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国际写作坊由各种名目的基金会所办,赞助者有出版社、大学和商贾名流,有正式的董事会,邀请的往往是成就不大的小作家,目的是提供一个宽松优雅的写作环境,无忧无虑地安心写上一段时间。这类地方包吃包住,却并不需要作家们装门面、回报或付出什么劳动,你惟一需要做的是将来作品出版时,书后注明曾在此写作,而且全靠自觉,不写也没人查你。
我的德国出版代理人向美国一个写作坊推荐了我,交了个人简历、最近的作品样本和下一部小说的写作提纲,我就成了慈善扶持对象。
哈得孙峡谷里的这座大农场,山顶上只有几幢房屋供大家生活,除此之外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白日里站在山顶遥望苍茫的田野,一望无际的森林,风光无限;夜里则方圆几里一片漆黑,四下里蛙鼓虫鸣连成一片,时有狐狸、松鼠出没。真是任思想自由驰骋的好地方。各国作家各居一室,埋头写作,早中饭到厨房自理,各自用餐时间不一,大家难得相聚。晚餐由厨师料理,是正式的西餐大菜,点上蜡烛,布上杯盘,大家聚在一起边吃边聊,交流各自的写作情况,往往要到晚上10点左右才各自回房工作。
渐渐地,大家不再惜时如金,晚饭后的聊天时间越来越长了,大家谈兴愈来愈浓,几乎要花去整整一个晚上才散去,白天的时间也不再各自为战,而是聚在一起游泳,骑登山车,打网球,开车出去漫游,满山遍野地散步。本意是来隐居写作的,人家赞助我们也是这个意思,要孵化我们的作品,可我们却中途改成度假和聊天了,这是出乎大家意料的。十几个国家从事写作的人聚到一起达一个多月的时间,封闭在一个旷野中的小驿站里,朝夕相处,无话不谈,时而各自展现一下自己的厨艺、歌喉、车技和泳姿,这种从生活到艺术各种层面的密切交流真是难得。
写作坊如此慷慨大度地招待这些天知道哪辈子才能著名的写手,难道真的无利可图吗?有时我们也会悄声地讨论这个“实际”问题。据说提供场地的富人会因此得到一些免税待遇。基金会的捐助者中有各大出版公司,他们可能会偶然在这些被扶助的作家里发现某个写作天才或某部畅销书。但这种可能是微乎其微的。大多数人来此纯属蹭个度假,开阔一下视野并结交些各国的同行。
据说美国这类写作坊很多,其他西方国家也有少数类似的写作坊。有些一辈子也没写成大腕的作家,就靠在各个写作坊转悠,得以衣食无忧地写作,其不畅销的书还能挣到些微薄的版税,不定什么时候大器晚成,就孵化出一个大腕来。写不出来也活得不错。这些写作坊真是功不可没。与我同期的“坊友”中有几个已经是“二进宫”了,还有两个是春天刚在另一个写作坊度过了两个月的“坊友”。一个德国翻译家翻译了无数美国作品,这次是奖励性来此度假的,本坊除包食宿,另外奖励她5000美元。某东欧作家就穿梭在各个写作坊里,还表示要拉我一起去德国的一个写作坊住半年,据说那里比美国这个写作坊条件优惠,他帮我申请准成。我觉得在一个语言不通的地方闷头写上半年小说,那跟关禁闭差不多,就婉言谢绝了他的好意。
但我由衷地佩服那些在世界各国的写作坊里轮流当食客的职业作家,这些地方并不是靠着一两部小说想申请就能成的,你的写作大纲必须天花乱坠,你还得保持不管畅销不畅销都能不断出版的记录,还有那种衣食无忧的寂寞也不是谁都能忍受的。原来职业作家可以这样当。
写作坊里的各国作家在一起交流。
《环球时报》 2003年02月28日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