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三上词话》是中国书店出版社2015年选题出版(国家)计划,将拟于2016年仲秋,在中国书店和全国新华书店隆重推出发行。
该书是属于词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范畴。不管是工具书也好,还是教科书也罢,仅仅为五彩斑斓中的一丝色彩,沧海漂泊中的一粟。但它的存在还是新鲜的,而且动态地走过空间,走到每一个地方,或许能够遇到每一个人的视线之中,成为有心人不该忘却的生活纪念,使得从前少数人懂得的,现在变为我也能解的。藉此,《三上词话》给怕填词跑调的给出十二个不怕的理由:
1、书籍装帧经典。本集系锁线胶装,辅以手工完成,虽然成本高,但保存耐久,更便于阅读。书籍16开本,胶版70克用纸,计550页左右;封面设计考究,紧紧围绕词之本来元素,书名采用汉简手书体,与整体简洁风格相谐,直抵中国传统文化情结;内容版式设计追求典雅,虽说赋予了浓厚的传统色彩,却又不失落落大方,浏览时让您感觉画面开阔,赏心悦目。
2、版式图文并茂。该集系繁体字,因宋词属汉语言文学,本着“不学则已,学则从源”的原则而选择的。况且汉字具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之特征。“六书”之功,是人类文字的最高境界,而且繁体字其内涵与外延之深之广之蓄,与简化字迥乎不同。比如词中常常讲到“叶(xié)韵”、“相叶(xié)”,每与文中叙述及韵中之“叶(yè)字相混,如果采用繁体字就不存在这个问题,正如文中叙述中之“叶”为“葉”字,“叶韵”之“叶”仍为“叶”字,等等。另外,该集为了配合论述的需要,在“词论”章节中安排了一些插图和表格,使内容明析化。比如在宫调与词调的关系问题上,为了较好地解读“七音十二律”,从古籍中选取“旋相为宫法图”,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便于读者对照和理解。
3、结构分类清晰。从形式上注重回归传统意蕴,结构上分卷上、卷中、卷下和附件,分别为词论、词谱、词品和附件;章节分别以天干地支为序,如第一章用“甲”命名,第一节用“子”命名,其它章节以此类推。另外,在目录前使用古籍类书籍一贯采用《凡例》表述方式,将章节中的交叉内容加以集中说明,起到提示性的作用。
4、内容特点明显。与同类书籍比照,从纵向上看,该集从词调探究、词源考证、词的创作,音乐史话,以及附加韵,配套完备,应有尽有;从横向上看,该集既非笼统的词义解释,也非单一的词作赏析,是一部系统性的集词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于一体的教科书和工具书。自从词产生以来,词学论著可谓汗牛充栋,然做到学寓于教的并不多。该集像胡适先生《“研究国故”的方法》一文所倡导的“我们研究无论什么书籍,都宜要寻出它的脉络,研究它的系统”那样去做。全集40余万字,篇篇有发现,将怎样说教变为怎样教你。故尔填词数行行,携同可入流。
5、注重音韵谐畅。不管在卷上“词论”中的论述,还是卷中“词谱”的考证及词例的创作,皆以中古四声为准,即平上去入的声调要求,始终贯穿于全书的论述之中。诸如在如何认识“四声”问题上,重在发音;在词作的创作上,重在声调;在“宫调与词调”核心问题上,选取《白石道人歌曲》乐谱进行解析,分辨出乐谱与词谱的关系,发现了填词不可随意可平可仄的原因,是每个作者选择同一词牌而采用的宫调不同,非那一句的那一字可平可仄;在围绕古人填词择腔选调与“依月用律”的关系问题上,推导出其概念生成及变出的存在性以及应用的科学性。这些尖端问题的发现,不仅仅纠正了词谱的疏漏,以及为了正确填词作了规范,最核心的贡献和最大的亮点是南宋后佚失的词调回来了!
6、遵循寓教于学。比如在“填词的句式结构及章法优化”一节中,揭开了词的开句、过片和结句的一些技巧和秘密。作者主张原声填词,在卷中“词谱”词牌句式作法中,强调对照原词进行创作,诸如上一下三、上二下三句法,一字领四字对、扇面对和鼎足对等,让人学有所导,学有所值,所填之词符合词的声律要求。比如在“词的吟诵与歌唱”一节,发现了吟诵与歌唱之间的递进关系,并列谱演示了怎样吟诵,目的是为了解决人们长期对吟诵歌唱不分的问题。
7、语言风格清新。从创作理念上,突出人群阅读多样化要求,达到雅与俗相结合,致力克服“才子气”“腐儒气”“俗人气”;从创作风格上,突出既要保持词的传统性,又要结合时代特点,做到文白结合,化繁就简,以曲求直,突出诗意。
念奴娇•天佑之声
登高凭远,望黄河打浪,滔滔不息。伴我桃花飞似雪,遍落小楼听得。觅句轻敲,依窗明月,方读书时刻。重寻清晓,向园桃李春色。
极目送去清秋,京唐传习,陇上重飞翼。但叫乳名听母唤,走向东西南北。默写蓝图,乘风踏去,天路通中国。报春芳信,天涯听到鸣笛。
(2010年,应兰州交大全国征集校歌而作,见《兰州交通大学报》,2015年6月18日。注:此首词为补录。)
8、立足给予答案。着重排除泛泛而谈之诟病,笔无烦言,如“词的创作手法”一节,从散见于诗歌、散文等文学体裁之修辞方法,贯穿于词的创作技能当中,使之成为系统性的论述,对提出的概念作出定义,并举例进行阐述。如填词修辞手法“夸张”,首先概括定义,其次分出几种类型,三是分别对照宋词某家词进行对照分析。这样做的好处是在填词实践中应用修辞手法时好“对号入座”。
9、作文严谨细致。全集引用文献或脚注或尾注,具体到页码,皆有出处;卷中“词谱”,从权威《钦定词谱》等中选139调,对每调进行详实的考证。词例为作者原创,极力主张和倡导原声填词,词例原声(遵行原词句式字声,摒弃《词谱》规定之可平可仄)填词率达95%以上(个别词作,因创作时间久远,不宜改动),同时说明原词出处,以便填词者校核。这样做的目的是以最大量保证所填之词不失律。虽然这样做有难度,但要做就尽量做到最好。作者以填词实践,介绍了四种记谱方法,即:汉字记谱、涂圈记谱、符号记谱和简易记谱,供作者填词参考和应用。
10、评价体系广泛。该集介绍词史,取以音乐的变迁史说法,并不局限于宋词,而是运用新的材料、新的视野和新的观点,从唐、宋、元、明、清,直至近现代进行论述,尤其对词的产生、发展、衍变过程做了详细地介绍,并对历代词人的词风进行了新的概括,对近现代词人之词风,亦有相应的归纳和评价。整个词林评价体系,建立在客观公正的层面,不以身份论,如南宋后历代词学著作中有对辛弃疾词之音乐性产生怀疑,然对照其所填之词完全符合词牌所注宫调及作法,不落入单凭他是行武出身这样一种主观臆断的窠臼;不以地域论,如清代300年江浙词之争,坚持功过分明观点,不回避,不偏向,以词作说话,以贡献说话。
11、带注延伸完备。注解不仅仅是应用了某一本书的出处,也不是一些资料的堆积,而起着正文中不可替代加之扩充内容的作用。比如在“在词的押韵”一节,在讲到押韵借叶时,不轻意下“不科学”的断语,在遵循“穿鼻、展辅、敛唇、抵腭、直喉、闭口”六音而呼分开合,音辨宫商,等叙清浊条件下,寻求解决办法。虽然这些是一个注解,却不失为攻开了一道课题。
12、附件务实不虚。传统填词用韵,有取沈谦《诗韵》、戈载《词林正韵》及沈氏之《词韵略》不等。本集附录《词林正韵》作为押韵所用,同时又附录了《平水韵》,使读者知悉《词林正韵》是总结唐宋词人的实际用韵习惯得出的,即运用通、转、借叶等方法,把平上去分为十四部,入声分为五部,共十九部。然仍有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之惑,故在文中脚注中选录几家词与许昂霄《词韵考略》对照加以说明,便可知其缘由。这样做的好处是在押韵上不会出错。
另外,附录卷中《最高楼•貂蝉》注解之《貂蝉其人考略》一文,考证出了貂蝉之出生年及出生地,使貂蝉从民间传说人物走向正史的台面,从而为东汉末史的研究做了补佚性的工作。
—————————
《三上词话》,即:18年余,大都因军务工作所忙,可谓“路上”“腿上”“枕上”所写。
作者简介
马同儒,甘肃靖远人,1983年10月入伍,空军政治学院文艺班毕业,本科学历。曾担任电影组长期间,该组1次荣立集体三等功。其后在长期从事政治工作中,4次荣立个人三等功,荣获军委空军“空军基层文化建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08年12月转业前为兰空某部团职军官,中校军衔。
辞赋代表作有《兰州交通大学赋》《西北师范大学赋》《中秋赋》在《中华辞赋》杂志发表等;长篇叙事诗《女儿长城谣》,曾获军队推荐参加第十二届“中国人口文学奖”;格律诗参加《人民日报》海外版“解放思想、实事求事、与时俱进”主题征文、《兰州晚报》“话说风度”主题大型全国征文,分别荣获一等奖,等等;2006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阳光之恋》诗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