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秋天从来都是香的,香得淡雅,香得甘甜,就像种在了心里。
早已记不清是从何时开始的——鼻尖萦绕着芬芳,空气氤氲着花香,点点明媚灿烂在枝头。只听见远处的山、近处的风都在呐喊:秋天来了。
是呢,终于是秋天了,去桂花树下染一身香。只静静地坐,耳畔是不住的欢声笑语在翻滚,是满满的惊奇与赞叹在眨眼。身下,是一层细细薄薄的花瓣,像一匹碎金铺成的锦缎,令人舍不得碰一下,生怕一不小心而起了皱痕。头顶,是无数颗繁星在闪耀,点点隐藏在绿叶间,似一片化不开的晴,热烈而美好。
不时就有被香绊住的人,忍不住回头,看一眼这群可爱的小精灵,看一眼这深秋的零星喧闹,看一眼仓促旅程里遗落的一刻闲暇。也有闻香赶来的老人,看着满树的桂花,不住地说好。伸手,想采一枝,却不由得缩回手,问问身旁的人:这桂花树是哪家的?都摇摇头。既然是无人家的,老人左瞧瞧,右瞅瞅,采下一枝好的,心满意足地远了。小孩看花最为可爱,踮着脚嚷嚷要看一眼,伸长脖子,闭着眼,仔细嗅着花香,而后,开心地蹦跳起来,许是想起了家里未吃完的糖果,喜滋滋地咂着嘴。像蜜一样甜的花香,怎能不勾起他的馋虫呢?
于我而言,桂花是极特别的,特别的芬芳,浸染了我曾经的年少时光。
小时候,日日盼着秋天,唯独喜爱秋天。秋天一到,就有香香的桂花茶可以喝了。窗外,是低吼的风猛拍着窗;屋里,一盏乳白色的灯光下是暖暖的水汽打着卷儿在飘,玻璃杯里,小小的花张扬地笑,欢快地舞,溢出的满是香,香了我的童年,香了一个个寒冷孤独的夜晚。
乐此不疲的自然是“打”桂花。爬不上树,就早早备下了一支长竹竿,寻一个好天气,“打”桂花。也不多“打”,只留下一些自己泡茶喝,其余的或是给别人家做糕点,或是赠予别人家,香屋子、缝香包。“打”桂花时,是热闹的,总会招呼邻家,或谁家需要桂花的,一群人支着一张大竹席在树下期待。素来都是祖父打的,祖母接的,一竿子猛挥过去,簌簌地就落下一场桂花雨,有的落在人的发际、肩上、领子里,也不急着拍下。树下香气弥散,聚集着顶着细碎花儿的人儿。祖父打这,一群人接这,祖父打那,一群人接那,很快,就接了一席子的桂花,挨挨挤挤的,亮丽的颜色,浓且雅,不俗,融进眼里,融进血液里,融进骨子里,荡漾在小小山村里的天空,澄澈得发亮……
又是一年金秋,桂花热闹在枝头。依旧的芬芳,却没了往昔的味道,我伫立在树下,迷失在花香里,拥抱着昨日的秋天——远方,似乎一声吆喝:打桂花喽!
点评:本文语言清新洗练,活泼明快,字里行间都充满着欢快的情绪,好似读着读着你就闻到了书中那沁人的桂花香,读着读着你眼前就浮现了童年岁月中那永恒温馨的小乡村。作者未曾用华丽的文字来渲染气氛,却在细碎的呢喃中就将秋天的烂漫呈现在读者眼前。对于景的描述细腻、圆润,对于事的叙述生动、立体,使构建秋的要素更加丰满。作者对于散文语言的把握张弛有度,游刃有余,体现了深厚的文字功底。秋的意蕴通过桂花来体现的散文不少,但把桂花表现得如此有张力、有感染力,确实不易。静态的油画效果与动态的儿时记忆相得益彰,共同绘制了赏秋图,人因景而沉醉,景因人而芬芳。饱满的细节描写也让整篇文章显得真实、细腻,并且回味无穷。endprint
意林·作文素材 2014年15期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