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作家故事 写作心得 新书推荐 新手上路 征稿公告 写作素材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2015年名师押题:己之所欲,何以对人

时间:2023/11/9 作者: 古诗赏析 热度: 36782
  张峪铭

  名师押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心理学上有一种“投射效应”,就是人们喜欢将自己心中所想的,自然投射到他人身上。也就是说人们喜欢用自己的“尺度”去度量他人。认为自己喜爱的,也是别人喜爱的;自己厌恶的,也是别人厌恶的。事实果真如此吗?

  要求根据材料选对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

  押题理由

  1.把握命题趋向:(1)话题的辩证性。安徽省高考作文2012年是工作中的两种做法:一是泛泛提醒“注意安全”;一是抓到实处“梯子不用请放下”。2013年是萧伯纳的一句话:“一般人只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而说为什么如此呢?我却梦想从未有过的事物,并问自己为什么不能呢?”2014年是表演艺术家与剧作家的争论:“剧本修改谁说了算?”从这几年看,新材料作文都涉及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从出题本意看,就是考查学生立意角度是否准确和考查学生辩证思维能力。(2)话题的社会性。2012年直击中国人的人性弱点,做事浮在表面,不抓住根本;2013年围绕流行词“中国梦”去设题;2014年围绕当年的一档娱乐话题而给出材料,让学生对当下文艺乱象进行思考。

  2.直击当下热点:2015年4月,湖北宜昌一位小学生在家中留“告别信”称学习压力大活着太累,携带100余元零钱与身份证离家出走。近年来,一系列中小学生因不堪学业压力,坠楼身亡或离家出走的案例比比皆是。当下的教育,就是以“己”为尺度,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人的体现。其实家长喜欢的一套,孩子不一定喜欢;而家长不喜欢的,孩子可能很喜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己之所欲,也别强加于人。

  命题解析

  从给出的材料看,我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一般情况下,我喜欢的,你肯定也喜欢;我不喜欢的,你也不喜欢。这种“以己度人,推己及人”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能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如人向生不向死、趋利避害、好奇心等是人的共性,在生活中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用“同理心”去为人处世,应该值得肯定。

  2.可在特定情况下,“以己度人”又可能进入一个误区,因为人与人最大的区别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内心。之所以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是因为其内心世界的多样性。若用你的内心去揣测他人,有可能会南辕北辙,牛头不对马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你喜欢的,可能不适合我。你讨厌的,我可能很喜欢。所以说有些时候,“己所欲者,也不要妄施于人”。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者,也不妄加于人”,其实都是一个“尺度”。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人人都用自身的“尺”去“度”身边的人。而人人又被身边的人“度”着。这把尺,既有客观的标准,也有世俗的偏见,带有强烈的主观性。量得准不准,许多时候靠道德良心。从“尺度”入手,也可发表自己的看法。

  雷区警示

  写这类辩证性材料的作文题,一定要以一分为二的观点去论证,这样做到不偏激。当然一分为二,不是用均衡的笔墨去写文章,而是在你用大段文字支持你所立的观点时,也不忘用少量笔墨言及其特殊性,这样的文章不仅圆润,而且突显思维的全面性和深刻性。也就是说任何事物,有普遍性和特殊性,有正面就有反面,若在写作中抓其一面,不及其余,文章就缺少说服力。

  突围角度之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名师支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换一句话说,就是将心比心。现实中若能做到将心比心,就会以恕己之心恕人,也就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距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体现一个人的善良品质,也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宽容情怀。当然也可举出反面例子,论证“己所不欲,亦施于人”的缺德行为,对社会的危害。如:现实中制造有毒食品者,自己不吃,却卖给别人。这种损人利己的做法,若蔓延开来,就会出现全民“互害”的恶性循环。还有少数发达国家将废弃垃圾,偷运到邻国倾倒,这种伤天害理的行为,既损害了他国人民的健康,也破坏了人类的社会公德……

  备考佳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安徽省示范高中东至三中603班 汪 学

  《论语》中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于别人身上。这句话说得短小而经典,因此被许多人当成座右铭,奉为做人处世之圭臬。

  这句话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揭示了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也就是说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作参照物来对待他人。努力做到眼中有他人,心中有他人。将他人的感受预先纳入自己的考量之中,不仅在处世中减少不必要的矛盾,也体现一个谦谦君子的豁达与善良。

  东晋有一个大臣叫庾亮,他有一匹很烈、很凶的马,经常伤害到骑者,他很不喜欢。仆人建议将它卖掉。庾亮没有答应,仆人不解。他说:“我卖它就会有人买它,那样会伤害它的新主人。”这种以己度人、推己及人的做法,就是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最好的行为注解。试想想,倘若这匹马真卖给了别人,别人被马所伤害,虽说买卖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但受害者,轻者怨嗔,重者寻仇,即使没有这些,你心又何安呢?

  所以说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去做事,事情就办得吉利、安和。

  当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能体现在换位思考、体谅于人上。孟子曾进言齐威王,要体谅百姓,使其“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则天下可运于掌上,民之归如水之下也”。这就是说,君主只有将心比心、体恤百姓,才可能国强民安、国富民丰。

  同样在日常生活中,以这八字为准则,就能让你多出一分宽容与爱心。曾有一位老师去医院打点滴,小护士扎了一针又一针,就是不成功。可这位老师忍着痛并没有生气,反而鼓励小护士别急,慢慢来。小护士成功后,用感激的眼光看着她。她说:“我只想我那读医科大学的女儿,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与鼓励。”

  是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当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责备与冷落时,你就应以对待自己孩子的态度去对待别人的孩子。假如人人都有这样的心态,社会怎么会不和谐?

  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制造毒奶粉的人,自己孩子不吃,竟卖给他人;排放污水的主,自己不生活在这方“污土”,却置他人健康于不顾;还有洋垃圾在他国倾倒……所有这些,只考虑自己,不考虑他人的自私行为,于民、于国、于人类都是一种罪过。

  人类只有本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理念,才能搭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才能构建和谐社会。虽然它不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万能药剂,但至少让人的心与心之间有了一部分重合。至于己所不欲的,却被别人奉为至宝,那是个人的选择,就另当别论了。

  突围角度之二:我之所愿,非汝之所想

  名师支招:事物往往过犹不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虽然可以解决人际之间的一些问题,但过了就走向了反面。文章先要立靶子,“我之所愿,非汝之所想”。然后举出正反例子,支持这个观点。分析原因,指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如当初庄子与惠子在濠梁对话时,就有“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之叹,说明我之所愿,非你所想。萝卜白菜,各取所爱。当楚大夫请庄子为官时,他宁可曳尾于涂也不干。这就是选择。

  当然生活中的反面例子也很多,如我喜欢音乐,就公开场合将音量调到最高;我喜欢杨幂,就将她的相片贴得满寝室都是;我崇尚西方,就认为它那里的月亮就比我国所见的圆。其实,每人有每人的个性,每国有每国的国情。你的口味,并非我所喜。你的制度并非合我情。你所喜的,并非我乐的。

  备考佳作片段:

  曾看过一句话:“谁都在世俗的泥淖中扑腾着,你苦心经营的,是对方不以为意的,你咬牙憎恨的,是他人习以为常的。”

  人生来就是不同的,因为思想、性格的差异,但有人偏偏认识不到这种与生俱来的差异,固执地认为我之所愿,必为汝之所想。

  《庄子·秋水》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正是对这种差异的认知,于是他宁可曳尾于涂,过上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爱莲说》中:“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这段话就介绍了人们之间的差异,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我们又怎么能因自己的爱好而左右并强加于他人呢?

  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并尊重这种差异,并理性对待他人的选择。之于人,你喜欢红得鲜艳,我喜欢绿得醉人;之于国,你喜欢西方式自由,我适合东方式民主。多色存在,相得益彰;多元存在,相辅相成……若是强加自己的意愿给别人,就会像泥与水混合,成一片泥泞;像牛头与马嘴的搭配,成一个怪胎;像狂风与暴雨的配合,成一场灾难。

  (《我之所愿 非汝之所想》安徽省示范高中东至三中605班 张鋆玉)

  突围角度之三:尺度的悲哀

  名师支招:许多时候,你是别人眼中的风景,别人也是你眼中的风景。“尺度”,是世俗的眼光,是现实的羁绊。人的一生大多被尺度所累,心有挂念他人的评价,而又用感性的标准去评价他人。一个“尺度”,让多少人扼杀了个性;一个“尺度”,让多少人泪洒满襟。从“尺度”说开去,另辟蹊径,也许别有洞天。

  备考佳作片段:

  社会中似乎早就有一把隐性的尺子,它在衡量每一个人的生活是否符合主流,即所谓的主流价值观。对于主流价值观的出现,我总以为这是尺度的无奈与悲哀。在主流的追逐中做了岁月的奴,匆匆地跟在时光背后,忘记了自己追求什么,如今得到的又是什么。

  人们的眼中总是会投射出盲目的光,鲜少有人为自己而活。以大众的尺度决定自己的方向,这样就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肯定,也许这样才能使他不至于孤单,可在夜深人静时那赤裸裸的空虚凄凉又会暴露在月光下。不同于主流者,没有衡量的尺度,他们随心而活,显得与全世界格格不入,可他们从来不在夜里被空虚寂寞啃食。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而拥抱在一起的狂欢往往是一群人的孤单。

  《金刚经》言:“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当作如是观。”若是盲目地随着他人的身影渴望命运的波澜壮阔,到最后才会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就是当初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生活应当有更广阔的意义,不在于我们得到了什么,而是心灵是否充足。为大众的尺度所累,你终将失去独立存在的人格,也不过是芸芸众生的复制品,在社会的工厂中打上一个合格的商标后,便自信满满地上演着一幕又一幕或真或假的戏。

  尺度用于所有人的生活无异是悲哀,每个人应该不同,又或许本来就是不同。无须在他人的眼光中生存,活出自己独特的色彩,适合自己的生活就是完美。

  尺度的悲哀或许正是不懂得真正意义的生活!

  (《尺度的悲哀》安徽省示范高中东至三中605班 周刚)

  更多押题链接

  一、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发现,世界越来越喧闹,而我的日子越来越安静了。我喜欢过安静的日子。(周国平)

  我想社会生活本来就是喧嚣的,或者说喧嚣是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喧嚣这种现象,也不完全是负面的。(莫言)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二、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河流有河流的源头,生命有生命的源头,情感有情感的源头,历史有历史的源头,现状有现状的源头……社会生活中,各种良莠不齐的事物之间相互错杂,只有关注源头进而把握源头,我们才能更好地驾驭事物,从而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

  读了上述材料,请你写一篇文章,可以发表对“源头”的看法,可以叙述与“源头”有关的经历或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意林·作文素材 2014年13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