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作家故事 写作心得 新书推荐 新手上路 征稿公告 写作素材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闲话阿城

时间:2006/1/27 作者: 逍遥容与 热度: 100267
    阿城在中国作家中可算异数,也没见他写什么了不起的东西,也不见得多深刻,却偏偏叫我过目难忘。
 
    他的文字犹如宋代白磁般散淡,心态又平常,比如《威尼斯日记》中的一天老老实实记下“第某月某日”,第二天便大大自嘲一番,又说假如庄周第一天笑话自己的话,今天倒可以给他来个措手不及的。
 
    又想,看他的书可用他形容文革后初见汪曾琪的话:感觉如玉。
 
    比如他写罗马,“圣马克广场那些接吻的人,风使他们象在诀别。游客在风里都显得很严肃。”----这是何等素描手笔?
 
    而他的白话,让写出《法源寺》的李敖看了不知会作何想。比如:“饭做好了,土豆非常新鲜,新鲜得好象自己的嘴不干净。”又如“回到威尼斯,天色尚明,船在大运河里走,两岸使古老华丽布景般的楼宇,Rialto桥上已经开灯了,黄色的灯”。这般错落有致的画像。
 
    阿城的白话看起来总是一派闲散,仿佛无可无不可,其实个中不知经过多少淬炼。他自己就节奏说过“中国的戏里打单皮的若错了节拍,台上的武生甚至会跌死,文字其实也有如此的危境”----阿城的炼字痕迹可见他早期那本《遍地风流》,赌气起来可以一篇见不到人称,读者是懵懵懂懂跟着文字,在雾里行走一不小心也要跌翻下去的感觉。
 
    不过我还是喜欢看他不做实验时候的东西。仿佛轻舟顺流,一日千里;又象是草原上行走,草软脚滑,舒坦自在。
 
    若看完阿城的书,以为他真是漫不经心、心无所往,那么也是误解了他。
 
    “我的朋友常说,以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酷烈,大作家大作品当会出现在上山下乡这一代。我想这是一种误解,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文化本质是狭窄与无知,反对它的人很容易被它的本质限制,而在意识上变得与它一样高矮肥胖。文学的变化,并不相对于政治的变化,‘五四’新文学的倡导者,来不及有这种自觉,所以我这个晚辈对他们的尊重,在于他们的不自觉处。”
 
    “上山下乡这一代容易笼罩在‘秀才落难’这种类似一棵草的阴影里。‘苦难’这种东西不一定是个宝,常常会把人卡在狭缝儿里去。”
 
    “又不妨说,近年评家说先锋小说颠覆了权威话语,可是颠覆那么枯瘦的话语的结果,搞不好也是枯瘦,就好比颠覆中学生范文会怎么样呢?而且‘颠覆’这个词,我的感觉是还在文革‘造反有理’的阴影下。”
 
    他欣赏香港世俗的自为与热闹强旺,“香港的饭馆里大红大绿大金大银,语声喧哗,北人皆以为俗,其实你读唐诗,正是这种世俗的热闹,铺张而有生气。香港人号鲜衣美食,不避中西,亦不贪言中华文化,正是唐代式的健朗。”
 
    然后可以懂得原来他文字的世俗淡淡是有意为之。
 
    可是他亦不避讳世俗的卑鄙丑恶,所谓“俗不可耐”。
 
    “世俗间本来是有自己的风光的”,“礼下庶人,道德区隔消失,权力的道德规范延入世俗,再加上刑一直下庶人,日子难过了。”“解决的方法似乎应该是刑既上大夫也下庶人,所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礼呢,则依权力层次递减,也就是越到下层越宽松,生机越多。”
 
    他惭愧着自己也在“这里开起药方来”,诺诺着告退。其实我更惭愧,本只是介绍阿城的几句话,竟然扯到开药方上去,可真是书没读多少,读书人大而无当的神气学了个十足。
 
                         2001。10。22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4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