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古代的“隔离医院”

时间:2023/9/19 作者: 惊蛰玫瑰 热度: 82862
  在科技和医学都不发达的古代,一旦来了疫情如何应对?其实,古人也很有智慧,有很多防治的办法,如药酒、掩埋尸体、建隔离医院、药物医治等。

  秦朝时就设有疠迁所,是当时专门收容麻风病人的隔离治疗医院,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应该是世界上最早的麻风病隔离医院。

  1975年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发掘的秦代竹简(《睡虎地秦墓竹简》)上记载:“城旦,鬼薪疠,何论?当迁疠迁所。”“城旦”是秦朝的劳役刑之一,是指强制男性犯人早起去修筑城墙的苦役;“鬼薪”是秦朝时的一种徒刑,指从事官府杂役、手工业生产劳动以及其他各种重体力劳动等;“疠”指麻风病。在秦朝,人们如果发现身边有人染上麻风病,要立即向官府报告,官府将患者抓捕后,经过医生确诊,将其送到疠迁所进行强制隔离,以防止麻风病毒传播蔓延。

  《睡虎地秦墓竹简》在“封诊式”一节里详细记录了一个病例:某里的里典甲将该里士伍丙送到官府,报告说:“怀疑他是麻风病,将他送到。”官员问丙,丙供称:“在三岁时患有疮伤,眉毛脱落,不知道是什么病,没有其他过犯。”官员命医生丁对丙进行检验,丁报告说:“丙没有眉毛,鼻梁断绝,鼻腔已坏,探刺到他的鼻孔,不打喷,臂肘和膝部……两脚不能正常行走,有溃烂一处,手上没有汗毛,让他呼喊,其声嘶哑,确诊是麻风病。”

  汉平帝刘衎即位时才9岁,实际是由大司马王莽主持朝政。这个小皇帝也是多灾多难,在他改元的第二年就发生了大灾难。《汉书》记载,元始二年(公元2年)四月,郡国发生大旱灾、蝗灾,青州尤为严重,赤地千里,饿殍遍地,瘟疫大流行。

  面对严重的灾荒和疫情,王莽积极布置救灾防疫,并带头捐款。在他的带动下,230名官民献出自家的田地住宅,以救济灾民。灾区普遍减收租税,灾民得到充分抚恤。王莽还在长安城中造一条闾里,建邸舍房屋200区,朝廷将灾民中的染病者安置在其中,派来医生,送来药品,进行隔离医治,以防止相互传染。

  另外,朝廷还撤销皇家在安定郡的呼池苑,改为安民县,建起官署与住房,招募贫民迁居于此,由县官发给口粮,并分配土地与生活用具,借给犁耙、耕牛、种子和粮食,让灾民病愈后在这里安居乐业。大司徒司直陈崇为宣传王莽,上表赞颂王莽的功德,说他可与古代的圣人媲美。

  唐朝时的长安城人口增多,人流量大,疠疫传播快,当时有官办、民办的传染病院,一些寺院也辟有疠人坊。

  《太平廣记》引《纪闻·洪昉禅师》说:“昉于陕城中,选空旷地造光寺,又建病坊,常养病者数百人。”而且做到男女分住,给予一定的供养和照顾。五代冯鉴著《续事始·病坊》载:“开元二十三年,断京城乞儿官,为置病坊,给廪食焉。近代改悲田院,或曰养病院。”

  《元和志》载:“唐至德二年冬月丙寅,筑养疾院于泾阳。”《泾阳史话》说,肃宗第十一太子嘉纪居此疗养达三年之久,后来成为达官贵人隔离疗病的医院。当时设有太医、医生、医士,药承和徒工30多人,并有御林军武士,兵勇20多人侍从保护。有时养疾院还派医士给附近民众看病,舍药给他们,并讲解一些治疗疾病的知识,介绍一些药方。唐朝晚期,朝廷将官办的养疾院改为“养济院”,收容贫困无依靠的病人,请有医技的僧医来院为百姓治病,民众称其为“孤贫院”。患者病愈后,留在院里干些杂务和耕种,以院养众。

  北宋文学家苏轼对中医颇有研究,在医药、养生和防疫方面有很多建树。苏轼曾专程到老家眉山拜访当地名医巢谷,寻医问药,恳求防治瘟疫的药方,得到好友巢谷的祖传秘方“圣散子”。苏轼在《圣散子叙》中说:“若时疫流行,平旦于大釜中煮之,不问老少良贱,各服一大盏,即时气不入其门。”

  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七月,52岁的苏轼得到皇太后的恩宠东山再起,到杭州任太守。在他上任不久,杭州大旱,颗粒无收,饥民哀号,流离失所,造成疫疾大流行。苏轼立即上奏朝廷,请求免去本路上贡米的三分之一,又得到赐予剃度僧人的牒文,用以换取粮米救济饥饿的人,向贫病交加的百姓减价出售常平仓的大米,以解饥荒,这才稳定了物价。他还命令官府做了很多饘粥,救济饥民,又拿出圣散子方,配成药剂发给患者,并派官员带着医生到各街巷为患病者医治,救活了很多人。

  苏轼在《圣散子后叙》中说:“去年春,杭之民病,得此药全活者,不可胜数。”更难能可贵的是苏轼能从长远考虑,他深知“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于是将朝廷拨付的修缮费节约出来的2000缗钱拿出来,自己又慷慨解囊,捐出50两黄金,在杭州城中心众安桥,很快建起了一处病坊,取名“安乐坊”。据记载,安乐坊在三年里就医好了上千个患者。苏轼还未雨绸缪,广蓄粮米、药品,以备急用。

  后来,朝廷充分肯定了苏轼的做法,将安乐坊收归朝廷管理,更名为“安济坊”,聘请道士主持经营,并拨付经费,还赐给该院医护人员“紫袍”,使其具备了官员身份。宋徽宗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朝廷开始在各地设置安济坊,专为穷苦人治病。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