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越:点亮这盏灯
除了每年的“三八”节特别节目之外,张越几乎没在黄金时间亮相过,然而所有对她的评价,几乎没有负面的:机智、聪明、智慧,从这些评价上,不难看出未来主持人的发展方向、知识型、丰富阅历型。张越的精彩在于打破了“郎才女貌”的主流评价标准。在她身上体现了一个真理:自信的女人最美丽。当她微笑着倾听时,我们能感受到她那种优雅的迷人魅力。
从体验厨子起步
胖胖的张越总给人一种四平八稳的感觉,她主持的《半边天》不仅女人爱看,男人也爱看。可谁知道张越的主持人生涯却缘于一次客串厨师。
当年还是一名中专语文教师的张越,立志要做一个伟大的作家,成天笔耕不辍,不过没弄出什么名堂来,倒是歪打正着给中央台一些栏目甚至春节晚会写起了小品,并由此结识了一大批电视人。有一次跟《半边天》节目的几个编导聊天,得知《半边天》周末版新开了一个栏目叫《梦想成真》,帮助一些女孩实现一天梦想,并拍摄实现梦想这一天的状态。但编导们苦恼地发现,几乎所有女孩子的梦想都是当模特、歌星。这时张越的梦想让编导们眼睛一亮:她想当厨子。由于在“梦想成真”中张越表现出色,她被《半边天》栏目组一下子相中,“试试”之后顺理成章地“试”成了主持人。当然,体验厨子还让张越有了另一大收获——到现在都烧得一手好菜,而且能将每道菜的来历和流派说得头头是道。
做主持人相当长之后,张越才真正发现了自己的兴奋点——做谈话节目,由此她也发掘出自己更大的潜力。张越在自己的谈话节目里更多地关注着人们的生活状态,因为她认为“电视可能真的是现代人心理和情感的一个宣泄处,这可能也算是电视为人们做的有价值的事吧。”
漂亮的人生与“漂不漂亮”无关
对张越的关注,难免会问起她对自己形象的评价。这次“金话筒”张越和漂亮的小丫一起获得殊荣,当记者问她会不会担心被抢了镜头时,张越笑得十分爽朗:“您就直接说我不漂亮就成。现在漂亮不漂亮对于我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我从小就因为肥胖而非常自卑,那时候走在马路上,总有人从我身边擦肩而过时说:‘嘿,真够胖的哎!’说这话的基本上都是男的。这种剌激经受多了,于是我就对别人充满戒心,并随时准备迎接来犯之敌。我在学校食堂排队买饭,有男同学不怀好意地向我:‘哎,你一顿得吃几斤啊?’我就告诉他:‘二斤!’还有一次,我在自由市场上走着,有三个男的在旁边说:‘嘿,真胖!’我本来都走过去了,听他们这么一说我又走回来死死地盯住他们,目光厉害得让他们最后都有点儿害怕了,嘴里嘟囔着‘真够凶的’,就全部跑了。以前别人乍一接触就会感觉我说话锋芒锐利,语速飞快,不容置疑。但现在这种东西正在从我身上慢慢消退,现在我做节目的语言状态,已经和我刚上电视时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倾听多于表现,这不是因为学会了如何‘装蒜’,而是我的心理发生了变化。我对周围的那种强烈戒备之心正在逐渐消失。”
漂亮能得到的好处,张越从来没有体会过,她深知一个道理:人这一辈子,不管你漂亮不漂亮,都不可以占人生的便宜、走捷径。说起这些,张越的感悟很深:“每个人的人生所付出,所得到,以及内心所必须经历的,包括痛苦、不安、委屈,不管有多少手段可以逃避它,逃得了今天,逃不了明天。这么多年,我至少晚白了这点,人活着没有便宜可占,自从我认清了我没有便宜可占后,我心里就踏实了。因为我后来发现,凡我占的便宜,我必将吐回去。便宜我也占过,不是因为漂亮,而是因为我聪明,或者因为我会说话,我得到了便宜,不幸的是,我占到的所有的便宜都吐回去了,而且以更惨烈的方式吐回去。”
人生就是慢慢地活
说起刚做主持人的那段日子气,张越用“傻快乐”来形容:“本来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突然之间就上电视了,在说了些自以为得意的话之后,人家都还夸你聪明。走在大街上,不时的会有人认出你来,感觉不错!”那时是张越热情最高涨的时候:写剧本,教毕业班,又同时主持着好几档节目,每天几乎不怎么睡觉。过了一段时间后,张越发现自己对是否出镜已不再关心,慢慢地已经不愿意看自己的节目了。这时候,她做了一个惊世骇俗的举措——离开《半边天》,开始她向往的“自由生活”。从1998年到2000年,她全部的时间都用来看书、聊天、瞎转悠。两年的时间让她放弃了心理上的优越感,慢慢地贴近具体的生活,对过日子的人有兴趣了。直到2000年底,她才重整旗鼓,开始做《张越访谈》。
一次,张越去深圳采访。在洗手间里,她看到-些痛彻心肺的留言,“深圳我爱你,你给了我梦想”,“我冷”等等,这些话拨动了她的心弦。她终于明白她所感兴趣的是那些带着梦想冲到城市里来,然后就不知所踪了的人,他们的经历、遭遇。张越说自己没有什么理想:“我觉得应该做一档特别诚实的节目,就是一个人真的人生和命运。”
张越把这些年的历练归结为一个长大的过程:经过几次反反复复摔打后,她坚信自己会变得更加坚强成熟,而不是一小小孩,只会为生活中具体的问题而疑惑。这不禁让我想起心理大师荣格的一句话:“人类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要在纯粹自在的黑暗中,点起一盏灯。”张越,还有更多的人都在努力地去点亮这盏“灯”。
下一篇上一篇
猜你喜欢
-
推荐阅读
-
参与评论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