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此心安处是吾乡

时间:2013/5/26 作者: 文醉主人 热度: 66032

群里有个叫“笑语嫣然”的陌生网友问我,你是如何理解“此心安处是吾乡”这句话的?我想了想,回她: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她怒了,你这不是等于没说吗?我笑了,关于这句话还是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吧。
   
这句话出自苏轼的词《定风波》,全词抄录如下:
   
“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因为缀词云。”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时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这首词作于北宋神宗元丰六年。因为“乌台诗案”,苏轼的许多亲朋好友皆受牵连。在这之中,王巩(字定国)受到的惩罚最重,被贬宾州,五年后才得以北归都城开封。老友相见,免不了要嘘寒问暖一番。席间,出于礼节,苏轼关心的问王巩的歌姬宇文柔奴“广南风土,应是不好?”这话纯属多此一问,因为在当时士大夫的眼中,最害怕的就是遭遇放逐,而在被放逐的贬所之中,最忌讳的就是岭南。穷山恶水的蛮荒之地,不好已成共识。然而,柔奴的回答却震撼了见多识广的苏轼——“此心安处,便是吾乡。”情深而意长,淡定而截铁。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一语道破了天机。何为天机?不过就是人心而已。
   
一句绝对苍白的问话,引出一句绝对浓烈的回答,进而诞生一首绝对豁达的词作。读完这首词,心灵深处有着一丝隐约的颤动。不过是一句平凡的话,却透露出一丝坚定,一份淡然,一种相知,一缕柔情。心安处即是故乡,此时所谓的地理籍贯通通变的不再重要。心系一人,便以此人为依靠。也许,在柔奴的心中,开封不是故乡,岭南不是故乡,真正的故乡只有一个,就是她身边的那个人——王巩。这或许是一种含蓄的表白,它虽不及元好问“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直白,却多了几分余温和回味。
   
我想,当年饱经忧患的苏轼的感慨,更多的是来自于柔奴历尽磨难而风雨不动的安然,而千年之后打动我的则是其中的柔情。岭南的梅影映在柔奴的笑容和歌声里,一花一世界,一心一重天。有这样的女子,王巩何幸?有这样的朋友,苏轼何幸?命运在最大的不公平中有时也会偶尔留下一丝温暖的慰藉,让人对这尘世难舍难弃,又好似一些另有深意的安排,一人一事的出现绝非偶然,全看你能否参透这天意种种。 
    
显然,苏轼是理解和推崇这种感情的,否则他也不会在爱妻王弗死后十年还能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样柔肠百转的千古绝唱。《圣经》中讲:“太阳底下无新事。”令苏轼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与王巩、柔奴的这次会面竟成了预言。十二年后,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了苏轼和朝云的身上。因为奸臣的迫害,苏轼被一贬再贬,朝云不离不弃的跟随他,长途跋涉,也来到了梅花盛长的岭南惠州,而那里竟成了朝云最后的归宿。
   
其实,无论是柔奴还是朝云,千年之前的歌姬有幸找到了有缘人,不论是终老故土还是客死他乡,想来最后的结局应是不错的。千年之后的我借古人的诗词抒发情感,虽然前途是茫然的,总希望内心有所寄托,强大到足以让我的心灵安定。但强大能否一定换来安定?安定又能否使人变得更强大?无解
······
   
世事于我们,自不可全得。明月尚有圆缺,关键是收拾出一种怎样的心情。
   
月圆是画,月缺是诗。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一个人,若放不开自己的心,即使富有四海,亦如徒然困居一室;若放下,即便颠沛流离,身无长物,也潇洒磊落。真正的从容并非是不经世事的空空飘逸,而是风雨过后弥足珍贵的成熟与圆融,是磨难过后依然平和的心境,难能可贵。
   
“广南风土,应是不好?”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2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