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底,由文化大革命而引起的党内权力斗争远没结束,要修复文革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带来的破坏和损失,也不是在短时期内可以完成的,中国人民还要忍耐多年的苦难。对那些为文革付出青春和热血的青年学生来说,数以千万计的大中学生的就业问题,这时成为一个头疼的社会问题。国家决定把他们统统打发到农村去。这既是为了缓解社会就业的权宜之计,也是分散如此巨大的聚集在各个城市里继续造反的青年的最好办法。
同年12月,毛主席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最高指是。毛主席说:“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就这样,大批的知识青年离开了城市,分赴各地的农村和农场,参加农业生产劳动。
1968年底,生长在哈尔滨市的梁晓冬,中学毕业后也到了北大荒的生产建设兵团。他在这里当过农工、小学教师、报道员,后来被推荐上了大学。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作为一场政治斗争的附属物,终因历史的转折,而以1979/1980年知青大返城,完成了它荒诞的“圆周运动”。作者根据自己的经历和当时的社会状况写下了【雪城】。
长篇小说【雪城】以1979年至1980年全国知青大返城为背景,以北方雪城为舞台,以徐淑芳、刘大文姚玉慧等人的命运纠葛为中心,多层面、多角度剖析了经受心理落差的知青返城后的种种失衡心态,讴歌了他们在北大荒参泡过的坚毅品格和百折不挠的人生信念并透视了他们重返城市舞台的迷茫,满怀激情地为知青“树了一块碑”。
1979年12月,北方某城下了一场大雪,北大荒大批知青返回雪城,等待他们的是待业。
市师院师资班招考,大批知青参加考试,市长女儿透露考试内幕,导致知青跟民警发生流血事件,一知青死亡,引发知青大游行。
兵团金嗓子刘大文无业可就,被迫在街头卖烟,知青们为他举办街头演唱会,得到老歌唱家的赞赏,但他的妻子却死于煤气中毒,他悲痛得嗓子哑了。
王志松接班进了铁路局,入党,当了秘书,他领养被知青遗弃的宁宁,是为了沽名钓誉,伤害了当记者的爱人吴茵。
严晓冬做生意成了富翁,虚荣心极重,他拿出8000块钱打发扬言领走宁宁的一对上海知青,救了吴因。此举父母不理解,他本人精神空虚,他为自己穷得只有钱而困惑不已。
姚守义顶替进了木材厂,他聪明能干,老厂长提拔他当车间主任,最后当了厂长。
徐淑芳屡遭磨难,她回城被继母挤出家门,丈夫意外事故惨死-----但她不被困难所压倒,在弟弟的帮助下,她卖掉城市户口做为办厂基金,艰苦创业,成了一名优秀厂长,从而获得青春活力。她想唤醒刘大文重新生活,但刘大文无法振作。她最后与爱国港商陈先生结合,在事业上风生水起。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