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回放
人生,只有一直行走在路上,才能感受无限风光,收获恒久价值。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异乡的山水、田园、街道、风俗,曾让你大开眼界,还给你人生启迪。
请回顾并选出你的一次出游经历,自拟标题,写一篇500~700字的游记。不要虚构!时间、地点、人物不妨都保持真实。
思路点拨
作为倾诉旅行之见闻与感受的一种散文,游记取材范围极广。名山大川的瑰丽雄奇,可以描绘;外乡的物产风土,可以记录;一家人在外地的生活琐碎,可以叙述。游记的写作,文笔贵在轻松,描写重在具体,除了给人以丰富的见识之外,还要以独特感悟和审美体验打动读者。比如语文课上学习过的《小石潭记》等诸多游记经典,无不以奇景真情感动着我们。当代作家余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也属于游记,它被很多读者追捧的主要原因,除了其景点固有的吸引力以外,余秋雨先生在文中流露出的独特的文化审美眼光与透彻的人生感悟,才是打动读者的真正力量,值得我们在写作时借鉴。
原文呈现
罗汉岩游记
□江西省会昌县实验学校七年级 肖 睿
去年“五一”假期,爸爸妈妈带我去罗汉岩游玩。这天阳光灿烂,正是出游的大好时机。我们一家从瑞金乘车出发,经过约半小时车程来到了罗汉岩风景区。景区入口处,高高的石壁上赫然写着三个大字“罗汉岩”。(这开篇段,有两大欠缺:一是“罗汉岩风景区”在哪里,缺乏必要的交代;二是字里行间缺乏应有的情感冲动,开篇太平淡,没有吸引力。)
进入景区,我们沿着水泥台阶拾级而上,走了约十分钟,忽然听得爸爸说“看,蜡烛峰”。我抬头一看,只见十多米处,一块天然巨石兀然屹立在路旁,形状酷似一支蜡烛。好像在说“欢迎你来到罗汉岩”。(把“蜡烛峰”说成“路旁的一块巨石”,描述不当。作者将自己置身事外,单纯写所见之景,没有结合内心所想,文笔生硬,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过了蜡烛峰,我们沿着蜿蜒的山路继续前行,不远处传来了哗哗的流水声和人们的欢叫声。“前面是什么地方?”我问爸爸。爸爸笑着说:“到了你就知道了。”山路忽然一转,两处百十米高的峭壁跃入眼帘。峭壁顶上一片水流落下。“快走,米筛水到了!”爸爸说。我一路小跑,来到崖底,这里真像孙悟空的水帘洞啊!怪不得叫“米筛水”。崖前水潭的小鱼清晰可见。潭上有座古桥,通向另一个景点。
(“米筛水”的描述不够形象,眼见的风景要细致描写出来才能打动读者,个人观感几乎没有。)
不知过了多久,一声“走,去一线天”,爸爸的叫声把我惊醒。我跟着爸爸从悬崖上开凿的山道往上爬,山道很陡,崎岖不平,我累得汗流浃背。“怎么还没到呀?”我问。“别急,坚持就是胜利。”爸爸说。我只好咬牙坚持往上爬。终于到了,站在山顶,四周环望,只见景区山连着山,四周湖水环绕,青山、碧水、蓝天互相映衬,好一片人间美景啊!(去“一线天”的路,走得有几分艰难。站在山顶看到的风景,也很惬意。可是,这一段与本文的主题关系并不密切。)
山的另一面就是一线天,传说一线天是仙人试剑,将山坡劈成两半而成,一线天很窄,仅能容下一人通过,所以只能单向通行。这时在一线天底部向天空仰望,只见两边是黑森森的绝壁,天空像一条线一样悬在头顶上空,真是名不虚传哪!(这段文字差点就“一逗到底”了。)
在爸爸的帮助下,我终于通过了险峻的一线天。眼前的小路已经变窄,路旁长满茅草,但游人们还是沿着小路往景区深处走。里面难道还有景点?我心里不禁嘀咕。又走了一段蜿蜒的山路。一个巨大的溶洞出现在眼前,“油箩洞到了。”爸爸说。我们走进洞内,才发现这个洞与其他溶洞大有区别。这个溶洞洞中有洞,洞里有一个直径约两三米的圆洞直通山顶,不但有阳光透进来,更绝的是洞顶上有水流流下,在水流的作用下这个圆洞四壁像一只只油缸叠在一起,真像一只只油箩啊!看到这奇景,你不能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景点名“油箩洞”的交代,重复采用已使用了三次的“借对话中的人物的嘴说出来”的方法,易引发读者的反感。从“油缸”到“油箩”的过渡,也硬涩。)
該回去了,我们恋恋不舍地从另一条路走出了景区,在回去的路上,我感到今天真是不虚此行。(写这篇游记要向读者分享什么?难道只是想说“我到过罗汉岩”?“我觉得罗汉岩风景区有四个景点很奇特”?)
升格指津
中学生写游记的常见问题,就是叙事平淡,状物绘景欠生动,谋篇布局少创意等。写游记最容易忽略的问题,就是“情感抒发意识”淡薄。换句话说就是,只写了景,没融入情,刻板记叙所见,缺少自己主体感悟。游记是一种借叙述游踪、描绘景致来抒遣人生体会的文章!山水游记中,物景之奇妙,行踪之曲折,都是浮在文字表面的内容,并非作者记游的主旨。山有仁爱,水有智慧,流淌在游记字里行间的真情雅趣,尤其那统领全篇的一点点人生感悟,才是游记的情感主旨。游历过后作文就是要将感受分享给他人。升格前的文章没有情感主旨,需要梳理提炼思考,统领全篇。
升格佳作
罗汉岩游记
□江西省会昌县实验学校七年级 肖 睿
江西省瑞金市北部有一片大山,地势险要,风光秀丽。传说中神通广大的伏虎禅师云游到此,认定这是一块修禅悟道的绝妙之地,打算在此修建寺庙。哪知挖地基时,竟意外挖出了十八尊石罗汉。一时间,这片山声名大振。人们便把此山称作“罗汉岩”了。去年“五一”假期,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这里,亲身体会了罗汉岩如诗如画的美景,真是心旷神怡,现在回味起来仍美滋滋的。(开篇交代“罗汉岩”风景区的方位与名称由来,更符合游记的写法。段末一句既总括了罗汉岩的美丽,又流露了写作的情感动因,奠定了全文基调。)
“五一”节那天,天气晴好,我们一大早乘车从会昌赶到瑞金,再继续行进约半个小时,便远远看见前面一处高峻的山体,上而赫然刻着三个大字——“罗汉岩”。(将非重点内容做了简述,十分凝练。)
我们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沿水泥台阶拾级而上,身边的风景越来越秀丽。徜徉了十来分钟后,忽听得爸爸说:“看,蜡烛峰!”我抬头望去,果见百米开外,有一块天然巨石傲然屹立,它的外形酷似蜡烛,但这一定是世界上最大的蜡烛了。我估算它的直径差不多有二十米。看来,这巨烛应该是神仙用的了,否则谁有这么大的力气能制造得出来呢!我一边远远地观赏它,一边兴奋地加快了脚步。(对“蜡烛峰”景点进行了细致描写,不再置身事外,而是以参与者的角度,写了自己的所感所想,并加入想象,使得风景与内心感触相结合,让文章生动起来。)
转过蜡烛峰,沿着蜿蜒的山路继续前行,忽然远处传来了清脆的流水声和人们嘈杂的欢叫声。“前面什么地方那么迷人?”我問爸爸。爸爸笑着说:“到了你就知道了。”山道峰回路转,“哇——”我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不由自主发出了一声长长的惊叹!两处百十米高的峭壁跃入眼帘。左边,一块峭壁如同被巨斧切过那样整齐,切面澄黄,与悬崖上下满眼的翠绿形成鲜明的对比;右边,也是一块峭壁,上部前伸,底部内凹,峭壁顶上还有一片水流坠下。那水流,在半空中散化成水珠,像天上撒下的一粒粒珍珠,又像从天上降下来的宝石雨。原来,先前听到的水流声就是从这传出的;峭壁中间,一条人工凿成的狭窄山路曲径通幽。“快走,米筛水到了!”爸爸说。我一路小跑,进到崖底。真像齐天大圣的水帘洞啊!里面,是人们利用山崖建的住房和寺庙。外面,是一串串从天而降的水帘。那水帘的水珠,被当地人形容成天上筛下来的米粒,“米筛水”因此得名。峭壁悬崖底部,有一片深深的水潭,潭水澄澈,水中的小鱼清晰可见。潭上还有座古色古香的石拱桥,通向别的景点。看着眼前的奇景,我仿佛置身桃花源,陶醉了。不知过了多久,一声“走,去一线天”,爸爸的叫声让我从陶醉中醒过神来。(全段每一个句子都在形象生动上下了功夫。对峭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了详细观察描绘,又交代“水帘洞”的空间布局,引出“米筛水”名字的由来,使景点的美真正展现出来。同时将自己的惊讶喜悦之情融入其中,让人感同身受。段末一句,原先放在下一段的开头,移至此处更显得回味无穷。)
我跟着爸爸沿悬崖的山道开始往山峰上爬。几经曲折,终于站到了山顶。四下俯瞰,只见景区四周湖水环绕,青山、碧水、蓝天互相映衬,好一片人间美景啊!(删除了“去一线天的路上”与文章主题关系不紧密的对话,成为过渡段,主题更精练。)
山的另一面就是一线天。传说一线天是仙人试剑,将山坡劈成两半而成。一线天很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所以只能单向通行。我们小心翼翼地往下走,里面非常滑,如果不小心就可能摔倒。下到一线天底部,我抬头向天空仰望,只见两边是黑森森的绝壁,天空像一条线一样悬在头顶。一线天,真是名不虚传哪!(加入人物神态、动作描写,使景致描述更生动。)
眼前的小路越来越窄,路旁长满茅草,但游人们还是沿着小路往景区深处走。里面难道还有更美的景点?我心里不禁嘀咕。又走了一蜿蜒的山路。一个巨大的溶洞出现在眼前,景点标牌标示“油箩洞”。我们走进洞内,发现这个洞与其他溶洞大有区别。这个溶洞洞中有洞,洞内有一个直径两米多的穹窿直通山顶,穹顶上不但有阳光照射下来,更绝的是洞口上同时有水流直泻而下。在水流的作用下,这个圆洞的四壁像一口口的油缸叠在一起,水流从层层叠叠的“油缸”边缘溢出、漫下。整个洞,俨然一只溢满油的箩筐,难怪人们把它称作油箩洞。我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变换了景点名称的交代方式,并结合景点名进行了形象的描绘。)
我们又到了其他几处景点。当不知不觉转回景区入口时,才发现要再次领略罗汉岩的美景就要重新买票了。我只好恋恋不舍地离开罗汉岩。(这个段落告诉我们,罗汉岩景区不只本文写到的四个景点。这样游记叙述起来就有详有略了。)
罗汉岩之行,让我欣赏到了美景,也锻炼了意志,我以后要游历更多名山大川。人生,只有一直行走在路上,才能感受无限风光,丰富自己。我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身心都充满诗情画意。(交代旅游给自己身心带来的好处,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升格简评
升格后的文章以行踪为线索,精彩地描绘了“蜡烛峰”“米筛水”“一线天”和“油箩洞”四个奇幻美妙的景点,并不时加入自己的感受,将自己的思考贯穿其中,在给读者以赏心悦目的美好享受的同时,又能融入其中,加以思考。特别作者升华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身心充满诗情画意”的志趣,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升格启示
升格前后的游记,行踪叙述与景点描绘上并没改头换面,但升格文给人的情感冲击力比原作大大增强了。为什么只是作了一些细微的改动,就显得丰富感人了呢?原来——
简介罗汉岩景区的地理位置以及得名缘由,无形中扩大了文章的读者面。升格前文章把读者看作“罗汉岩风景区附近的人”,因而没有介绍方位,相比之下,升格文扩大了视野,更符合游记特点。
升格后,作者在对景物的描述上更具体,从空间角度对景色进行了具体描写,并且加入自己的观感,不只是冷静地旁观,同时展开联想,将所思所感带入,行文处处有读者,因此读起来更生动。原作开篇与收束处,缺乏情绪感染力。升格文开篇下笔就有情,并采用首尾相映的方法,强化了情感表达。升格后的游记,使读者感受到的,不仅是文中描绘的四个景点的曼妙美感,还有“我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身心充满诗情画意”的人生启迪,这也让文章变得更有阅读价值。
意林·作文素材 2014年18期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