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作家故事 写作心得 新书推荐 新手上路 征稿公告 写作素材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706分钟录音中对小人物的恶意

时间:2023/11/9 作者: 梦佳 热度: 38977
  孙佳音

  【适用话题】小人物的命运 善意与恶意 审丑 怜悯

  “他的头发油腻板结”“一推门,一大股食物腐烂、被单潮湿的味道”“床脚的被单上,沾着已经硬掉的、透明的皮屑、指甲、碎头发和花生皮”“隔着半透明的玻璃门,一边蹲坐在马桶上一边说,‘我要上封面……”“女服务员正在把旧床单扯下来,一抖,毛发、皮屑泼泼洒洒散在空气里。他起身,冲水,马桶剧烈抖动。”你大概知道,这些细节真实却也过于残忍的描写,摘抄自人物专访《惊惶庞麦郎》。这个以一首网络歌曲蹿红的草根“歌手”,蜗居在不足十平方米的旅馆房间,却浑然“展现”着他对现代娱乐工业生产线的惊惶、迷失、狂妄和邋遢。

  确实扎实饱满,好读好看。背后是706分钟的录音(采访)。甚至,我可以想见刚刚20岁的女记者,进入房间的第一分钟便打开录音笔,集中精力,捕捉房间内她所需要的场景、气味和声音。只是,我不喜欢,甚至并不赞同这样的专访。这706分钟,让我隐隐觉出恶意。委婉一点说,也是对于一个人格不大健全,甚至可以说是有严重社交障碍和心理疾患的人的窥视和审丑,即便他知情并同意。

  并无意探讨新闻伦理,只是知道,并不是“写进报道中的场景和事件,只要是真的就可以”。也赞同卡波蒂所言,做好人物采访要“非常无情却绝不恶意”,除了克服对大人物的惧怕和畏惧,最重要的是你还能保持对小人物的怜悯和了解,就像美国的笑话可以讽刺总统却不能嘲笑残疾人一样。但或许,迎合甚至激发大众的审丑趣味,以夺人眼球或制造话题,在我们这个有些病态的社会已然寻常,比如凤姐的走红。

  叫人难过的是,比起对小人物缺乏善意的窥视,我们还更习惯对大人物饱含谄媚的恭维,在报纸和电视的专访里,在朋友圈的心灵鸡汤里,在机场书店的柜台上。财富、地位、权势所带来的光环,让“成功人士”们看起来无所不能,并且洁璧无瑕。一将功成万骨枯,我们很少计较“成功者”的人格和人品,起码他们大都看起来风度翩翩。至少起身冲水的时候,马桶一定不会剧烈抖动。

  (摘自《新民晚报》2015年1月21日)

  【素材分析】我们常常不惮于满怀恶意地揣测和窥视小人物,或者是我们以为的小人物,“惊惶”的庞麦郎显然是我们最新的目标。706分钟的采访录音,透露出的是对这个小人物的窥视,和对大众审丑趣味的迎合。庞麦郎事件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恐怕不单是对庞麦郎这样“小人物”命运的讨论,更多的是对新闻报道引导性的探讨。

  跟帖

  @浪漫语录:国人不应该当他是个笑话,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和虚荣心,庞麦郎先生说自己是台湾的90后,这点应该得到大家的理解,毕竟庞麦郎长在农村,渴望到大城市实现理想,每个人都有虚荣心,所以他一时虚荣心作祟改了身份。他不是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他是有梦想的,并且付诸行动,应该得到大家的尊重。

  @毛驴不打滚:这属于大众文化与精英小圈子文化的对比吧,就像现在人人都可以用手机拍照,但真正的摄影圈却仍有很高的门槛。

  @雅痞1988:大家退后,他们要开始炒作了!

  @捕风的叶子鱼:说他那首歌是音乐对得起那么多做音乐的吗?

  @风从栀子过:我觉得的社会不应该给他那么多的恶意。因为他的歌再口水,也没有想到要伤害谁。对一个有创意的小伙子,希望大家能宽容地看待,至少在他落魄的时候不要再踩一脚了。

  意林·作文素材 2014年6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