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峰禅庐·释印严诗文书画选》编后记
我与印严法师相识,可谓奇缘。2005年,一位朋友请我鉴赏一组画。有花鸟,有人物。画者是一位出家人,法号印严。
当我接触到那些画的影印件时,立时被画中的那股禅意所吸引。我喜欢静中的物态,由是我写了一篇《佛性通万物——悟觉释印严法师国画的静态哲学》一文。文章发表后,也上了网络。一日下午,我刚刚上班,台面的电话响了,来电是一个男子,声音低沉浑厚。
他问:“你们这儿有没有一个叫邓三君的?”我迟疑了一会儿,说:“我是”。他说:“我是印严法师”,他问我:“你怎么会写关于我的一篇文章的?”我说朋友让我写的。说这话时我心里有些发毛,心想该没有因为写佛门的文章惹出什么祸来吧。我知道,作家和记者因涉足宗教问题的纠纷时有发生。他说:“这篇文章写得很不错。”我的心这下才像鸡蛋落到碓窝里——安稳了。原来,印严法师虽居深山,因了交流的需要也经常上网。一日,他搜索自己的名字,跳出了一篇评自己书画的文章,他并不认识作者。他打电话到惠州书画界的朋友,问邓三君何许人,可他们都不知这姓邓的究竟是何方神圣,他就根据网站标注的电话拨了过来。我们就在这第一次的接触中相识,并互报了电话号码。
常言道:“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这虽是说姻缘的,又何尝不是在说人缘和佛缘?后来,印严法师每次走访各地都要到惠州与我相聚。去年6月他还专门送我了一幅国画小品,题名《野趣》。画中的野藤、枯丫、小鸟,生动而和谐,我十分喜爱。我知道印严法师已出版过两部个人画集,但他对佛学以及诗文方面的研究也颇有成果。我说:“你何不出版一本诗文书画方面的书?”他似乎有难言之苦。在不多的接触中,我知道印严法师是中规中矩的僧人,潜心佛学,广交文友,心无旁骛,对于借着宗教之名搞“旁门左道”者不屑一顾。虽然如此,他大任在肩,负担沉重。他要将昔日鼎盛而现今几近败落的妙峰山德云寺重现慈辉,该需要多少的精力和资金啊!寺庙虽然每年有一些善款,但对全面复兴德云寺来说,也不过只是杯水车薪。可见,钱对于印严法师来说也是极其重要的。
我同时知道印严法师的画在市井卖价很高,我在一间画市亲眼见到他的一幅四平尺的《神仙鱼》,竟然开价到5万元人民币。我曾有意试探卖主,可以多少成交,老板说最少2万。可见印严法师的画,其市值远远超过日本专业评估机构所定的3000元每平尺的价格。尽管如此,他并不经常作画,也不去卖画,他不想为了钱成为一个匠人。他相信艺术的价值是难以用数字来衡量的,所以他更注重感情和维护艺术的尊严。于是,我对印严法师说,书我帮你出了,但我乃一介穷鬼,无非是找企业家和社会各界朋友资助,我有一要求,你到时要送我一些画,我再作为礼物感谢支持出书的朋友。如此这般,可谓两全其美。朋友出资支持了佛教文化事业,又得到花钱都买不来的书画艺术珍品,多么高尚高雅;印严法师亦没有以画作为商品投入市井,而是作为礼品送给朋友,多么高洁高贵。真正是情如白云,交如芝兰。
与印严法师的交往,我受益匪浅。首先是他遁入空门而又兼济天下的境界令我钦佩。印严法师出家前就已是较为有名的青年画家,在国内外均有个展,当他在事业上高歌猛进的时候,却神奇般地剃度为僧。我们知道,许多遁入佛门的人,要么是受到过极大打击,要么是看破红尘,要么是重疾缠身,要么是情感纠葛。而印严法师于此皆不是,他认为自己生命中就与佛有缘,似乎是前生缘定,今生应该入佛门,以佛法救济天下,服务社会与众生。印严法师入佛门后的百般勤奋与努力,已取得相当大的成就。他礼佛我国德高望重的本焕大和尚,于2000年住持云南妙峰山德云寺。他挖掘、搜索、整理、研究了有关妙峰山的佛教渊源以及盛衰的历史,决意重振德云寺;他云游天下,广交朋友,宣传妙峰山的宗教历史与文化。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国际大诗人洛夫、国学大师文怀沙、贾芝等名流,都与他有过交往,并成为朋友,对宣传妙峰山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妙峰禅庐》这部书里,有许多文章就是他研究妙峰山宗教的重要文献成果,他的那些关于妙峰山的诗歌及绘画,更成为今日值得珍视,值得珍重,值得珍藏的佛门文化瑰宝。
在编辑此书的过程中,我除了对妙峰山有了一些了解外,更学到了不少有关佛门的知识。读着印严法师的文字,就犹如在浩瀚的佛文化的知识海洋里畅游,激发了我的灵性。我是不太爱作诗的,与印严法师交往后,脑子里时常蹦出几句诗来,让人玩味,细细想来,觉得这是神灵的帮助。一日,我编《妙峰禅庐》至深夜,有几个技术问题需与印严法师商榷。致电妙峰山,问他在干什么,答在看书。我凌晨五时工作完毕,却无睡意,回想与印严法师的巧缘,有感于怀:印严法师乃一位四大皆空的名僧,还如此刻苦学习,真是我辈之榜样啊。脑子便冒出了一首小诗:
夜深山更静,
无月伴自读。
我亦学佛事,
千里共一烛。
这首小诗,称赞的是印严法师的自觉与刻苦,在没有我们俗人所说的娇妻爱子之天伦之乐的环境中,如此发奋,可谓是真人了。我常常在内心钦佩印严法师在遁入空门那刻的决心是何等的沉静,又何等的伟大,那种境界的高度是我等凡夫俗子无论如何也难以企及与窥望的。我们虽然达不到印严法师的境界,但他的精神却可以学习;我们虽然不可能像真人那样遁入空门,却可以在凡俗社会里不断完善自我,影响社会:去庸俗、革陋习、远罪恶,亲人性、结善缘、向仁慈。
印严法师既是一位刻苦勤学的僧人,也是一位极有情趣的智者。在与他的交谈中,颇有宋代高僧佛印在世的感觉。而高僧的情趣,总是充满了智慧与机巧,从而使我们在情趣中受到启迪与教益。佛印与苏东坡是好朋友,两人常有一些斗趣的故事传世。一日,苏东坡与佛印聊天,聊着聊着,两个人就合十盘腿打禅。苏东坡打禅一会后,睁开眼睛,问佛印:“你看我打禅的样子像什么?”佛印说:“你像一尊佛!”苏东坡一听,开心不已。佛印问:“你看我打禅的样子像什么?”苏东坡说:“我看你像一堆粪!”随即哈哈大笑。苏东坡回家后,得意地把这事告诉了苏小妹,说捉弄了一回佛印。苏小妹说:“哥哥,今天你吃亏了。”苏东坡大惑不解。苏小妹说:“心中有佛,才会眼中有佛,心中无佛,眼中自然无佛,你看佛印是堆粪,那是你心中有粪!”看看,佛门的哲学和智慧是多么的高深而又有情趣。另一则故事说苏东坡在瓜州任职时,作了首诗偈:“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意思是他禅定功夫已经很深,再不会受世俗的利害荣辱所扰了。这首诗偈使他很得意,派人送给佛印看,佛印看后批了两字:“放屁”!这使东坡先生大为光火,他立即找佛印辩论。东坡责问他为什么骂人,佛印却像没事一样问他道:“东坡居士为何如此动气?”东坡把批语的事说了,佛印哈哈大笑:“足下不是已经‘八风吹不动’了吗?怎么一个‘放屁’就把你吹过江来?”所谓“八风”即是:得、失、谤、扬、赞、嘲、忧、喜,东坡连“放屁”都经受不了,何谓“八风”吹不动呢?!可见佛门之辩的笃定与机趣!我非东坡,却把印严当佛印。我知道,我等再有智慧和悟性,也难比佛门高僧。有关印严法师的智慧我们可以在他的诗文书画里去体悟,去发现,去学习。
编辑《妙峰禅庐》是我的一个福气,是我钦佩印严法师献身佛学所应该做的一点事情,也是我与佛的一种结缘。我想,大同社会,和谐社会,光靠政治的手段是不够的,我们不能忽视宗教的作用。曾有位道长对我说:“宗教并不等于迷信,而政治并不等于不迷信,”这话我深觉有理。宗教所推崇的善仁慈,就是构件和谐社会的重要元素,其教化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但愿我们的社会,呈现出多元文化的并茂景象,形成欣欣向荣的和谐人文景观。
2007年4月6日晚
我与印严法师相识,可谓奇缘。2005年,一位朋友请我鉴赏一组画。有花鸟,有人物。画者是一位出家人,法号印严。
当我接触到那些画的影印件时,立时被画中的那股禅意所吸引。我喜欢静中的物态,由是我写了一篇《佛性通万物——悟觉释印严法师国画的静态哲学》一文。文章发表后,也上了网络。一日下午,我刚刚上班,台面的电话响了,来电是一个男子,声音低沉浑厚。
他问:“你们这儿有没有一个叫邓三君的?”我迟疑了一会儿,说:“我是”。他说:“我是印严法师”,他问我:“你怎么会写关于我的一篇文章的?”我说朋友让我写的。说这话时我心里有些发毛,心想该没有因为写佛门的文章惹出什么祸来吧。我知道,作家和记者因涉足宗教问题的纠纷时有发生。他说:“这篇文章写得很不错。”我的心这下才像鸡蛋落到碓窝里——安稳了。原来,印严法师虽居深山,因了交流的需要也经常上网。一日,他搜索自己的名字,跳出了一篇评自己书画的文章,他并不认识作者。他打电话到惠州书画界的朋友,问邓三君何许人,可他们都不知这姓邓的究竟是何方神圣,他就根据网站标注的电话拨了过来。我们就在这第一次的接触中相识,并互报了电话号码。
常言道:“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这虽是说姻缘的,又何尝不是在说人缘和佛缘?后来,印严法师每次走访各地都要到惠州与我相聚。去年6月他还专门送我了一幅国画小品,题名《野趣》。画中的野藤、枯丫、小鸟,生动而和谐,我十分喜爱。我知道印严法师已出版过两部个人画集,但他对佛学以及诗文方面的研究也颇有成果。我说:“你何不出版一本诗文书画方面的书?”他似乎有难言之苦。在不多的接触中,我知道印严法师是中规中矩的僧人,潜心佛学,广交文友,心无旁骛,对于借着宗教之名搞“旁门左道”者不屑一顾。虽然如此,他大任在肩,负担沉重。他要将昔日鼎盛而现今几近败落的妙峰山德云寺重现慈辉,该需要多少的精力和资金啊!寺庙虽然每年有一些善款,但对全面复兴德云寺来说,也不过只是杯水车薪。可见,钱对于印严法师来说也是极其重要的。
我同时知道印严法师的画在市井卖价很高,我在一间画市亲眼见到他的一幅四平尺的《神仙鱼》,竟然开价到5万元人民币。我曾有意试探卖主,可以多少成交,老板说最少2万。可见印严法师的画,其市值远远超过日本专业评估机构所定的3000元每平尺的价格。尽管如此,他并不经常作画,也不去卖画,他不想为了钱成为一个匠人。他相信艺术的价值是难以用数字来衡量的,所以他更注重感情和维护艺术的尊严。于是,我对印严法师说,书我帮你出了,但我乃一介穷鬼,无非是找企业家和社会各界朋友资助,我有一要求,你到时要送我一些画,我再作为礼物感谢支持出书的朋友。如此这般,可谓两全其美。朋友出资支持了佛教文化事业,又得到花钱都买不来的书画艺术珍品,多么高尚高雅;印严法师亦没有以画作为商品投入市井,而是作为礼品送给朋友,多么高洁高贵。真正是情如白云,交如芝兰。
与印严法师的交往,我受益匪浅。首先是他遁入空门而又兼济天下的境界令我钦佩。印严法师出家前就已是较为有名的青年画家,在国内外均有个展,当他在事业上高歌猛进的时候,却神奇般地剃度为僧。我们知道,许多遁入佛门的人,要么是受到过极大打击,要么是看破红尘,要么是重疾缠身,要么是情感纠葛。而印严法师于此皆不是,他认为自己生命中就与佛有缘,似乎是前生缘定,今生应该入佛门,以佛法救济天下,服务社会与众生。印严法师入佛门后的百般勤奋与努力,已取得相当大的成就。他礼佛我国德高望重的本焕大和尚,于2000年住持云南妙峰山德云寺。他挖掘、搜索、整理、研究了有关妙峰山的佛教渊源以及盛衰的历史,决意重振德云寺;他云游天下,广交朋友,宣传妙峰山的宗教历史与文化。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国际大诗人洛夫、国学大师文怀沙、贾芝等名流,都与他有过交往,并成为朋友,对宣传妙峰山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妙峰禅庐》这部书里,有许多文章就是他研究妙峰山宗教的重要文献成果,他的那些关于妙峰山的诗歌及绘画,更成为今日值得珍视,值得珍重,值得珍藏的佛门文化瑰宝。
在编辑此书的过程中,我除了对妙峰山有了一些了解外,更学到了不少有关佛门的知识。读着印严法师的文字,就犹如在浩瀚的佛文化的知识海洋里畅游,激发了我的灵性。我是不太爱作诗的,与印严法师交往后,脑子里时常蹦出几句诗来,让人玩味,细细想来,觉得这是神灵的帮助。一日,我编《妙峰禅庐》至深夜,有几个技术问题需与印严法师商榷。致电妙峰山,问他在干什么,答在看书。我凌晨五时工作完毕,却无睡意,回想与印严法师的巧缘,有感于怀:印严法师乃一位四大皆空的名僧,还如此刻苦学习,真是我辈之榜样啊。脑子便冒出了一首小诗:
夜深山更静,
无月伴自读。
我亦学佛事,
千里共一烛。
这首小诗,称赞的是印严法师的自觉与刻苦,在没有我们俗人所说的娇妻爱子之天伦之乐的环境中,如此发奋,可谓是真人了。我常常在内心钦佩印严法师在遁入空门那刻的决心是何等的沉静,又何等的伟大,那种境界的高度是我等凡夫俗子无论如何也难以企及与窥望的。我们虽然达不到印严法师的境界,但他的精神却可以学习;我们虽然不可能像真人那样遁入空门,却可以在凡俗社会里不断完善自我,影响社会:去庸俗、革陋习、远罪恶,亲人性、结善缘、向仁慈。
印严法师既是一位刻苦勤学的僧人,也是一位极有情趣的智者。在与他的交谈中,颇有宋代高僧佛印在世的感觉。而高僧的情趣,总是充满了智慧与机巧,从而使我们在情趣中受到启迪与教益。佛印与苏东坡是好朋友,两人常有一些斗趣的故事传世。一日,苏东坡与佛印聊天,聊着聊着,两个人就合十盘腿打禅。苏东坡打禅一会后,睁开眼睛,问佛印:“你看我打禅的样子像什么?”佛印说:“你像一尊佛!”苏东坡一听,开心不已。佛印问:“你看我打禅的样子像什么?”苏东坡说:“我看你像一堆粪!”随即哈哈大笑。苏东坡回家后,得意地把这事告诉了苏小妹,说捉弄了一回佛印。苏小妹说:“哥哥,今天你吃亏了。”苏东坡大惑不解。苏小妹说:“心中有佛,才会眼中有佛,心中无佛,眼中自然无佛,你看佛印是堆粪,那是你心中有粪!”看看,佛门的哲学和智慧是多么的高深而又有情趣。另一则故事说苏东坡在瓜州任职时,作了首诗偈:“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意思是他禅定功夫已经很深,再不会受世俗的利害荣辱所扰了。这首诗偈使他很得意,派人送给佛印看,佛印看后批了两字:“放屁”!这使东坡先生大为光火,他立即找佛印辩论。东坡责问他为什么骂人,佛印却像没事一样问他道:“东坡居士为何如此动气?”东坡把批语的事说了,佛印哈哈大笑:“足下不是已经‘八风吹不动’了吗?怎么一个‘放屁’就把你吹过江来?”所谓“八风”即是:得、失、谤、扬、赞、嘲、忧、喜,东坡连“放屁”都经受不了,何谓“八风”吹不动呢?!可见佛门之辩的笃定与机趣!我非东坡,却把印严当佛印。我知道,我等再有智慧和悟性,也难比佛门高僧。有关印严法师的智慧我们可以在他的诗文书画里去体悟,去发现,去学习。
编辑《妙峰禅庐》是我的一个福气,是我钦佩印严法师献身佛学所应该做的一点事情,也是我与佛的一种结缘。我想,大同社会,和谐社会,光靠政治的手段是不够的,我们不能忽视宗教的作用。曾有位道长对我说:“宗教并不等于迷信,而政治并不等于不迷信,”这话我深觉有理。宗教所推崇的善仁慈,就是构件和谐社会的重要元素,其教化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但愿我们的社会,呈现出多元文化的并茂景象,形成欣欣向荣的和谐人文景观。
2007年4月6日晚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