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作家故事 写作心得 新书推荐 新手上路 征稿公告 写作素材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5部获奖作品全接触

时间:2023/11/9 作者: 虫子 热度: 39589
  众所周知,茅盾文学奖是长篇小说的最高奖项,每四年评选一次,每位获奖者的奖金高达50万元。本届茅盾文学奖即第九届“茅奖”是“史上竞争最激烈”的一届,共有252部作品参评,比上届增加74部;不少往届“茅奖”得主拿出了新作参评,如贾平凹的《古炉》和《老生》、刘醒龙的《蟠虺》、王安忆的《天香》等。2015年8月16日,本届茅奖在北京揭晓,格非的《江南三部曲》、王蒙的《这边风景》、李佩甫的《生命册》、金宇澄的《繁花》和苏童的《黄雀记》5部长篇小说获得该项殊荣。格非听说了自己得奖的消息,“有点不敢相信”;王蒙81岁首度获茅奖,“很不好意思”;苏童获奖不只是高兴,是太兴奋了……这5部获奖作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近年来我国长篇小说创作的思想高度、艺术水准,体现出中国当代文学繁荣发展的态势。它们都讲述了什么样的故事?一同去了解一下吧!

  一、格非《江南三部曲》

  1.作家简介

  格非,原名刘勇,生于1964年,江苏人,中国当代实力派作家,现为清华大学教授。近两年他成了得奖专业户,此前凭借中篇小说《隐身衣》先后获得老舍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这次因《江南三部曲》获得茅盾文学奖,并且以57票高居第一。他的中篇小说《褐色鸟群》曾被视为当代中国最玄奥的一篇小说,是人们谈论“先锋文学”时必提的作品。

  2.作品简介

  《江南三部曲》是格非从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就开始酝酿构思,经十多年沉淀而就的系列长篇小说,分别是指《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这组作品被认为呈现了“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内在精神的衍变轨迹”。

  《人面桃花》讲述晚清末年、民国初年江南官宦小姐陆秀米与时代梦想、社会剧变相互纠缠的传奇人生;《山河入梦》讲述女主人公姚佩佩遭遇家庭变故从上海来到梅城,与梅城县县长谭功达的悲情故事,刻画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知识分子的梦想和社会实践,莫言认为它“是一部继承了《红楼梦》的小说,书中男主人公谭功达就是现实的贾宝玉”;而《春尽江南》则展现了一对渐入中年的夫妻及其周边一群人近二十年的人生际遇和精神求索,透视时代巨变面临的各种问题。

  3.精彩书摘

  现在的问题是,父亲下楼来了。

  这个疯子平时很少下楼。只是到了每年的正月初一,母亲让宝琛将他背到楼下厅堂的太师椅上,接受全家的贺拜。秀米觉得他原本就是一个活僵尸。口眼歪斜,流涎不断,连咳嗽一声都要喘息半天。可是,今天,这个疯子,竟然腿脚麻利、神气活现地自己下楼来了,还拎着一只笨重的藤条箱。他站在海棠树下,不慌不忙地从袖子里掏出手绢来擤鼻涕。难道说他的疯病一夜之间全好了不成?

  秀米看见他带着箱子,似乎要出远门的样子,无意间又瞥见手中衬裤上棕褐色的血痕,一时心慌意乱,便冲着前院大叫起来:宝琛,宝琛,歪头宝琛……她在叫家里的账房,可惜无人应答。地上的花瓣、尘灰,午后慵倦的太阳不理她;海棠、梨树、墙壁上的青苔,蝴蝶和蜜蜂,门外绿得发青的杨柳细丝、摇曳着树枝的穿堂风都不理她。

  “你叫唤什么?!不要叫。”父亲道。

  他缓缓转过身来,把那脏兮兮的手绢塞入袖内,眯缝着眼睛瞅着她,目光中含着些许责备。他的嗓音像被砂纸打磨过一样,低沉而喑哑。她还是第一次听见他和自己说话。由于终年不见阳光,他的脸像木炭一般焦黑,头发如飘动的玉米穗,泛出褐黄。

  “你要出门吗?”秀米见宝琛不在,只得稳了稳心,壮起胆子来问了他一句。

  “是啊。”父亲说。

  “要去哪里?”

  父亲嘿嘿笑了两声,抬头看了看天,半晌才道:“说实话,这会儿我也还不知道呢。”

  “你要去的地方远吗?”

  “很远。”他脸色灰灰地支吾了一声,一动不动地看着她。

  【名著解读】悬念制造是先锋文学的特点之一,同时也是该小说最明显的特点,“父亲下楼来了”“这个疯子平时很少下楼”等悬念一环接着一环,在叙事中缓缓解开,有的隐隐约约地泄露些蛛丝马迹,还有的则最终成谜,因此人们常说格非的小说以诗化的语言和迷离的情节著称。此外此作品中还有格非一贯的优雅和从容,他从一个女孩子的青春期写起,在与父亲简单的对話中展现出青春的灵动与懵懂。但在作品后面作者又将她的命运置于近代中国的厚重历史之中,巧妙地通过简单写出复杂,通过清晰描述混乱,通过写实达到寓言的高度,让人一旦读起就难以放下。

  二、王蒙《这边风景》

  1.作者简介

  作为当代著名作家,王蒙著有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等近百部小说。他乐观向上、激情充沛,是当代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始终保持创作活力的作家之一。

  2.作品简介

  《这边风景》是王蒙“窖藏”四十年,在“文革”桎梏之下书写的70万字长篇作品。当时的王蒙被下放到新疆农村劳动,小说以新疆农村为背景,从公社粮食盗窃案入笔,用层层剥开的悬念和西域独特的风土人情,为读者展示了一幅现代西域生活的全景图。同时,也反映了汉、维两族人民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的真实生活,以及两族人民的相互理解与友爱共处,带有历史沉重的分量,又将日常生活中的人物塑造得极为生动,悬念迭生,矛盾冲突集中,独具新疆风情,情节精彩,语言机智幽默。

  3.精彩书摘

  这是一九六二年五月初,在一辆长途客运汽车上。汽车正沿着傍山依水的山间河谷公路盘旋而下。公路两旁都是山坡,山坡上矗立着无数四季常青的云杉,显示出一种庄严沉静的墨绿色。

  这是从乌鲁木齐出发以来的第三天,也是旅行的最后一天。……旅客们相互熟悉了,又都怀着一种即将到达目的地的兴奋愉快的心情,你进入了绿洲,进入了房屋、店铺、人家、水、林木、牲畜与更多的声响。热烈的交流此起彼伏,笑声和话声交响在一起。现在,正在不无夸张地讲述伊犁的美妙的是一个蓄着美丽的黑胡须的中年维吾尔人,过了二台以后,他摘下了蓝华达呢制帽,换上了一顶用细毡子做的、略近船形的、镶着黑丝带子的讲究的帽子,他穿着一身漆黑的条绒衣裤,腰上系着一条黑绸子做的褡包,说起话来眉飞色舞。他的谈话对手和他并排坐在一起,是一个年龄稍大一点,鬓角有些花白,脸上总是带着一种谦逊的笑容的干部。那位黑胡须阿哥觉得自己一个人滔滔不绝地讲下去或许有些失礼,所以,他有时回转过身来,征求一下坐在他的后面的一个体格健壮,中等身材,在浓黑的眉毛、突出的眉骨下面长着一双深邃的,甚至相当秀气的大眼睛的年纪轻一些的维吾尔族男子的意见。他说上一段,便回头问道:“是这样吧?”得到的总是肯定的回答。于是,他放心满意地继续叙述下去。

  “为什么伊犁这么好呢?因为伊犁有丰富的水源。哈什河灌溉着三县一市的土地。特克斯河、巩乃斯河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三条河流汇成了汹涌澎湃的伊犁河,伊犁河既提供了哺养我们的土地和人们的乳汁,又是排除盐碱、疏浚洪水的天然通道。在伊犁,到处还有四季恒温恒量的泉水。我去过吐鲁番,噢,请吐鲁番人原谅我!我们浇麦地跑掉的水也不比他们大渠里的水少!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您看看伊犁树木的叶子是多么黑绿黑绿的!有人施肥吗?不,没有人施肥。真是个插上手杖也能够发芽长叶的地方!这可不是传说:在伊犁,许多供电工人就碰到过这样的麻烦,您扛来了电线杆子,您把木杆子入土的那一端注上了炽热的沥青,然后,您把它埋到了地里,过了两个月,一场雨后,我的天啊!它活了,伊犁的泥土,伊犁的空气,伊犁的水赋予它以生命,电线杆子伸出了枝条,这是多么有趣的事情!”

  黑胡子阿哥说得得意起来,半闭上眼睛,哼哼起一支富有伊犁地方特色的,既开阔悠扬又萦回缠绕、难解难分的民歌。接着,未开口自己先笑起来:

  他叫了起来,用手指着车窗外的正在向后飞驰的一片一片的果树,随着车辆的下坡行驶,针叶树渐渐稀少了,现在山间两旁,是成片的野果林,正是开花的季节,枝头的花朵,像一块一块铺展开的雪白的丝绢,阵阵沁人心脾的芳香,不时袭入车内,令人清爽愉悦。

  那个鬓角花白的干部用力吸了口气,赞叹地说:“真多啊!这都是……”

  “这里就是著名的果子沟,汽车在野果林里要走一个多小时。到处都是野苹果,生吃不太好,但是可以熬果酱,可以酿酒。有时候,落满地面的野苹果堆积得很厚,它们自动地发酵了,变成酒和糖了,鳥儿们,獾、黄羊、麋鹿一直到刺猬,吃多了这些含酒含糖的果子,它们醉了,它们走在路上一溜歪斜,摇摇晃晃,哈哈哈哈。有一次这里来了一头阿尤,也就是哈熊(棕熊),吃多了醉苹果,它走在山沟里,弯腰、伸腿、挥掌、全身乱颤,呵,那是跳舞……哈熊跳起舞来,这是只有伊犁才看得见的节目……”

  【名著解读】这部书源于王蒙先生当年在伊宁市巴彦岱工作生活的经历,因此从这里的一字一句中,我们可以看到王蒙先生对于巴彦岱的喜爱。书中浓郁的生活气息,逼真的生活场景,细腻的细节描绘,生动的人物刻画以及独特的民俗风情,让我们似乎置身其中,目睹一幅真实的现代西域生活的全景图。另外《这边风景》其实完成于1974年至1978年,后因种种原因未曾出版,被王蒙束之高阁,尘封了整整四十载。重拾旧稿,也让我们重拾了王蒙那段不可磨灭的生活记忆。

  三、李佩甫《生命册》

  1.作品简介

  李佩甫,1953年出生于河南,现任河南省作协主席,国家一级作家。著有长篇小说《金屋》《城市白皮书》《羊的门》《城的灯》《生命册》等。此次获奖的长篇小说《生命册》,是他继《羊的门》《城的灯》之后,“平原三部曲”的巅峰收官之作。谈及《生命册》的创作历程,李佩甫用“储备了50年,写了3年,花甲之年出版”来形容。

  这是一部自省书,也是一个人五十年的心灵史,追溯了城市和乡村时代变迁的轨迹。主人公“我”是一个从乡村走向城市的知识分子,一个“背负土地行走的人”。从乡村到省城,从省城到北京,再从北京到上海,一路走来,“我”的身份也从大学老师转变为“北漂”枪手、股票市场上的操盘手,以及一家上市公司的负责人。“我”深刻、冷静、内敛、节制。作品串联起了“骆驼”“老姑父”“梁五方”“虫嫂”等一系列典型的人物形象。在这些人物身上,从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可以看到城市与乡村之间纷纷扰扰的世界,看到中原大地上五十年来生长着的苦难和血泪,这是展示,是审视,是推敲,也是追问。

  2.精彩书摘

  在无梁,虫嫂就像是一个童话。

  最初,人们戏称她为虫嫂。也不仅仅是蔑视,这里边还有宽容和同情。每每她挑着一副水桶走出来,人们不由得就笑。她人小一号,水桶也是小一号的,从娘家带来的。她挑水就像是走划船步,踮着脚尖,磕磕碰碰,试试摸摸的。在井上打水时,她不让人搭手,说:会。我会。就是辘轳把儿太长了。人们又笑。

  在村里,虫嫂割草、割麦都是一把好手,工分也是不少挣的。可她不会编席。她是无梁村唯一不会编席的女人。她身量小,指头太短,编不了丈席,也试着编了几次,每次都欠尺寸,不合格。收席点的老魏说:她的尺子小一号。那时候,粮食是队里分的,而油盐钱全靠编席来挣(编一张大席可挣一毛五分钱)。虫嫂不会编席,就从娘家逮了一窝小鸡,靠着“鸡屁股银行”,总算能换个油盐钱。老拐腿瘸着,干不了重活。再加上两人结婚时,老拐塌了一屁股的债,那日子就更加艰难些。

  日子虽然难过,可也过了。她会爬树,身量小,却灵活,猴子一样。春天里青黄不接的时候,就捋些槐花、榆钱,掺和着吃。她还会做“鲤鱼穿沙”,就是玉米糁加榆叶儿煮着吃,我吃过一次,也挺香。这年夏天,队里菜地先是少了一垄茄子,而后又少了一垄辣椒。于是人人都怀疑是虫嫂偷了,却没有证据。治保主任曾建议说:搜,挨家挨户搜。却被老姑父否决了。老姑父说:几个茄子,算了。

  再说,没有多久,虫嫂就怀孕了。挺着个肚子,也编不成席了。所以,她每每走出来时,身上总挎着一个草筐子。她身子重,走路一挪一挪,走走歇歇,很艰难的样子(很久之后,人们才知道,那草筐是双底的。她身上还缝了很多兜,浑身上下到处都是口袋)。

  虫嫂生下第一个孩子后,头上勒一方巾,三天就下地了。人们说,虫嫂,可不敢哪,迎了风,就出大事了。她说,没事。我皮实。

  等到了这一年的秋天,谷子、芝麻、豆下来了。打场时,虫嫂每天抱着吃奶的孩子到场里去晃一晃。接连几天,就被人盯上了。于是干部们在场边上拦住了她,在她的袖筒里、孩子的肚兜里,还有鞋窠舀里各倒出了半斤芝麻和黄豆!罪证终于查到了,就罚她在场里的石磙上站着,问她为啥偷芝麻。

  她说:孩子馋了。

  人们问她:你呢?你不馋?

  她说:也馋。

  人们说:馋了就偷?

  她竟说:叔叔大爷们,饶了我吧。

  一个结过婚的女人,竟一声声地喊人“叔叔大爷”,喊得人一怔,心也就软了……人已一贱到底了,“叔叔大爷们”听她这么求告,又看她如此小的身量还抱着个孩子,也就放过她了。说:以后可不能这样了……就此,“小偷”的名义已坐实了。

  奇怪的是,就虫嫂这样的小小身量,却一拉溜生了三个孩:两男一女。据说,每次生孩子,她睁开眼的第一句话就问:全活吗?接生婆怔了,说:啥?她说:查查胳膊腿啥的。接生婆告诉她:全活。她这才松一口气。她个小,生怕生下的孩子“不全活”。也许是因为她个子低的缘故,她对“大”有无限的向往。她的三个孩子统称为:国。大国,二国,三国(老三是女孩,也叫花,国花)。她生了一群“国”。她说是“国家”的“国”。全是嗷嗷待哺的货色。由于头生儿回了奶,她的三个孩子都是靠她嘴对嘴喂活的,她先把蒸好的红薯嚼一嚼,而后用嘴,或是手指头抿在孩子的嘴里。当三个孩子牙牙学语、满地滚的时候,她已经是村里有名的小偷了。

  一个人一旦有了贼的恶名,她就是“贼”了。

  【名著解读】虽然看起来,虫嫂似乎不知羞不知耻,然而在那样一个年代,她活得真实活得自我,有着黄天厚土一般坚忍不拔、越挫越勇、耐苦耐寒的优秀品质,可以说她就是苍黄土地上开出的绚丽多姿的生命之花。或许,她的“生命册”是苍凉的、苦涩的、多灾多难的(这其实也是生命的本相),但我们也不可否认,那也是充满亮色的,给一滴清露,就会灿烂盛开。如果说土地的底色是苍黄,那么而生命的柱础则是坚韧。

  四、金宇澄《繁花》

  1.作者简介

  金宇澄,原名金舒澄,1952年出生,上海人,被称为小说界的“潜伏者”。2013年凭借《繁花》获得第11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奖、第二届施耐庵文学奖和第一届鲁迅文化奖年度小说奖。

  2.作品简介

  金宇澄在这部作品中,以满纸沪语,用大量人物对话的形式描述了分别出身资本家家庭、军人家庭、工人家庭的三个普通上海少年沪生、阿宝、小毛的成长经历。这是一部地域小说,人物的行走,可找到“有形”地图的对应。这也是一部记忆小说,六十年代的少年旧梦,辐射广泛,处处人间烟火的斑斓记忆,九十年代的声色犬马,是一场接一场的流水席,叙事在两个时空里频繁交替,传奇迭生,延伸了关于上海的“不一致”和错综复杂的局面,小心翼翼的嘲讽,咄咄逼人的漫画,暗藏上海的时尚与流行;昨日的遗漏,或是明天的启示……媒体称之为“集合了非主流小说元素,通篇小市民的家长里短”的小说,读者点评它为“令人欲罢不能的文字”。

  《繁花》是本屆茅奖中网友们议论最多的一匹黑马,它自2012年在《收获》杂志上连载后,引起文坛轰动,被誉为史上最好的上海小说之一。出版后获得文学界、读者的广泛关注,甚至被拿来与张爱玲的作品和《红楼梦》相比。中国小说学会会长雷达直言其是“最好的上海小说之一和最好的城市小说之一”。

  3.精彩书摘

  阿宝十岁,邻居蓓蒂六岁。两个人从假三层爬上屋顶,瓦片温热,眼里是半个卢湾区,前面香山路,东面复兴公园,东面偏北,看见祖父独幢洋房一角,西面后方,皋兰路尼古拉斯东正教堂,三十年代俄侨建立,据说是纪念苏维埃处决的沙皇,尼古拉二世,打雷闪电阶段,阴森可惧,太阳底下,比较养眼。蓓蒂拉紧阿宝,小身体靠紧,头发飞舞。东南风一劲,听见黄浦江船鸣,圆号宽广的嗡嗡声,抚慰少年人胸怀。阿宝对蓓蒂说,乖囡,下去吧,绍兴阿婆讲了,不许爬屋顶。蓓蒂拉紧阿宝说,让我再看看呀,绍兴阿婆最坏。阿宝说,嗯。蓓蒂说,我乖吧。阿宝摸摸蓓蒂的头说,下去吧,去弹琴。蓓蒂说,晓得了。这一段对话,是阿宝永远的记忆。

  此地,是阿宝父母新中国成立前就租的房子,蓓蒂住底楼,同样是三间,大间摆钢琴。帮佣的绍兴阿婆,吃长素,荤菜烧得好,油镬前面,不试咸淡。阿婆喜欢蓓蒂。每次蓓蒂不开心。阿婆就说,我来讲故事。蓓蒂说,不要听,不要听。阿婆说,比如老早底,有一个大老爷。蓓蒂说,又是大老爷。阿婆说,大老爷一不当心,坏人就来了,偷了大老爷的心,大老爷根本不晓得,到市面上荡马路,看见一个老女人卖菜。蓓蒂笑笑,接口说,大老爷停下来就问了,有啥小菜呀。老女人讲,老爷,此地样样式式,全部有。阿婆接口说,大老爷问,这是啥菜呢?老女人讲,无心菜。大老爷讲,菜无心,哪里会活,缠七缠八。老女人讲,老爷是寿头,菜无心,可以活,人无心,马上就死。老爷一听,胸口忽然痛了,七窍流血,当场翘了辫子。蓓蒂捂耳朵说,晓得了,我听过了。阿婆说,乖囡,为啥样样东西,要掼进抽水马桶里。蓓蒂不响。阿婆说,洋娃娃,是妈妈买的,掼进马桶,“米田共”(粪)就翻出来。蓓蒂不响。阿婆说,钢琴弹得好,其他事体也要好,要有良心。蓓蒂不响。吃过夜饭,蓓蒂的琴声传到楼上。有时,琴声停了,听到蓓蒂哭。阿宝娘说,底楼的乡下老太,脾气真不好。阿宝爸爸说,不要再讲乡下,城里,剥削阶级思想。阿宝娘说,小姑娘,自小要有好习惯,尤其上海。阿宝爸爸不响。阿宝娘说,绍兴阿婆哪里懂呢,里外粗细一道做。阿宝爸爸说,旧社会,楼上贴身丫鬟,楼下大脚娘姨。阿宝娘不响。阿宝爸爸说,少讲旧社会事体。(注:蓓蒂是阿宝童年时的邻居,也是阿宝永远的回忆。当初的阿宝是真心喜欢这个纯真的小女孩,然而特殊年代里错综复杂的政治环境,最终扼杀了这段感情,最终蓓蒂的失踪,也许是阿宝难以言说的痛苦回忆。)

  【名著解读】童年视点下的城市景观、微微萌动的情谊,场景式的描写让人觉得温暖而真实。蓓蒂就像阿宝生命里的一束光,轻易地让阿宝忘记所有忧愁,特殊年代里人人自危,只有蓓蒂,始终保持着这份纯真和美好。

  五、苏童《黄雀记》

  1.作品简介

  苏童在文坛,一直以短篇小说见长,被誉为“短篇小说圣手”,不过,苏童近年来在长篇创作上同样成果斐然,《河岸》曾获三届英仕曼亚洲文学奖,2010年苏童凭《河岸》获“年度杰出作家”称号,此次又以《黄雀记》荣获茅盾文学奖,足以证明苏童在长篇创作中的实力。

  《黄雀记》以苏童擅长的小人物、小地方的叙事展开故事情节,故事并不复杂,就是一桩20世纪80年代发生的青少年强奸案。分为三章:保润的春天、柳生的秋天、白小姐的夏天——三章的标题暗示了三个不同的叙事视角。通过三个不同的当事人的视角,组成三段体的结构,写他们后来的成长和不停的碰撞,或者说这三个受侮辱与被损害的人的命运,背后是这个时代的变迁。主题涉及罪与罚,自我救赎,绝望和希望。

  2.精彩书摘·讨债

  趁着母亲在厨房里灌开水,他跑过厨房,把自行车从家里推到了街上。很不巧,自行车偏袒母亲,存心跟他作对,人都骑上了车,他发现轮胎泄了气,返身回去拿打氣筒,拖延了两分钟,他的行踪便暴露了。母亲先是在餐桌上发现了保润的厨师帽,而后在楼梯口看见了保润的书包,捡起东西追出来,嘴里大叫,你这孩子也丢魂了?你不带书包不带厨师帽,去上什么学?

  保润匆匆地给自行车轮胎打气。他说,上学的事以后再说,我今天不回学校,回井亭医院。

  你敢!母亲脸上变了色,咬牙切齿地拉住儿子的自行车,王校长那边都打点过了,两瓶好酒两条好烟,花了不少钱。告诉你多少遍了,回学校混几天,你就拿到厨师执照了。

  厨师执照谁稀罕?又不是飞行员执照。我骗你不是人,今天井亭医院要开护理观摩会,乔院长要我去表演,上午去一级病区,下午去二级病区,缺了我不行。

  母亲诧异起来,问,什么事情缺你不行?你表演什么?乔院长到底让你表演什么?

  他撸一撸袖管说,我能表演什么?捆人啊。

  母亲很快明白过来,眼里气出了泪花,跺脚道,都是你爷爷害人啊,井亭医院去不得了,你这孩子的魂,丢了,丢了,也丢了!我明天跟小美他妈一样,要上街喊魂了!

  母子俩在街上拉扯一辆自行车,做母亲的毕竟气力不支,两只手被儿子掰开,眼睁睁地看着自行车飞驰出去了。邻居都出来看热闹,看见保润已经扬长而去,粟宝珍瘫坐在门槛上,拍着胸口为自己疏导怒火。邻居问,保润到底怎么啦?她瞪着天空,指着天说,丢魂了,不公平啊,我们一家四口人,已经丢了两颗魂!邻居追问保润丢魂的症状,她心情不好,又要面子,随口搪塞道,他不肯上学,要去学雷锋。邻居说,学雷锋是好事,怎么是丢魂呢?她站起来拍拍裤子,说,怎么不是丢魂?别人学雷锋做好事,他学雷锋,是去捆人啊!

  【名著解读】保润对待家庭的态度随意且掺杂着叛逆,这也许是因为年少时所有的情感都已被母亲的市侩折磨殆尽。保润不肯上学,而母亲对他的教育无非是“魂丢了”。保润也许是痛苦的,他用尽所有的力气只想“逃”,逃离污浊的香椿街,逃离现实的人世间。行尸走肉十几年,也许他的魂,早在入狱前就已经丢了。

  意林·作文素材 2014年19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