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作家故事 写作心得 新书推荐 新手上路 征稿公告 写作素材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关中农民创业史

时间:2025/4/23 作者: 南山2020 热度: 48481
  跟浩然的【艳阳天】一样,柳青的【创业史】也是一部以农业合作化为题材的长篇小说。由于表现的主题思想不一样,写法不同,【创业史】不象【艳阳天】一样,过多地渲染农村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迎合当时的政治大潮流,政治色彩也不太浓,结果,作者和他的作品在十年文革中的遭遇,跟浩然和【艳阳天】就大不一样了。

  在十年动乱中,作家浩然能够安然地避开文革的冲击,成为一名“革命作家”,【艳阳天】是一部反映农村阶级斗争的“样板”,成为在那个时代中一部最畅销的红色经典。而【创业史】则变成“毒草”,遭到无情的批判,被打进冷宫。作家柳青在运动中惨遭迫害,家中被洗劫一空,他本人被楸到西安打为“反动权威”,“黑作家”,关进牛棚,从此失去自由,直到两年多以后,受尽折磨,病情严重的柳青才获释,过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柳青的【创业史】究竟写了哪些东西?我们先来了解【创业史】产生的社会背景。

  1949年薪中国成立,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阶级斗争已经基本结束。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

  1953年,党领导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在全国广大农村全面展开。在人民民主专政条件下,通过合作化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党在土地改革以后,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从组织带有带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互助组,发展到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点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合作社,再进一步建立土地和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的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合作社。

  在1955年之前进行的互助组和初级社,基本上是符合农村农民利益和现实需要的,它很好地缓解了土改后农村出现的因规模小和贫富悬殊而导致的生产力低下、社会矛盾加剧等问题,是适合当时农村的发展和农民认识水平的政策措施,明显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在这段时间里,国家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大幅度提高。

  【创业史】正是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农村社会发展史,它以梁生宝互助组的发展历史为主线,通过对蛤磨滩各阶级各阶层人物之间尖锐复杂的斗争的描写,深刻地表现我国农村社会主义改造中的阶级关系及各阶层人与人之间的新变化、新排列、新组合,完整地展示出我国农业合作化的历史风貌和农民群众精神世界的巨大变化,特别是他们对于千百年遗留下来的私有制所持的立场和感情的飞跃。可以说,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实际上是一部创业者的心灵史。

  柳青在皇甫村踏踏实实地生活了14年,对农村中各种人物非常熟悉,这给他塑造人物形象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在【创业史】中成功地塑造了梁生宝、梁三老汉、郭世富、郭士杰和郭振山等一批十分成功的形象。作者是把人物放在先进生产力跟落后生产力的激烈较量来塑造人物的性格特征的。

  抗战胜利后,柳青被派到大连,负责接收和整顿大众书店和印刷厂。在这里,他修改了他的第一部小说【播谷记】,1947年7月,东北光华书店出版了他的这部小说。

  1948年10月,柳青回到陕北,这时解放战争已进入大反攻阶段,他深入到米脂县,以沙家店战役中的一个米店支前为题材,写了一部长篇小说【铜墙铁壁】,这部小说后来发行了100万余册。建国后,柳青参与【中国青年报】的创办工作,培养了一批青年作者。

  1952年8月,柳青任陕西省长安县委副书记,主管农业互助合作工作。他深入调查研究,给区干部、农民讲社会发展史,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亲自指导王莽村七一联合农业社、皇浦村成功农业社,使长安村农业合作化运动健康发展,成为陕西省和西北地区的先进典型。

  1953年3月,柳青辞去长安县委副书记,保留常委,起初定居在皇浦村,住在一个破庙里,特地从时【创业史】等文学创作。

  1960年4月,柳青将【创业史】第一部10万册的稿费16065元全部捐给王曲公社做工业基建费用。1961年,他在写【创业史】第二部时,向中国青年出版社预借5500元,为皇浦村支付高压线电线杆费用。

  1963年至1964年,柳青两次参加长安县的社教运动,冒着风险,跟打击一大片的极左思潮做斗争,保护了一批干部,深得人心。在这段时间里,他还坚持文学创作,写了【我们这里已是早晨】、【王家父子】等散文,还写了【关于王曲公社的田间生产点】、【美学笔记】等文章。

  
赞(4)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