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话题】环境与人 童年 生活
这些来自凉山彝族的“童工”,很大程度上颠覆了人们有关幸福童年的想象。本该是法定受教育的年龄,却早早成为工厂流水线上的一颗颗螺丝钉,而且以小小的身体承受每日严重超时的工作,这些孩子的境遇令人同情并担忧。
因为一些机缘,笔者近年曾两次赴凉山彝族地区,相比少数民族地区的独特风情,大凉山区生活的贫困,教育条件之艰难,倒是给笔者留下了更加挥之难去的印象。
因为贫穷,凉山彝族的孩子很多营养不良,以致七八岁的孩子长得和城市里五六岁的孩子一般,十二三岁的孩子则完全像七八岁的。对于这些家境贫寒的羸弱孩子而言,上学则更是奢侈而艰辛的旅程。
由于教育资源缺失,山区学校的建立本身就十分困难,即便是一所在外人看来十分破败的学校,不仅低矮的校舍来自捐赠,就连教师都是拼拼凑凑而来的志愿者。而就是这样的学校,凉山彝族的孩子们甚至要每日步行往返3个小时,因为家贫,在学校不吃午饭也是常事,这也是当地同龄孩子,看上去年龄小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样的上学条件,凉山彝族孩子的失学率,自然可想而知,而由于家贫,这些孩子的家庭对于孩子出外打工的默许与认同,也就绝不让人意外了。相比坚持上学却吃不上一顿饱饭,“童工”的盒饭没准是梦寐以求的美食,而与其说这些“童工”是受了欺压盘剥产业链的驱使,毋宁说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另一版本而已。
(摘自华声在线)
【素材分析】本该幸福无忧的童年,一些孩子却因为家境的贫寒而过早地品尝了生活的艰辛。环境的不同,造就了命运的差异。“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不过是一种不得已的适者生存的选择,可喜、可悲亦可叹!endprint
意林·作文素材 2014年2期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