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快的旋律,洋溢在“巴拉馆”(台湾卑南族语,即训练青年的场所)广场,头戴花冠,服饰鲜丽的卑南族人,交叉相挽着手,环绕成一个大圆圈,载歌载舞地回转。充满原始风味的歌声,抑扬顿挫,使在一旁的观众,也融入了他们的快乐中,情不自禁地跟着踏歌而舞。
这是台湾台东市南王社区卑南族人一年一度的大祭内,从序幕到结束,前后长达10天。
在台湾土著九族当中,卑南族人最少,但他们有历史悠久的文化,学者们曾对台东地区的“卑南文化”给予过相当高的评价。事实上,卑南人以勇猛驰名,170年前曾经统治过台东一带的土著各族,声势浩大,号称“卑南王”。
卑南族人不光勇猛,部落组织更以纪律严明著称。他们以族人身心的自然发展及担负的社会责任,将男性分为若干长幼阶段,其中最为重要的分阶段是在十二三岁,在这个阶段,一个男人在第一次成年礼以后将进入“铁戈汴”(卑南语,对少年施予训练的场所)和“巴拉馆”,接受教育训练。
这种教育训练长达六七年之久,分两期训练,前期在“铁戈汴”,主要培育少年的身心健康;后期在“巴拉馆”,着重青年的人格培养。这一制度为卑南人所独有,也是他们能够在东部建立统治的主要原因。
早期卑南族先人对青少年的训练分两阶段,每阶段开始前必先举行成年礼仪。
第一次成年礼仪,以10-12岁男性少年为对象。其活动首先向参加成年礼的少年之家征收食米,捣糕酿酒,以备祭礼之用。接着,全部落男子赴山中打猎。出猎前各家率子北祭拜祖先求其保佑,他们的狩猎对象是猴子。猴子被捕获以后,成为祭礼中的靶的,在祭场上由参加者用枪刺,目的在于训练少年之勇武精神。杀猴之后,再祈求神灵消灾降福,接着由司祭持木炭、竹心、鹿皮屑抛散在空中任由未成年的儿童争拾,用意在分送佳运。接着举行庆祝舞会,男女少年参加共舞,连续数日。杀猴祭礼完了,再上山狩猎。以猎获物的多寡,占卜全年的运气。
第二次成年礼为少年晋升青年进入“巴拉馆”的成年礼仪,以狩猎活动为主。出猎前要先听鸣以占吉凶,再举行祭礼向天地神灵祈求猎物。待上山选定场地以后再搭盖猎舍做休憩之所,一等猎有所获他们就鸣枪向族人报捷。凯旋之时全村男女老少都出来迎接,猎物祭祀后由村民分享。
在“巴拉馆”待晋升的青年,由其父母或舅舅邀请年长族人为他换一条腰裙,他就可成为青年。初入“巴拉馆”的青年要着盛装到村里对当年发生不幸事故的人家慰问,并加以鼓励。所有青年第二天又从“巴拉馆”跑步至海边以决出强者。
卑南人大部分居住在平地交通方便之处,随着时空的推移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打猴祭”活动受到了近代文明的不断冲击。
近年来,由于台湾当局与人民重视文化建设,卑南人也激起思古幽情,“打猴祭”又逐渐得到了恢复。
不过现在的“打猴祭”已经大不同于先前。现在祭典与丰年庆祝已经合二为一,在每年12月下旬举行。现在的“打猴祭”首先由“报佳音”揭开序幕,这一天,卑南族12岁到16岁的青少年在领队的率领下,挨家挨户去报佳音,受佳音的人家则回报以糖果。
第二天到第四天则在家养精蓄锐,准备打猎工具。第五天开始长老便率领大家赴山区“狩猎”,但“狩猎”已经改为野营活动。到了山区先就地取材搭建茅屋,作为休息之处。“狩猎”虽是名存实亡,改用野营生活却也是一种象征他们对先人“狩猎”精神的缅怀。
三天三夜的野营结束后,跑步由山区返回社区,即表示了过去的“狩猎”凯旋。这时整个社区扶老携幼,在布置好的凯旋门前欢迎,有子弟参与的人家,更是喜气洋洋地为子弟戴上英雄花冠。
赞(0)
最新评论