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抗战期间,他时任国民党军第88师第524团团副,临战前因伤与一场恶战擦肩而过,成就其补任者谢晋元率八百壮士坚守闸北的赫赫威名;六年后抗战已近尾声,身为新编第29师副师长的他搭档吕公良师长,率部奋战并慨然赴死。他就是许昌保卫战中壮烈殉国的黄埔将领黄永淮。
黄永淮,字泗光,1902年出生于四川内江安岳县龙台乡一个农民家庭。他于1926年在族人资助下考入黄埔第五期,从军校步科毕业后一直服役于全德制装备、拱卫首都的中央警卫部队(后改编为第88师),1934年被提拔为第88师262旅524团团副,并于翌年获授中校军衔。
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隶属于第5军的第88师率先进入阵地与日军激战,黄永淮在战斗中身先士卒,奋勇杀敌。10月下旬,该师奉统帅部之命留派部分作战人员在苏州河北岸据守,以期引起国际舆论的关注与同情。孙元良师长深知这一使命的分量,认为黄永淮所率第524团这支劲旅堪当此任,准备让其组织防守。此时正在闸北八字桥前沿阵地作战的黄团副却不幸身负重伤,一粒子弹从他的左眼角斜穿射入,顿时血流如注,被紧急送往上海宝隆医院抢救,所遗之职由第262旅的中校参谋主任谢晋元接替。谢团副临危受命,随即带领“八百壮士”进驻阵地,进而被推上令人瞩目的历史前台,以四行仓库保卫战名垂青史。黄永淮、谢晋元是黄埔军校先后期同学,都长期在国民革命军第88师262旅任职。正所谓造化弄人,世事难料,后来黄永淮在许昌保卫战中壮烈牺牲,但与替补团副谢晋元的赫然成名相比,反倒是默默无闻了。
黄永淮伤愈出院时,淞沪会战硝烟已尽,他带着与四行仓库失之交臂的遗憾离开前线,先受时任中央训练团兵役干部训练班主任的同乡李如苍邀请,到重庆任训练班教育长,后逢新编第29师组建而调任该师上校副师长,以治兵严格成为师长吕公良的得力助手,从大后方重返抗战前线。
1944年春,日军为挽败局发动“一号作战”(即豫湘桂大会战),并开始实施第一期“京汉作战”,其主力突破黄河天堑后沿铁路继续南下,短短一周河南全境就有九座县城沦陷。日军视中原重镇许昌为平汉铁路上重要据点,故调集六七万兵力围击,志在必得;蒋介石则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死守许昌,后退者严惩不贷,战区副司令长官汤恩伯却不愿投入兵力硬拼,仅以新编第29师一个师的力量守备许昌。该师四千余名官兵在吕师长、黄副师长指挥下誓死守城,成为豫中会战中中国军队英勇抵抗的少数亮点之一。
4月28日,许昌地区外围战斗打响,30日晨日军正式下达攻击令,向许昌城发起猛攻。黄永淮协助吕公良,冒着枪林弹雨在一线指挥督战。他有个侄子黄正道是该师当时最年轻的连长,负伤撤退途中遇上正在督战的黄永淮。黄副师长当即拔枪喝止,声色俱厉地命令道:“你应该在战场上拼杀,绝不可做有辱祖先的逃兵!”年仅22岁的黄正道说了声“叔叔再见,我走了”,便率手下返回南门奋力拼杀,接连击倒几名敌兵后最终倒在血泊之中。
经过一天激战,许昌城失守已成定局,新编第29师师部在报请战区副长官司令部批准后决定分两路突围。因突围行动极度艰危,众人全都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牺牲精神,黄永淮无比沉痛地说:“若突围成功,要继续同日军战斗下去,为现事报仇,为中华民族雪耻;若不幸牺牲,祖国不会忘记我们,弟兄们光荣,新编第29师也光荣;若战场上万一被俘,要保持名节,做一个宁死不屈的中国军人。”
5月1日清晨,黄永淮副师长在与部分幸存官兵突围至烟墩郭时受伤被俘。在被解押至于庄的路上,愤慨于日军惨无人道杀戮战俘的他不甘受辱,遂夺枪杀敌,随后自戕身亡(另说因其拒不投降而被日军活埋杀害),实现了自己“做一个宁死不屈的中国军人”的誓言。同年10月20日,国民政府追赠他陆军少将军衔。
新编第29师最终全军覆没,用鲜血和生命演绎了中原抗战史上无比悲壮的一幕。此役,中国军队阵亡2432人,被俘858人。师长吕公良、副师长黄永淮、第85团团长杨尚武、第87团团长李培芹、补充团团长刘耀军等五位将领壮烈殉国,团长以下军官阵亡三分之二以上。英雄不以成败论,碧血沙场千秋颂。抗战胜利后,黄永淮家属将烈士忠骸运回家乡安葬,安岳县政府为其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黄永淮为革命烈士。2014年9月1日,黄永淮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责任编辑:武学沪)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