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武天皇天平四年,正当唐玄宗开元二十年,日本第九次遣唐使团到达中国。使团中有四名二十岁出头的留学僧,他们肩负一项特殊使命。当是时也,扶桑佛法盛炽,却又戒律废弛。四名年轻人受命,欲从大唐寻觅具足三师七证的高僧,赴日整顿华林。
此事难如登天。高僧赴日,不仅要跨越浩渺沧波,还需与刁难的唐土官员周旋。扬州大明寺鉴真,时年五十五岁,已是江淮第一高僧。日本使者请求鉴真差遣数名有道弟子共同归日。鉴真询问众弟子,有无自愿东渡者。众人不答,如是者三。鉴真说:“为了佛法,纵使海天远隔,沧海浩渺,也不应恋惜身命,你们既然不去,我去吧。”
东渡之事,始于玄宗天宝二载,前后六次,共十一年。其中一次,航船失事,漂流至海南。第五次失败的时候,因盐性海风吹损,鉴真双目失明。登岸扶桑,鉴真已六十六岁高龄。而此时的日本佛学界,纲纪已然得到整饬。换句话说,早就没有必待鉴真而解的燃眉之急了。
当初的四名留学僧,仅一人随鉴真归国。另外三位,命运各异:其一,娶唐女为妻,终老于扬州市井;其二,放弃一切官方身份,浪迹天涯,走在乞丐、病人、烦恼人之中,从城镇到村落,讲道说法;其三,几次随鉴真东渡失败,病逝途中。
小说里还有一位名喚业行的日本僧人。四名留学僧到达唐土时,业行已在洛阳的寺庙里抄了三十年经卷。日本没人记得他,大唐没人知道他。三十年来,他不知道日本发生了什么,不知道大唐发生着什么,唯一心愿,是把手抄的经书送回日本。为了经卷,他随时准备舍弃身命。他坚信:“我抄写的经卷一踏日本之地,会自己走起来,丢弃我走向各处。”后来,他和他的经卷一同葬身汪洋。
井上先生这部书,在讲一个关于时间的故事。竟然有一群人,冒冒失失就花掉一生,仅仅用来做成一件事,仅仅用来做不成一件事。他们根本不考虑时机,更不在乎被时代抛下。对这样的人,我惊奇了很久。他们对时间的看法,一定和我们不一样。
赞(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