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作家故事 写作心得 新书推荐 新手上路 征稿公告 写作素材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于荒凉中盛开的绝世才女

时间:2023/11/9 作者: 王大可 热度: 34530
  编者按:20年前的9月8日,作家张爱玲孤零零地在美国洛杉矶去世,给文坛也给喜欢她的世人留下无穷的遗憾,后人把她与林徽因、陆小曼、萧红齐名称为“民国四大才女”。20年过去了,她的才华,她的聪颖,她对世事人情的透彻领悟,她不屑于世故的特立独行,甚至她晚年的落寞,却仍牵动着万千读者最柔软的心,以致代代人都读她,忆她,言她,论她。在张爱玲逝世20周年之际,请大家随小编一起走近这位文化名人,去看看她的“传奇”人生吧。

  读张——第一名人金句收藏

  1.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倾城之恋》

  2.笑全世界便与你同笑,哭你便独自哭。——《花凋》

  3.我要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等着你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半生缘》

  4.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玫瑰就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玫瑰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玫瑰就是衣服上的一粒饭渣子,红的还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红玫瑰与白玫瑰》

  5.遇见你我变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尘埃里去,但我的心是欢喜的。并且在那里开出一朵花来。——张爱玲送胡兰成照片附言

  言张——一千个人眼中的一千个张爱玲

  贾平凹:嗨,与张爱玲同活在一个世上,也是幸运,有她的书读,这就够了。

  夏志清:凡是中国人都应该读张爱玲。

  傅雷:她是40年代沦陷区的废墟上绽开的罂粟花。

  叶兆言 :张爱玲的一生,就是一个苍凉的手势,一声重重的叹息。

  遗产实际执行人宋以朗:独立率性,真正按自己的心意而活。

  看张——名人剪影

  张爱玲,原籍河北省唐山市,原名张煐。后因入学需要,母亲黄逸梵(又名黄素琼)以英文名Eileen译音,改名为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出生于上海。张爱玲的家世显赫,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张爱玲一生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其中《半生缘》《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色·戒》等都被多次搬上了大小银屏,她的《金锁记》更是被傅雷赞为“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 ,《相见欢》《多少恨》《同学少年都不贱》《沉香屑第一炉香》等都是文艺青年不可不读的精品。除了文学影响之外,张爱玲的生平更为吸引读者,1944年她结识胡兰成并不顾世俗与之交往,1947年结束三年的感情。后又因政治原因,一路从香港辗转美国,并与大自己29岁的美国左翼作家赖雅结婚。1973年,张爱玲定居洛杉矶,1995年9月8日,张爱玲的房东发现她逝世于加州韦斯特伍德市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死因为动脉硬化心血管病,终年75岁。

  忆张——文坛奇女子

  一、人物“传奇”之出名要趁早

  张爱玲从小就显示出非凡的作家天赋。三四岁时, 母亲就教她吟诵诗词。聪颖的她, 对古典诗词有很好的悟性, 读一首小诗往往能心有灵犀仿作一首。张爱玲9岁时,画了一幅漫画并投寄给报社, 不料几天以后报社竟寄来了5元钱稿费,父母同意她自己支配稿费,张爱玲便买来了一支唇膏, 可见年幼的她就已有了追求美的心愿。

  链接:张爱玲“处女作”,7岁孩童笔下的家庭伦理悲剧

  一个小康之家,姓云,娶了个媳妇名叫月娥,小姑叫凤娥,哥哥出门经商去了,于是凤娥定下计策来谋害嫂嫂。这是一个未完成的小说,因为当时年纪小,她还有很多不会写的字,于是跑出去问厨子,也许从这里便可看出她日后对于家庭纠葛兴趣的端倪。

  二、人物“传奇”之恋恋红尘

  一声叹息——胡兰成

  1944年初春,胡兰成任职汪伪政府,在苏青办的杂志《天地》中读到张爱玲的《封锁》,喜不自胜,由此对张爱玲充满了好奇。胡兰成费力向苏青索要到了地址,并以读者的身份登门拜访。几经周折之后胡兰成终于见到张爱玲本人,并长谈5个多小时,可谓“相见欢”。由于文人的惺惺相惜、胡兰成的潇洒才气、张爱玲的恋父情结等因缘,很快,两个人便情意相投,定下终身。1944年8月,38岁的胡兰成与24岁的张爱玲结婚,因担心日后时局变动,他们的婚姻没有法律程序,没有任何仪式,只有一纸婚书为凭,张爱玲好友炎樱为证。就这样“胡兰成与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并“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然而世事未尝总如人愿,抗战结束时,胡兰成躲到了温州乡下,风流成性的他移情别恋、朝秦暮楚,令张爱玲十分伤心。但是,在胡兰成最落魄的时候,张爱玲并没有马上抛弃他,而是等到他安全以后,才写信与他断绝关系,顺便还把自己写剧本的稿费邮寄给他。

  小编解读:张爱玲是个至情之人,她一旦动情,就会像飞蛾扑火一般。所以,即使遇到胡兰成这样一个没有道德底线的男人,她仍是变得很低很低,在尘埃里开出花来。“起初不经意的你/和少年不经世的我/红尘中的情缘/只因那生命匆匆不语的胶着/想是人世间的错/或前世流传的因果。”罗大佑、陈淑桦《滚滚红尘》里的这句歌词或许可以算是她这段情最好的说辞吧。

  苍凉的最终归处——赖雅

  张爱玲的第二任丈夫是赖雅,人们常常将他定位为美国左翼知识分子,三流作家。1956年36岁的张爱玲遇到65岁的赖雅,相互吸引的两个人半年之后便结了婚。但赖雅毕竟年老,他们的生活并不是想象中的幸福。新婚刚两个月,赖雅就曾中风。在之后的岁月里,张爱玲一直照顾赖雅直至1967年赖雅去世。婚后第五年,张爱玲回香港寻求机遇,与赖雅分居两地,但其间赖雅再次中风,为筹措给赖雅治病的费用,张爱玲奔走于港台之间,寄人篱下,狼狈不堪。在张爱玲给赖雅的信中曾提到,最令她感到悲苦失望的便是挣钱,她不得不为电影公司写剧本《红楼梦》,然而剧本总不能令电影公司满意,她“辛苦的从早上十点写到凌晨一点,手脚都肿了,工作了几个月,像只狗一样,却没有拿到一分酬劳”。怀着希望的远东之行,其实带给她的却是身心诸多的困扰和折磨。

  小编快评:喜欢张爱玲的人都不大愿意谈论赖雅,但其实,了解张爱玲如何无微不至地精心照料赖雅,我们就可以推断这个放荡不羁的三流美国作家一定用自己的智慧点亮过张爱玲的生活。张爱玲的追求独特,任何人不能随便用个人的思维与逻辑去分析判断张爱玲的苦与乐。

  三、人物“传奇”之最独特的张爱玲

  奇装情结

  “电蓝水渍纹缎齐膝旗袍,小圆角衣领只半寸高,像洋服一样。领口一只别针,与碎钻镶蓝宝石的”纽扣“耳环成套”这是张爱玲作品中人物的装扮,但其实张爱玲才是真正的炫酷达人。

  张爱玲为出版《传奇》到印刷所去校样稿,因穿着奇异服装,使整个印刷厂的工人都停了工;有一次,她到苏青的家里去,结果因为衣着的奇特,整条巷子都为之轰动,她走在前面,后面追满了看热闹的小孩子,一边追一边喊;她去参加一个朋友的婚礼,穿一套前清老样子的绣花袄裤去道喜,使得满堂宾客惊奇不已。张爱玲最喜欢的造型便是清末服装,配一个典型的西洋发型。有人曾问张爱玲,何以要打扮成这样,张爱玲答道:“我既不是美女,又没有什么特点,不用这些来招摇怎么引得别人的注意?”

  【适用话题】爱好;个性;生活态度;自信

  恋父情结

  张爱玲的母亲黄逸梵是清末南京长江水师提督黄军门的女儿,是一个富有艺术修养的女性。她的父亲张廷重是旧官宦家的阔少爷,没有正式工作。张爱玲四岁的时候,她的母亲受不了丈夫的旧习离家出走。年幼的张爱玲对于母亲的离开不是想念,而是怨恨。因为她觉得母亲其实是抛弃她了。但是,母亲走了之后,很快张爱玲便找到了自己非常舒服的生活。她渐渐发现跟父亲在一起也是很好的。因为张爱玲从小就表现得勤奋好学,所以父亲非常喜欢她,出门玩乐也都带着她。父亲对张爱玲也是十分疼爱,给她念诗、教她读书,还给她幼稚的作文眉批、总批,并且把她幼稚的作文装订成册。母亲不在身边,张爱玲有了跟父亲相依为命的感觉。这也就逐渐形成了她的恋父情结。

  【适用话题】成长;环境;性格养成;爱的缺失

  红楼情结

  张爱玲曾说:世间有三恨,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

  读张爱玲的小说,很容易让人想起《红楼梦》来,这一点并不难解释,生于官宦世家的她,从小就不乏文化的熏陶,《红楼梦》可以说就是她年少时的“童话故事”,“小时候看红楼梦看到八十回后,一个个人物都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起来,我只抱怨‘怎么后来不好看了?十二三岁时,读到第八十一回,忽觉‘天日无光,百般无味而感到那是‘另一个世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还是上小学的年龄,就能够洞悉高鹗的后40回与曹雪芹的前80回有着极大的差距,这除了“天才”“通灵”之性以外,没有更好的解释,因此周汝昌先生曾说张爱玲是“红楼梦里人”。在张爱玲定居美国之后,她还花十年时间考证《红楼梦》,写出《红楼梦魇》,可以说如果把张爱玲的一生以1963年为中线,那么张爱玲把她的前半生交给了小说,把她的后半生交给了《红楼梦》。

  【适用话题】追求;天才;情结;文化积淀

  四、人物“传奇”之人情

  好友炎樱

  “我的朋友炎樱说:‘每一个蝴蝶都是从前的一朵花的灵魂,回来寻找它自己。”——张爱玲

  炎樱是张爱玲在香港大学念书时的同学,也是与张私交最好的朋友,炎樱见证过张爱玲的两次婚姻。很多时候她都会替张代言。张爱玲在公开场合露面,炎樱几乎每次都乐意跟随保驾,一次纳凉会上,大家都围着李香兰提问,李香兰俨然是主角,后来好不容易有人提问张爱玲,张爱玲却在思索,炎樱便立刻为她抢场子道:“可以听得见她的脑筋在轧轧转动。”后来在《传奇》座谈会上,有人说张的整篇作品不如局部,炎樱立即又替张辩解道:“她的作品就像一条流水,是无可分的,应该从整个来看,不过读的人是一勺一勺的吸收而已。”

  【素材运用】每个人都需要朋友,即使是像张爱玲这样特立独行的人也要有一个快人快语的炎樱陪伴。或许与炎樱在一起读书的时光,才真正是张爱玲无忧无虑的少女世界吧。

  母亲黄逸梵

  张爱玲的母亲黄逸梵是比较新潮的女性,她不愿意与丈夫一样过堕落的日子,便与张爱玲的姑姑出国,在张爱玲的记忆里,母亲或许没有给她足够的爱,但是不能否认黄逸梵还是爱张爱玲的,因为她也曾请老师为张爱玲补习数学,变卖古董供张爱玲上学。也不能否认张爱玲是想要亲近母亲的,这在张爱玲的文字里都有体现。母亲去世多年后,张爱玲给友人写道:“我现在唯一想说话的人,是我母亲。”

  【素材运用】“哪一种爱不是千疮百孔”这是张爱玲在《心经》里说的话,用在她与母亲的身上也是再合适不过的,即使张爱玲与母亲连一张合影都没有,也不能否认她们之间爱的存在。

  弟弟张子静

  “我的弟弟生得很美,而我一点也不。……他妒忌我画的图,趁没人的时候拿来撕了或是涂上两道黑杠子。我能够想象他心理上感受的压迫。我比他大一岁,比他会说话,比他身体好,我能吃的他不能吃,我能做的他不能做。有了后母之后,我住读的时候多,难得回家一次,大家纷纷告诉我他的劣迹,逃学、忤逆、没志气……”——张爱玲散文《童言无忌》

  “1995年中秋次日,从太平洋彼岸传来我姐姐离开人世的消息。那几天,我的脑中一片空白,时常呆坐半天,什么也想不出来。再读那篇‘弟弟,我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汩汩而下,‘很美的我,已经年老;‘没志气的我,庸碌大半生,仍是一个凡夫……对于她只有想念,没有抱怨。不管世事如何幻变,我和她是同血缘,亲手足,这种根底是永世不能改变的。”——张子静《我的姐姐张爱玲》

  【素材运用】张爱玲对于弟弟的感情很大成分上是她对于男权社会的一种挑战,但也正如张子静所说“同血缘,亲手足”,到底谁也不能轻易斩断了亲情的这条线。

  意林·作文素材 2014年17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