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萍:已经19年了。我是1984年来到台里的,那个时候我们家还没电视呢。
孙小梅:中央电视台举办第一届全国电视主持人大赛时,你获得了专业组第一名,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为你哭了。
孙小梅:“鞠萍姐姐”这个称呼,当时是谁给下的定义?
鞠萍:刚刚开播的时候,有时叫鞠老师,有时叫鞠阿姨,后来在和小朋友的录像中我问他们:“你们是喜欢叫姐姐,还是叫老师,还是叫阿姨呢?”我当时才十八、九岁,肯定不到阿姨这个年龄,老师又很显然有点居高临下,所以他们都举手说喜欢叫姐姐。
孙小梅:你觉得你吸引孩子的魅力在什么地方?
鞠萍:我在学校学了一些理论,比如,心理学、教育学,包括幼儿身体方面的卫生学。也就是说,小孩的注意力,他们观察事物的规律,用什么样的方式对他们讲述最能够被他们理解和接受,这个在学校里学了一些,这些理论可以说给了我一个特别好的实践空间。由于前面没有榜样可学,也就正好从我自己做起,一个非常原汁原味的、没有经过雕琢和训练的“鞠萍姐姐”出现在了《七巧板》的栏目当中。
每星期四晚上,我们有半个小时的时间,这段时间都是我一个人来串联节目,中间几乎有两个节目是我自己主持的,教唱歌、做游戏等等,一下就是10年。
孙小梅:有一段时间我也客串过少儿节目,后来有一天在街上碰到一个很帅的小伙子,一米八几的个子,他走过来说,小梅姐姐,我是看你的节目长大的。我当时就非常感慨,我相信这样的经历在你身上就更多了。
鞠萍:几年前我听到的时候心里感觉不是很好,我有这么老了吗?这么大高个儿的孩子跟我说是看着我节目长大的,于是就慢慢感觉到岁月的痕迹。现在听起来反而心中挺美的,而且人家会说,这么多年你都没变样。
孙小梅:你觉得现在这代孩子还喜不喜欢你呢?
鞠萍:年龄偏小的比较喜欢,因为我现在的节目叫《顽皮家族》,它的对象就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学龄前儿童,无论我说话的方式、主持的风格、片子当中的解说词、串联词,都是针对幼儿的年龄段的。
孙小梅:从做少儿主持人开始,你就是以一种孩子说话的口吻、行为方式来跟小朋友进行交流的,19年过去了,这种交流的方式有没有改变过?
鞠萍:过去的主持方式从语速来说就是慢,像大姐姐一样娓娓道来,讲故事、做手工、做游戏;现在如果还是这种慢腾腾的节奏,肯定不能够符合现在孩子们的需求,他们现在喜欢快的、想像力丰富的。为什么动画片受欢迎?就是因为只要你想得到,它就能画出来,这就比一般的电视剧、儿童剧更吸引他们。如果我现在还是这样做一个东西,没准他们接受不了,我们新一代的主持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有活力,首先体现在他们说话的方式上,言谈话语之中偶尔会带点英语单词,或者是现在特别时尚的语言,我们年轻时绝对不会说:“耶!”
孙小梅:“鞠萍姐姐”怎样才能做到永不落伍?
鞠萍:与时俱进,这个词你听了会笑,但是确实是得跟上他们的步伐。首先从我的装束上,我起码得时尚一些,偶尔也把头发漂染一下,让孩子觉得“鞠萍姐姐”不是老梳“队长头”。最重要的是,要跟孩子多交流,了解他们现在喜欢什么。
孙小梅:我知道你平常有个习惯,收到小朋友的来信每封必回。
鞠萍:没有每封必回,大概有50%,因为小朋友写来信不容易。从我到电视台1984年收到的第一封来信至今,我都有一些收存,一年有一个大的档案袋。
孙小梅:随着社会的进步,孩子们的需求也在变化着。少儿电视节目应该朝着一种什么样的方向去发展?
鞠萍:如果问今天的孩子喜欢什么样的电视节目,首选都是动画片,然后才是一些益智类的节目。我想我们的节目也应该不光是教孩子,关键看他们能不能从电视节目中获得一些东西,我觉得这是我们做电视的一种新的理念。要想把孩子留在屏幕前,就应该时时与他们有沟通。
孙小梅:你希望保持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
鞠萍:作为儿童电视工作者来说,当我出图像的时候,孩子们还喜欢,只要大家看得舒服、习惯,我想做到“鞠萍老奶奶”也是有可能的。
孙小梅:在节目当中,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话要对孩子们说?
鞠萍:少儿频道就要开播了,对你们来说是一件很特别的好事。经常收看,多提意见,“鞠萍姐姐”等着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