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作家故事 写作心得 新书推荐 新手上路 征稿公告 写作素材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武工队大显神威

时间:2025/4/16 作者: 南山2020 热度: 451
  1942年,日寇对我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了野蛮的五一大扫荡,在敌人力量处在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我军变被动为主动,主力部队撤离到外线,相机打击敌人,少数地方部队留在根据地,同民兵和广大群众一起坚持斗争。一时间,大片根据地被日军占领,使得原本人烟稠密的冀中平原变成“抬头见岗楼,迈步登公路,无村不戴孝,处处起狼烟”的局面,冀中平原的抗战到了最艰苦的年代。

  为了坚持冀中平原的抗战,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敌人的前线,打击敌伪的猖狂气焰,鼓舞人民的斗志,冀中军区根据党中央的指示,挑选一批最优秀的干部和战士,组织多支精干的队伍,深入敌后,发动群众,打击敌人,为迎接大反攻做好准备,这支队伍叫武工队。

  敌后武工队的主要任务有三条:一是宣传发动群众,恢复和开辟根据地。二是瓦解伪军、伪组织,改造伪政权。三是拔除日伪据点,消灭日军,镇压铁杆汉奸。敌后武工队既是战斗队,又是宣传队和工作队。每个武工队队员,既要能打仗,又要能做群众工作,能文能武。群众们都赞扬说:“武工队是不穿军装的八路军,但比八路军还厉害,鬼子汉奸最怕他。”武工队深入敌后后,经过艰苦的斗争,在广大人民群众的配合下,终于恢复了局面,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冯志的长篇小说【敌后武工队】描写了我八路军的一支武工队,在党的领导下,深入敌后,同日伪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英勇事迹。小说讴歌了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战精神和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赞美了中国人民在强敌面前英勇无畏,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

  冯志是河北省静海县人,他1937年参加八路军,在冀中九分区当政治部警卫员、班长和排长。他亲身经历了那场反大扫荡的惊心动魄的战斗生活,并担任了九分区武工队的小队长。他在反扫荡中作战勇敢,三次负伤,荣获五一一等奖章。【敌后武工队】实际上是他的战斗经历在文学作品中的再重现。他说:“书中的人物,都是我最熟悉的人物,有的是我的上级,有的是我的战友,有的是我的堡垒户。书中的事件,又多是我亲自参加。”

  正是作者亲身参加这场伟大的斗争,因而在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东西都是真实的,感人的。【敌后武工队】内容丰富多彩,情节曲折生动,人物性格鲜明,传奇色彩浓厚,是一部值得一读的红色经典。

  冯志后来回忆说:

  “我所以要写【敌后武工队】这部小说,是因为这部小说里的人物和故事,日日夜夜地冲激着我的心,我的心被冲激得时时翻滚,刻刻沸腾。我自觉得如不写出来,在战友面前似乎钦点什么,在祖国面前仿佛还有什么责任没尽到,因此心里时常内疚,不得平静!”

  “的确,心里的不平静,已有13年了!”

  在13年前的那个冬天,日本才刚刚投降三个多月,冯志同部队在集宁驻防时,他就想拿起笔了,把武工队在敌后同敌人斗争的一大段战斗生活写一写,党组织支持他,同志们也鼓励他。无奈,抗日战争刚刚结束,蒋介石又挑起了內战,冯志只得停下笔来,赶赴新的战场。

  虽说写作的念头放下了,但冯志并没有打消写作的念头,在战斗之余,他的脑海里常常浮现起战有们的面容,武工队的那些惊险、动人的故事,经常出现在他的脑海里。解放战争刚结束,他就开始动笔写这部小说了。

  冀中抗日根据地,在1942年日本鬼子的五一大扫荡后,局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根据地成了敌人的敌占区,这里到处是敌人的岗楼,敌人控制了交通线,一处有警,四处增援,形势非常险恶。为了坚持敌后斗争,冀中第九分区的党组织,坚决执行党中央的方针,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敌人的前线,组织了一支精干的武工队,深入敌后,发动群众,广泛打击敌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

  在血和火的斗争中,冯志亲身参加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也为他的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党组织的关怀下,在同志们的帮助下,他终于完成了多年的宿愿,写出了【敌后武工队】这部长篇小说。
赞(1)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