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钱学森的“冒叫”

时间:2023/11/9 作者: 钟山风雨 热度: 13979
史飞翔

  1955年9月17日,冲破重重阻挠,钱学森携夫人蒋英及两个孩子搭乘“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船,踏上返回祖国的旅程。10月8日上午,钱学森踏上罗湖口岸。一上岸,钱学森仿佛重新换了一个人似的。当时,一群记者围着钱学森。其中一个香港记者用英语向钱学森提了一个问题。钱学森当时就说:“我想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讲中国话。”这位记者解释他只会讲广东话和英语。钱学森说:“我想普通话在中国用得很普遍,你是中国人,应该学会讲普通话!”从那一刻起,钱学森的身份发生了变化。

  1955年10月29日下午,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宴请钱学森夫妇,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欢迎你归来,我们的国家太需要你了!”1956年2月1日,毛泽东主席设宴招待政协委员(注:钱学森此时已增补进政协),特意安排钱学森坐在自己身边,席间,主席多次勉励钱学森多培养青年人才。1956年1月24日,我国首届国家自然科学奖揭晓。钱学森以《工程控制论》一书摘得一等奖。1957年9月,钱学森参加中国政府赴苏高级军事代表团。11月,钱学森出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院长。此后,钱学森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1958年4月29日,钱学森在《人民日报》发表了《发挥集体智慧是唯一好办法》一文。其中谈道:

  科学的跃进要乘风破浪,这是完全可能的……既如此,我们就应该把眼光放远些……最近我算过这么一个粗浅的账,就是地球上一个单位面积上,受太阳的能有多少。假设我们说,一天太阳光照在地面上,只照八小时,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八小时太阳光照上去,如果我们只计算1%的能用来转变为植物有效利用的能,这个能把水和二氧化碳转变为淀粉,那么就可以在一亩面积上年产约八千市斤的淀粉。

  钱学森发表这篇文章的时间比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还要早将近一个月。

  两个月后的6月16日,钱学森在《中国青年报》又发表了一篇文章——《粮食亩产量会有多少?》,文章说:

  “前年卖粮用箩挑,去年卖粮用船摇,今年汽车装不了,明年火车还嫌小!”这是江西井冈山农民的一首民歌。我们的土地正在农民双手豪迈的劳动中,付给人们更多的粮食,六月十二日中国青年报第一版上发表了一个动人的消息: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农业社继小麦亩产二千一百零五斤以后,又有二亩九分地平均每亩打下了三千五百三十斤小麦。土地所能给人们的粮食产量碰顶了吗?科学的计算告诉人们:还远得很!今后,通过农民的创造和农业科学工作者的努力,将会大大突破今天的丰产成绩。因为,农业生产的最终极限决定于每年单位面积上的太阳光能,如果把这个光能换算农产品,要比现在的丰产量高出很多。现在我们来算一算:把每年射到一亩地上的太阳光能的30%作为植物可以利用的部分,而植物利用这些太阳光能把空气里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制造成自己的养料,供给自己发育、生长结实,再把其中的1/5算是可吃的粮食,那么稻麦每年的亩产量就不仅仅是现在的两千多斤或三千多斤,而是两千多斤的20多倍!这并不是空谈。举一个例:今年河南有些特别丰产试验田要在一亩地里收一百六十万斤蔬菜。虽说蔬菜不是粮食,但到底是亩产一百六十万斤!所以,只要我们有必需的水利、肥料等等条件,加上人们的不断创造,产量的不断提高是没有问题的。今天条件不具备,明天就会创造出来,今天还没有,明天一定会有!

  钱学森这篇文章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呢?李锐在《反思大跃进》中披露,大约是在同年底,田家英曾问毛泽东:“你也不是没当过农民,你应当知道亩产万斤是不可能的。”毛泽东说:“这是我看了大科学家钱学森的文章,才相信的。”

  1958年10月27日上午10时,毛泽东来到北京中关村生物研究所,在钱学森、张劲夫、赵九章的陪同下参观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跃进成就展览会”时,毛泽东和钱学森有如下对话。毛泽东说:“你在《中国青年报》上写的那篇文章我看了,陆定一同志很热心,到处帮你介绍。你在那个时候敢于说四万斤的数字,不错啊。你是学力学的,学力学而谈农业,你又是个农学家。”钱学森回答说:“我不懂农业,只是按照太阳能把它折中地计算了一下,至于如何达到这个数字,我也不知道,而且,现在发现那个计算方法也有错误。”毛泽东笑着说:“原来你也是冒叫一声。”这句话引得大家哈哈大笑。毛泽东接着又说:“你的看法在主要方面是对的,现在的灌溉问题基本上解决了。丰产的主要经验,就是深耕、施肥和密植。深耕可以更多地吸收一些有机物,才能长得多、长得壮。过去是浅耕粗收、广种薄收,现在要求深耕细作、少种多收。这样可以省人工、省肥料、省水利。多下来的土地可以绿化,可以休闲,可以搞工厂。”

  1959年9月,钱学森在《知识就是力量》杂志上再次发表文章——《农业中的力学问题》。这篇文章是钱学森应邀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周年国庆而写的。在这篇文章中,钱学森对前一篇文章中提到的粮食产量问题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论证:

  要说明这一点,我们得先计算一下在我国平均纬度的地方,一年之中在每一亩地上到底有多少太阳光落在上面。这个能量可以用各种单位来表现。我们这里选用从水和二氧化碳制造出碳水化合物的斤数来计算,这是因为植物的生长正是利用水和二氧化碳来制造淀粉和纤维这样碳水化合物的。我们算了一下,一年中落在一亩地上的阳光,一共折合约94万斤碳水化合物。如果植物利用太阳光的效率真的是百分之百,那么单位面积干物质年产量就应该是这个数字,94万斤!自然,高等植物叶子利用太阳光的效率不可能是百分之百,估计最高也不过是1/6,这就是说,单位面积干物质的年产量大约是15.6万斤。但是植物生长中所积累的物质,只有一部分粮食,像稻、麦这一类作物的谷粒重量,约占重量的一半,所以照这样算来,单位面积的粮食的年产量应该是7.8万斤。这是说全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是晴天。如果因为阴天而损失25%,那么粮食的亩产量应该是5.85万斤。这是说,作物要在全年都生长,如果仅在暖季才长,也许要再打一个2/3的折扣,那么平均亩产量是3.9万斤了。

  作为当时科学界的头面人物,钱学森连续用三篇文章去论证“亩产万斤”,这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我们宁愿相信钱学森这么做完全是出于真诚。但无论怎样,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以严谨的学术去迎合政治,毕竟损害了科学的尊严。

  (责任编辑:巫勇)endprint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