最多可贷款1000美元,完成学业1年后开始以3%的比例偿还,10年内还清。
3.瑞典:近乎全面覆盖、“零门槛”的助学金和学习贷款
学生拿到入学通知书,就可以申请助学金和学习贷款。助学金每人每月2000克朗(1瑞典克朗约合1.1元人民币)左右,只要年满16周岁,无论学习哪种课程都可以申请,且不用偿还。学习贷款由国家直接提供,贷款年利率很低,仅为2.3%。资助年限为6个学年,每人每月至少可以申请六七千克朗,贷款偿还时间从接受最后一笔贷款6个月后开始,每次偿还金额一般为借款人年收入的4%。如果收入不能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则可延长还款时间。一旦借款人死亡或年满65岁,国家不再追索贷款。
【考场速用】“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国外很多政府和高校都建立了多元、有力而富有人性化的助学圆梦机制,以缓解学生的经济困难,帮助他们完成求学梦。政府和学校是教育的引领者和践行者,是学生的塑造者和呵护者,在贫困生救助问题上不妨借鉴国外的做法,走科学、多元、人性化的路线,让学生在希望渺茫和孤立无援的时候,能够感受到国家的温暖,找到人生的方向。
适用话题 责任;科教兴国;人才战略;青年与未来
三、凝眸美文
贫穷不伤尊严
□澳壹8
也许你是一个来自贫穷山区的学生,每当看到与你同宿舍的其他学生,毫无顾虑地挥霍着父母的钱财,过着体面的、无忧无虑的大学生活的时候,你会担忧毕业后能与这些人共事吗?社会会接纳我这副寒酸相的穷学生吗?
孩子,用不着因为贫穷而惭愧,而自弃,要坦然接受贫穷的现实,贫穷与尊严无关。挺起你的腰板,贫穷不是你无能,更不应成为你的负担。穷则思变。在这里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贫穷”也是一种财富。“贫穷”迫使你低调处事、“贫穷”使你拥有比常人更谦逊的态度、“贫穷”造就了你助人为乐的精神、“贫穷”催生了你“痛改前非”的决心。这种点滴思想的累积将慢慢地聚集成一股正能量,最终转化成你的精神财富,此时脱贫也就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物质是由精神创造的。世界著名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也是这种观点的持有者。他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有过这样的陈述:“在平坦的世界里,一个理想的国家是没有任何自然资源的,因为没有自然资源的国家无依无靠,所以倾向于挖掘自身的潜力,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国家会设法调动起全体国民的干劲、创业精神、创造力和学习知识的热情,而不是热衷于挖井”。有什么佐证能证明这一观点吗?“中国的台湾地区在自然条件上,是一个位于台风频发海域的贫瘠海岛,除了当地人民的干劲、进取心和才华,几乎没有任何自然资源。但是今天,它拥有着世界排名第四的外汇储备。”就这么一个例子吗?“日本、韩国和中国香港、中国沿海地区的经济成功也都能够用同样的理由来解释。”
强国不是靠挖掘自家的资源而富强的,在物质进步与道德完善两者中,大部分美国人更重视道德价值。宗教革命的领袖马丁·路德·金说:“一个国家的兴盛,不在于国库的殷实、城堡的坚固或是公共设施的华丽,而是在于公民的文明素养,也就是人民所受的教育、人民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
可见精神世界的建设和精神世界的繁荣才是物质富有的原动力,物质可以暂时贫穷,但是精神不能有任何时候的“贫穷”,否则那将是一穷到底,永无翻身之日。
意林·作文素材 2014年23期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