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话题】悲剧 保障机制 小概率大问题
梁永立一家每星期都会找一天,从江门的家里乘坐轻轨来到广州。不是去玩,而是找个热闹的街区“摆摊”,希望得到好心人的捐助,作为女儿的生活及治疗费用。
梁永立的女儿梁嘉怡是一名疫苗后遗症的受害者。广州的街头,梁永立架起关于女儿的新闻报道的大幅海报,在女儿轮椅前放一个箱子,行走中的市民偶尔会停下脚步看看孩子,觉得可怜便向箱子投下自己的一点点心意。有些人感到好奇,问及梁永立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得知这是接种疫苗产生不良反应后,都不禁为此而惊讶。
嘉怡今年12岁,身高约1.3米,瘦弱身躯蜷缩于轮椅上,一动不动地坐着。呼吸时而急促,时而平静,她不能说话,也不知道她究竟是否有意识,轮椅上贴着她出事前的照片,穿着裙子,拿着鲜花,面带笑容——这一切永远定格在10年前,一针疫苗改变了她的命运。
2003年8月15日,嘉怡第二次接种乙脑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四天后诊断结果显示嘉怡患的是“重症病毒性脑炎”。从那时起,嘉怡只能永远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
夫妻两人努力照顾着女儿,寻找各种方法求医,希望女儿能奇迹般地好起来。高额的花费摧残着这个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两人开始带着女儿在江门和广州两地乞讨奔波。
梁永立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孩子会变成这样?他开始怀疑是那针疫苗导致了悲剧发生,并到当地的疾控中心以及卫生部门进行维权。但根据江门市医学会、广东省医学会专家组所出具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认定接种疫苗与患者病情无因果关系。随后梁永立从江门出发,骑车一个多月到北京上访,最后还是一无所获。后来,他遇到了同为广东江门人的疫苗后遗症的家长余同安,他才知道受害者并不只有他们一家。
疫苗后遗症,指在接种疫苗后产生不良反应,造成身体留下残疾甚至死亡。中国疾控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每年超过1000个孩子患上各种疫苗后遗症,留下终身残疾。作为年疫苗预防接种上亿剂次的疫苗大国来说,1000这个数字很容易被忽视,受害者及家属却因此留下终生难以抹去的阴影。他们面临着鉴定的困难和事后保障机制缺失的艰难局面。
余同安20岁出头的儿子余荣辉由于2005年接种A群流脑疫苗导致重症病毒性脑炎,造成智力受损,曾经成绩优异的他如今辍学在家。未来他的生活能否自理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是一个未知。余同安和几个家长写了一份《呼吁建立“疫苗伤害保障救济机制”倡议书》,在文中写道:“每个儿童从出生时起,就要进行数十次多种疫苗接种。但鲜为人知的是,即便是合格的疫苗,也有极少数疫苗异常反应的病例发生,严重的导致受种者终身残疾甚至死亡。相信决策者们在权衡巨大利益与少量牺牲后,出台强制接种的规定,本无可非议!可那些……致残、致死的儿童该如何处置?”
在中国,应该有人来回答他的问题。
(摘自《新民周刊》2013年第40期)
【素材分析】每年,我国疫苗接种达10亿剂次,不良反应概率是百万分之一。然而对于不幸的家庭而言,百万分之一的概率却是百分之百的苦难。如何将风险降到最低,以及如何保障受害者的后续利益等问题亟待解决。endprint
意林·作文素材 2014年2期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