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大革命中,赵树理被打成“反革命修正主义文艺路线标兵”,惨遭迫害,于一九七零年九月二十三日含冤逝世。
赵树理是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位重要作家,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影响深远。他继承了鲁迅革命现实主义传统,继承了我国古代和民间的优秀文艺传统,吸取了世界文艺名著的有益成份,创造出一种独特艺术风格、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真正为老百姓所喜乐闻的文艺作品,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真正解决了革命文艺的民族化、大众化问题的作家。
【三里湾】是赵树理的代表作之一,1955年出版。
这部长篇小说围绕三里湾农业合作社秋收。扩社、整党、开渠等四项工作,描写了袁天成四户人家的矛盾和冲突,反映了解放初期农村中先进与落后力量的斗争,展现了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农村生活的风貌。
地处老解放区的三里湾村是个模范村,1951年成立了合作社后,这个村就越来越不平静了。
村长范登高虽然是个老党员,但私心杂念太多,一心想发家致富,对合作化有抵触情绪,村党支部批评,他也不接受,特别是社里开渠要经过他的地,他觉得难受,明里不说,暗里却找借口阻拦。
党员袁天成思想动摇,一切由老婆做主,女儿嫁给王一生后,叫女儿闹离婚,原来他老婆想把女儿嫁给马有冀,因为马的家人都是会当家的人,且对社里的事不热心。
灵芝对马有冀的软弱无能感到失望,爱上了有理想、能干踏实的王一生。马有冀也觉悟了,后来同王一生的妹妹玉梅结婚,跟袁天成分家,也入了社。
一连串的事件使袁天成觉醒了,他家也入社了。
党支部开了整党会,对范和袁进行了教育,最后,思想落后的马多筹也入社了。
困扰三里湾的难题终于解决了,人们纷纷入社,议论着三里湾的宏伟蓝图。
【三里湾】通过秋收、整党、扩社、开渠几件事的描写,反映了农村中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的斗争,揭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这些思想斗争是通过各种人物的思想和行为表现出来的。
马多筹【糊涂涂】是一个落后、保守、自私的富裕中农的典型。他利用老婆的胡搅和蛮缠来阻扰合作社的开渠,但最后还是入了社。作者通过他的自私、保守、狭隘而狡桧的性格,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几千年的宗法观念给农民造成的巨大精神负担。
范登高【翻得高】是个老党员,却热衷于个人发家致富。他挂着党员的招牌,利用村长的权力,阻扰扩社工作,这一形象的塑造,显示了当时农村斗争的复杂性。
袁天成也是个党员,但却是个动摇分子,在入社的问题上,是“两只脚踏在两条路”上。
袁天成的老婆【能不够】是小说里妇女形象中写得最生动的一个人物,她有一套“搅家婆”的本领,制服了丈夫,教坏了女儿,作者通过这个人物揭示了旧思想残余在农村中的严重危害。
王玉生是小说中的正面人物,他思想先进,是个富有创造性的新型农民,热心于技术革新,是农村新生产力的象征。
王金生是王玉生的哥哥,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基层的优秀干部的典型。他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踏实细致的工作作风,能够按照党的方针政策来处理和解决农业合作化中出现的问题。
赵树理在小说里描写了各种各样的人物,他们对农业合作化运动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和行为,有的积极拥护,有的图谋阻扰,有的动摇不定,他们在整党、扩社、开渠中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在错综复杂的斗争中,代表先进思想的力量终于取得了胜利,广大群众大大思想觉悟也迅速提高了。王金生锻炼得更坚强了,王玉生、范灵芝等年轻一代迅速成长。现实生活教育了“翻得高”,震惊了“糊涂涂”,驳倒了“常有理”,使他们也走上了合作化的道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