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康里国王族后代康里脱脱天生“姿貌魁梧”,曾在宫中担任宿卫(在宫禁中值宿,担任警卫)。官职虽不大,但元世祖初次见他,就断言他日后必定是“大用之才”。事实证明,元世祖的眼光没有错。
一
从元世祖至元五年(1268年)开始,西北宗王海都就联合其他藩王发动叛乱,一直持续了三十多年。1299年,元世祖曾孙、时任皇太子的孛兒只斤,海山受命出镇漠北,前去平定“海都之乱”,康里脱脱也在随从之列。两军相逢,康里脱脱带头冲锋陷阵,手刃了叛军将领。海山被他的行为鼓舞,准备一鼓作气地拍马杀人敌营。康里脱脱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认为此时并非继续进攻的好时机,于是死死拽住马缰,不让海山去冒险。海山大怒,挥起马鞭朝着康里脱脱的手抽了下去,但康里脱脱面不改色不撒手,成功阻止了海山的冲动行为。事后,因平叛有功被封为怀宁王的海山坦承:“脱脱之谏,可谓忠矣!”从此将他视为心腹。
康里脱脱不仅在战场上勇猛,对朝政的局势变化也有着精准的判断力。
1307年,康里脱脱奉海山之命入京述职时,惊闻元成宗已病人膏肓,总理朝政的右丞相却称病不出,满朝文武人心惶惶,各种势力明争暗斗,出现了权力真空。康里脱脱见状,第一时间将这个消息告诉了远在漠北的海山,推心置腹地表达忧国之情。
原来,海山虽有皇太子身份,却不是元成宗的亲生儿子,也不是唯一的皇太子。元成宗因亲生儿子早夭后再无亲嗣,只得把两个侄子海山和爱育黎拔力八达同时立为皇太子。海山是哥哥,奉诏统雄兵出镇漠北,凭借平定“海都之乱”的赫赫战功受封怀宁王,在武将中圈粉无数;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是文臣,出居怀州(今属河南焦作)研习儒家典籍,在文臣中拥趸不少。此时摆在他们面前的即位机会貌似是均等的,但太后听信阴阳家星命推算之言,倾向让爱育黎拔力八达即位。皇后也不甘寂寞,与人暗中勾结,企图火中取栗。朝中群臣为图自保,分成了势均力敌的三派,导致京师混乱,人人自危。
康里脱脱敏锐地意识到,海山此时若不进京争取皇位,后果将不堪设想。他于是马不停蹄地赶回漠北劝说海山回去力挽狂澜。海山起初是有顾虑的,对局势的变化难以定夺。这时,康里脱脱展示出了自己的能力,他引经据典、分析利弊,将事情的各种后果都做了预测,终于成功说服海山打消顾虑,和他一起统兵南下。
海山重返京城后,元成宗已驾崩,朝政被皇后等人操控。爱育黎拔力八达则利用进京奔丧的机会,联合旧臣发动政变重新夺回政权。后来见重兵压境的哥哥已经归来,爱育黎拔力八达公开表示愿意拥立哥哥即位。康里脱脱则趁机劝谏太后:“怀宁王既是长兄,又呕心沥血镇守边疆十年之久,理应继承皇位。请太后切勿听信阴阳家天命之说,引发兄弟间骨肉相残!”诸王见局势已经明了,也异口同声表示支持海山即位。
于是,海山顺利登基,成了元武宗。鉴于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自愿让出皇位的壮举,元武宗依然立弟弟为皇太子(实为皇太弟),并约定“兄弟叔侄世世相承”。康里脱脱凭借杰出的政治能力和高超的斡旋手段,将三方势力剑拔弩张的血腥残杀消弭于无形,使皇权以和平手段顺利交接,被朝野盛赞为和平天使。
二
元武宗即位后,马上让康里脱脱接管枢密院,并决定处死原枢密使。原因是,原枢密使曾在元武宗即位前,多次在公开场合发表过不恭敬言论。但康里脱脱从大局出发,不建议元武宗这样做:“陛下新登大位就杀人,不知内情的人会以为陛下是公报私仇!这样一来,那些曾反对陛下登基的人必定会人人自危,如果由此引发连锁反应,后果不堪设想;另外,原枢密使非常熟悉先朝的典章制度和掌故,正是辅佐陛下治国的人才。恳请陛下宽宥他!”元武宗觉得有道理,同意了康里脱脱的建议。
事实证明,康里脱脱的建议是正确的。
此时,继承海都为西北宗王的新首领率部归附元武宗,受到朝廷设宴款待。按照惯例,凡是朝廷举行盛宴,皇帝都会令近臣宣读朝廷法度以告诫诸王。这个起草发言稿的重任本来非康里脱脱莫属,康里脱脱却极力举荐原枢密使来做。元武宗看完原枢密使的发言稿后非常满意,充分肯定了原枢密使的才能,更赞叹康里脱脱慧眼识珠:“脱脱今世人杰也!”
此后,康里脱脱在政治舞台上纵横捭阖,稳步高升,短短四年就官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尚书省右丞相。
他当上丞相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反对另立皇太子。元武宗的皇位逐渐稳定后,几个重臣为了迎合皇上心意,相继奏请元武宗另立亲生子为皇太子。元武宗不便公开表态,示意他们先摸清康里脱脱的态度。康里脱脱旗帜鲜明地表示反对:“以前皇位更迭时,爱育黎拔力八达自己甘为皇太子,而拥立陛下登基。此举功在千秋,也是皇上兄弟间的明确约定。谁敢公开破坏这个约定,我第一个不答应!”另立皇太子的计划因此胎死腹中。元武宗对此事虽心有不满,但心底还是很佩服康里脱脱的勇气。
除此之外,康里脱脱忧国虑民,敢于同歪风邪气做斗争。
视察尚书省工作时,他发现该部门赏赐无节制,导致朝廷财政日渐困难;同时,由于官员升迁制度混乱,导致买官卖官之风盛行,官吏名爵泛滥成灾。他于是忧心忡忡地上表建议“恪遵旧制”,以刹住这两股歪风。元武宗大为震惊,诏令严格晋爵赏赐制度,把那些通过买官而晋爵受赐的官吏们一概遣回原部门工作。康里脱脱趁热打铁,奏请朝廷取出相关部门收缴的部分赃款,用来赈济孤寡老人和贫穷百姓,获得批准。贫苦百姓感激涕零,纷纷称赞康里脱脱是个好丞相。
康里脱脱还心如明镜,善于化解宗王冲突,致力维护朝廷尊严。
某宗王被部下诬告招兵买马,图谋不轨。康里脱脱得知后,立刻亲审此案。他目光如炬,几个回合下来就了结此案,严惩了诬告者,成功为那名宗王洗清了罪名。另一名宗王在封地征兵期间悄悄把手伸到齐王封地。此举惹怒了临境诸王,诸王于是抱团来给齐王助拳。齐王生怕事情闹大,于是跑到那名宗王的封地避难。诸王一拳打在棉花上,恼羞成怒,联名诬告齐王谋反。康里脱脱调查落实后,释放了齐王,把诬告齐王的诸王全部流放到岭南。
当然,对于心怀叵测的宗王,康里脱脱也不会一味护着。有个边将奏请朝廷拨付一万人的资金装备给当地宗王,以加强边防力量。康里脱脱觉得事有蹊跷,不同意朝廷这样做。原因是当时天下太平,不該给边境拨付军备,以免挑起祸端。但这次朝廷没有同意康里脱脱的建议,还命令他亲自押送物资到边境。康里脱脱态度坚决“辞不行”,元武宗只好另派他人前往。不料,宗王收到巨款和装备后,果然大肆招兵买马,差点儿引发兵变。这一事实也再次证明了康里脱脱具有政治家的远见卓识。
三
可惜就在康里脱脱大展拳脚之时,即位没几年的元武宗驾崩了。按照约定,其弟弟即位,史称元仁宗。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政治洗牌使康里脱脱不得不远离政治中心,被外派到江浙行省出任左丞相。不过对此安排,康里脱脱没有丝毫怨言,下车伊始就察看民隋,决定继续在这个岗位上发光发热。
在走访百姓的过程中,康里脱脱得知:原来有条可以行船的小河直通长江,承担着当地的重要航运任务,后因种种原因荒废、被淤泥杂草堵塞,以致百姓远送货物时不得不另找路线,大大增加了航运成本,物价也因此被抬高,百姓苦不堪言。实地考察后,康里脱脱断定,只需集中人力物力加以疏浚,小河即可行船通航。于是,他马上召开会议进行讨论,当地官吏们因没有油水可捞,个个推三阻四,康里脱脱厉声呵斥:“我不管你们怎么想,只要疏通河道有利于民,你们就必须听我号令!”疏浚工程在这样的论调下热火朝天地开始了。
可接下来的事情出人意料:朝廷不知出于什么原因,突然颁布了叫停所有土石工程的禁令。康里脱脱不管这些,对部下坚定地表示: “与其听朝廷命令而误了百姓之事,不如先疏通河道让百姓受益。大家放心干吧!一切后果我来承担。”施工人员深受鼓舞,挑灯夜战,不到一个月就完成了疏通河道工程。航运恢复后,杭州物价立即得以平抑,百姓欢天喜地,纷纷称赞康里脱脱治理有方。
消息传到某奸相耳中,奸相欣喜若狂。此前,他就屡屡在元仁宗面前给康里脱脱上眼药,攻击康里脱脱是元武宗旧臣,不可靠。现在,他抓住康里脱脱“公然违抗朝廷禁令”的既成事实,再次煽风点火,欲将康里脱脱置于死地。元仁宗听信谗言,将康里脱脱召至朝廷问罪。康里脱脱面不改色,将所有事实和盘托出。元仁宗听后,感念他为国为民的一片赤诚之心,不予追究。
是金子总会发光。1323年元仁宗驾崩后,元英宗即位,康里脱脱被召回京任御史大夫。前任御史大夫暗中忌妒他,奏请将其改任江南行台御史大夫,还策划把他贬到云南。后来那名御史大夫因罪伏诛,康里脱脱才得以从云南回来,此后解官在家。
在家乡的那几年,康里脱脱也没有闲着,而是兴办教育,花重金邀请名师来教导当地子弟,掀起了一阵学习文化知识的良好风气,直到1327年离世。康里脱脱去世后,朝廷为了纪念他,追封他为和宁王,并为其设灵位供后人祭祀。
纵观康里脱脱的一生,他上阵可杀敌,入朝可为相,可谓文武全才;他居庙堂之高时一心一意辅佐皇帝,在地方为官则全心全意为百姓谋福利,堪称大公无私的一代好官员。而这句评价“中外翕然称为贤相”无疑是对他一生最好的概括。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