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作家故事 写作心得 新书推荐 新手上路 征稿公告 写作素材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冀中红旗不倒

时间:2025/4/7 作者: 南山2020 热度: 14312
  冀中平原不但是物产富饶、人口众多的好地方,而且富有革命传统,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冀中人民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掀起了一场又一场的革命风暴。

  1932年春,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地处冀中的保定市第二师范学校【二师】学生在党的领导下,踊跃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他们联合保定十多所学校同时罢课,要求当局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国民党当局为了瓦解学潮,突然宣布解散二师,同时公布“共产主义思想犯”和“嫌疑犯”。二师学生坚决抵制,国民党军警包围了学校,并断绝了学校里的食物等供应。学生开展护校斗争,同军警对峙了近三个月。7月6日,军警冲进学校开抢射击,打死12名学生,逮捕了50多名学生,制造了血腥的“二师事件”。

  同年8月27日,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冀中地区的高阳县、蠢县广大农民,发动了大规模的反对国民党反动派黑暗统治的武装斗争,建立苏维埃政权和工农红军,武装暴动仅三天即告失败,有47人壮烈牺牲,史称高蠢暴动。

  作家梁斌的家乡就在冀中平原,他亲身参加了这两次革命活动,亲眼目睹了冀中英雄儿女在党的领导下,不怕流血牺牲,前仆后继地为人民的解放事业所作出的巨大牺牲。

  梁斌1930年进入保定第二师范学校读书的时候,就投入了抗日救亡的学潮斗争,家乡发生高蠢暴动的经历和见闻,肯定对他的生活和创作都有巨大的影响。

  1935年,梁斌创作了短篇小说【夜之交流】,最早反映了二师学潮和高蠢暴动的文学记录,虽然作品中的艺术技巧尚显不足,但对后来创作【红旗谱】的影响很大。

  1941年冬,梁斌在新世纪剧社工作,创作了短篇小说【三个布尔什维克的爸爸】,由此而塑造了朱老忠这一艺术形象的最初原型。

  1943年,梁斌在边区文联工作时,将短篇小说【三个布尔什维克的爸爸】扩充为中篇【父亲】,朱老忠的形象明显有了很大的变化,在这个中篇中,严志和这个人物也出现了。此外,他创作的五幕话剧【五谷丰登】和短篇小说【抗日人家】,也是围绕这些相关题材来创作,从不同侧面强化了【红旗谱】中的人物和事件,共同构建了【红旗谱】故事情节的主体思路。

  1943年,梁斌奔波于紧张的战斗生活,长时间放下创作。到了1953年,他才拿起笔来,为了使【红旗谱】具有历史真实感,增加生活体验,他南下参加土改运动,还多次拜访当事人和重返革命故地,听到更多关于反割头税运动和二师学潮的民间传说。

  梁斌【红旗谱】的创作过程非常顺利,几乎没有遇到阻碍,一年时间,洋洋数十万言的文稿就完成了。

  1956年,梁斌把书稿交给了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仔细阅读之后,发觉作品主题很好,既符合对新中国青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出版宗旨,又能提高广大青年读者的阅读兴趣,但觉得作品的艺术质量还不够高,于是,他们给梁斌回了一封长信,提出修改的意见。梁斌受到极大的鼓舞,决心对【红旗谱】进行更为严格和细致的重大修改。经过艰苦的努力,书稿得到认可,终于和读者见面了。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