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师:
您好!
非常高兴收到您的两篇来稿【文中的记忆】和【文中往事】,文章记事很有意思,也很符合【紫贝拾遗】的内容风格,有助于我等晚辈了解另一番校史。两篇文章综合拜读后,有几点修改的建议,还请您再斟酌一下:
第一,两篇文章的内容各有侧重,建议【文中的记忆】改为【文中教书往事】,【文中往事】改为【文中求学往事】。
第二,【文中求学往事】大部分文章情节写得详细流畅,真诚朴实,虽然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读来仍能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一个少年的心境和行为。大部分地方只有一些标点、别字的修订,个别时事名词是否不详用红字标上。唯有最后一节【山雨欲来风满楼】,建议做一些段落的调整。摘抄姚文元的大段文字建议去掉,您可以简单概括并做一下自己的“历史评论”或回忆描述当时的社会反应。此人此文已有历史定论,大段摘抄对文章的结构和思想没有帮助,其次是希望文章最后增加一段结束语更好。
第三,关于【文中教书往事】一文。一、首先有几节内容,行为价值观在今天看来恐怕引起非议,为人所不理解。第一节【分配母校】,能有更细的过程、心情故事会更好,比交代几句人情关系有意义。【两张戏票】的情节,坦白说这种事能做不能说啊!恐怕会引起“众怒”的,建议您换一些新的内容,如有正面的能赢得尊师重教的故事更感人动人。【捉偷鸡賊】篇中“于是,我萌发了赶他走的念头”,【他也怕鬼】篇中的“我有点不服气”,有“报复”他的“念头”,这样的言行业易令人不适,建议该节在立意上做适当的调整。跟【文中求学往事】比较,人们容易理解和原谅特殊年代一个少年的言行,但是对一个人师表者的思想、言行要求会更严。
二,内容方面,您任教的时候,是邹福如时期,邹校长是文昌乃至海南教育界的“名家”。您回忆邹校长治校办学时候的往事------且当时是文革后重新振兴的时期------是非常非常好的素材,可以围绕这方面回顾。
三、在故事顺序方面,建议您按时间顺序,入校、过关、教学【师生情】、生活【同事情】、离开调整一下各章节的顺序,因为看到前面有写怎么过班主任关,后面又有章节过讲课关,时间上有些重复。
以上拙见【附件中两篇文章內修订、以及修改的建议用红色标出】供您参考。非常期待尽快再次拜读。特别高兴跟您与文相会,向您学习!
祝好!
紫贝拾遗
陈晓洁
2017/11/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